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疆油田砂砾岩水平段个性化钻头研究与试验
王新东, 武智, 姚昌顺, 李应新, 张武涛, 谢正森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2, 18 (1): 54-58.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1.009
摘要192)      PDF (4642KB)(27)    收藏
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砂砾岩油田是新疆油田提产的重点区域。针对新疆油田艾湖井区砂砾岩水平段地层不均质性强、可钻性差,钻头单只进尺短,报废率高,导致钻井周期长的难题。对艾湖井区已钻井的地层岩性、钻头使用情况、钻井参数等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开发了针对艾湖区块砂砾岩水平段的新型个性化 PDC 钻头,配套优化的钻井参数及钻具组合,形成了以钻头为主体的提速技术方案。开发的新型个性化钻头在艾湖井区砂砾岩水平段应用,便取得了机械钻速比该区块钻头的平均机械钻速提高 137.46% 、进尺比之前钻头单只平均进尺提高 32.7% 153.3% 的良好效果。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设计开发的艾湖区块水平段砂砾岩个性化 PDC 钻头针对性强,配套提速技术方案优化合理,显著提高了机械钻速和单趟钻头进尺,节约了钻井周期和成本,也为类似砂砾岩水平段个性化钻头的开发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库车坳陷砂岩储层裂缝描述及模型建立
李昊晟, 王新海, 明睿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 (3): 20-23.  
摘要13)      PDF (1282KB)(7)    收藏
以库车坳陷大北地区裂缝性砂岩储层为例,针对该区块产能预测过程中出现的裂缝评价及其特征难以描述的问题,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钻井取心、薄片、野外露头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对新井裂缝参数的精细统计描述,并整理研究区块的裂缝密度、裂缝长度、裂缝宽度、面缝率等参数分布特征,完善了研究区单井裂缝参数数据库,并建立了单井及测试段的裂缝分布模型,为库车山前冲断带超深超高压气藏试井研究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对类似地区砂岩储层裂缝定量描述及发育特征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层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卓红, 何秀玲, 王新海, 张学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3, 9 (4): 42-44.  
摘要6)      PDF (156KB)(5)    收藏
目前国内研究气井产能预测方法有很多种,但针对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井产能预测方法却很少,而且很多预测方法忽律了压力敏感效应对产能的影响.文中根据气层渗流理论和裂缝性压力敏感地层的特性,建立了适合于定压内边界、封闭外边界条件下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层的不定常渗流模型,并推导出了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层的不定常渗流模型的有限差分方程.通过计算确定了压力敏感系数对产能曲线的影响,得到了确定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层压力敏感参数的方法.通过塔里木某气田高压深层气井的实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分析结果,同时也验证该文所建立的超高压裂缝性砂岩气层的不定常渗流模型的正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含局部不渗透区油藏不稳定产量预测
邱柳, 王新海, 任路, 刘洪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3, 9 (1): 57-60.  
摘要9)      PDF (1687KB)(8)    收藏
局部不渗透区的存在对生产井井底压力曲线动态的影响已开展近20年,但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未见报道.基于边界元法推导得到了不稳定产量预测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不渗透区对生产井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定义产量降低百分比反映不渗透区的存在使产量降低的程度.研究发现,如果不渗透区离井距离不变(d--500),不渗透区半径越大,产量降低百分比越大,无因次不渗透区半径450产量降低百分比已达到20%;如果不渗透区半径不变(rv =250),不渗透区离井距离越小,产量降低百分比越大,无因次不渗透区离井距离300,产量降低百分比已达到1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在西南油气田的应用
林晶, 王新, 于洋飞, 胡新兴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4): 39-43.  
摘要12)      PDF (347KB)(6)    收藏
近年来,分支井技术作为提高油气开采综合效益的有效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经过持续多年的研究攻关与现场试验,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已配套成熟。本文主要结合西南油气田首次利用上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支井工具完成的两口TAML4级分支井,对西南油气田分支井施工工艺以及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工具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6. 抽汲井产能评价方法
刘洪, 王新海, 王?嫖?毕全福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1, 7 (4): 59-63.  
摘要10)      PDF (197KB)(9)    收藏
新疆油田抽汲井在探井和生产井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而且普遍采用DST试井工艺,因此,如何由段塞流资料进行产能评价,就成为日益重要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基于非自喷井压力恢复曲线特点,提出了抽汲井产能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克拉玛依拐209井和SX12井,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预测和评价抽汲井的产能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7. 新疆火山岩气藏气基流体钻井提速技术
林晶, 王新, 刘灵, 魏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4): 21-26.  
