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油藏二次开发后稳产技术研究--以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袁述武, 李芳, 金萍, 黄焕, 吉林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 (2): 41-45.  
摘要13)      PDF (2162KB)(6)    收藏
本文主要针对低渗油藏二次开发后普遍存在的油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地层压力下降等问题,以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开展了剩余油、砂体构型、注采对应、储层渗流机理及合理界限等研究,合理指导油藏注水开发,通过实施精细注采调控、注采对应补层及油水井综合措施等,油藏近两年递减明显减缓、含水保持稳定,地层压力稳中有升,并以此为鉴寻找和建立一套适合低渗油藏稳定开发的技术政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七八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侯文锋, 金萍, 周庆, 尚娅敏, 史乐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 10 (3): 45-51.  
摘要22)      PDF (1256KB)(75)    收藏
七八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历经三十多年注水开发,注水井井况变差,分注率降低,年含水上升率达3.0%,绝对递减率10%.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开展精细油藏描述,重塑地下认识,指导注采系统调控;开展注水专项治理,完善注采井网、全面细分开发层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并以合理开采技术界限研究成果为指导,精细注水调控;结合深部调驱、变强度注水,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截止2012年减缓递减增油量8.1×104t;综合含水由81.0%降至目前的79.4%,采收率由44.2%提高至50.6%,成为国内第一个采收率突破50%的整装砾岩油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 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王平, 袁述武, 胡虎踞, 金萍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1, 7 (1): 81-84.  
摘要10)      PDF (538KB)(5)    收藏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开发后期调整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以八区克下组油藏为例,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结合油藏实际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趋势面的控制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4.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以530井区八4+5层油藏为例
金萍, 宋廷春, 黄政, 周庆, 吉日格莉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4): 67-70.  
摘要18)      PDF (363KB)(8)    收藏
研究区域530井区八4+5层油藏为典型一类油藏,综合含水73.4%,中高含水井比例达到84%.此次研究利用岩石电阻率测井与其它测井参数相结合,采用井间电阻率对比法、径向电阻率对比法、交会图版法、自然电位偏移法对水淹层进行定量识别,以此揭示油藏水淹层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及响应特征,为水淹层判别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肖春林, 李乃高, 金萍, 王辉, 胡俊新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3): 6-10.  