摘要21)      PDF (367KB)(5)    收藏
随着新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由浅层向深层的迈进,深层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新疆油田借鉴国内外油田的实际经验,针对采用常规钻井方式钻深部火山岩地层,难以实现机械钻速突破的难题,尝试采用气基流体钻井方式提速,在部分井取得显著的提速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新疆油田深层石炭系火山岩勘探中采用气基流体钻井的两口井的具体情况,简要介绍新疆火山岩气藏气基流体钻井提速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气体钻井井斜机理分析
杨刚, 伊明, 王新, 杨万和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9, 5 (4): 67-70.  
摘要18)      PDF (285KB)(5)    收藏
随着气体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气体钻井过程中的井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机理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结合气体钻井井斜的特殊性,从破岩机理、温度、地层因素、井径扩大、下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气体钻井的井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钻井液钻井相比,井底岩石应力状态变化导致地层各向异性指数显著增加,是气体钻井容易井斜的根本原因;井径扩大以及整体钻柱所受摩阻变化影响下部钻具的运动特性,是气体钻井易井斜的重要原因.为此,提出了几点解决气体钻井井斜问题的技术思路,供气体钻井防斜进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大直径玻璃钢内筒保型取心工具研制
方明, 王新东, 谢勇, 王平现, 陈森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9, 5 (3): 74-78.  
摘要16)      PDF (261KB)(7)    收藏
我院研制出的大直径玻璃钢内筒保型取心工具,通过增大岩心直径,有效地增加了岩心柱自身的强度,提高了岩心成型性和收获率;选用玻璃钢内筒代替原有的钢筒,减小了取心钻进过程中岩心入筒的阻力,减少了因堵心、磨心造成的岩心损失,保证了岩心的成型率和正常的取心机械钻速;同时,出心时可直接切割玻璃钢内筒、冷冻岩心,提高了松散岩心的取样率.该工具先后在克拉玛依油田、哈萨克斯坦国肯基亚克油田和吐哈油田等地进行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平均取心收获率和岩心成型率等技术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工具研制过程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0.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研究
李亮, 瞿建华, 王新海, 张源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4): 10-14.  
摘要29)      PDF (308KB)(5)    收藏
从红山嘴油田岩心资料、物性分析资料、FMI测井资料和钻井测试资料出发,对本区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本区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次生孔隙,裂缝对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孔隙结构组合为单一裂缝及裂缝和次生孔隙组合的双重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差且受成岩压实作用影响小,储层物性总体较差,表现为"低孔特低渗透".该结论对红山嘴油田难采储量的落实、井网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HW801天然气藏欠平衡水平井钻井技术
王新, 马继振, 林晶, 李军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3): 27-33.  
摘要24)      PDF (460KB)(6)    收藏
HW801并是新疆油田第一口天然气藏欠平衡长位移水平井,其水平段长超过1000m,并且采用欠平衡钻井方式完成.该井施工涉及长水平段轨迹控制、全过程欠平衡工艺、低密度钻井液及天然气藏保护等多项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与结合,本文主要是从HW801井的钻井设计与施工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介绍,为今后类似井的钻完井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凝析气井油管优化机理模拟研究
魏云峰, 王新裕, 崔陶峰, 李志凤, 牟伟军, 丁国发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2): 60-64.  
摘要16)      PDF (448KB)(7)    收藏
柯克亚凝析气田是以中孔小喉道、低渗储层为主的凝析气田,地层流体以凝析气为主,原始凝析油含量在300~600/m3之间,且为饱和凝析气藏,在地层压力稍一下降,地层中马上出现大量反凝析液,这要求凝析气井的油管选择不能与干气井、湿气井类同,必须考虑井筒携液的问题,而气田油气井油管尺寸的选择是根据试采期油气藏产能进行编制开发方案时所确定;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气藏逐渐进入产能递减期,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井筒的摩阻损失降低、滑脱效应增大,井筒、井底积液情况屡屡发生,油气产能急剧下降,目前采用的油管尺寸显然已不能达到有效携液的目的;为了提高油气产能,通过不同油管粗糙度、流体组分含量、不同井口压力条件、不同油管尺寸对井筒压力损失及合理产气量的影响进行油管优化机理模拟研究,最终确定油管尺寸与油气举升效率、产量间的关系,并在气田成功措施作业2井次,不仅解决了气体滑脱、井底积液的现象,还提高了油气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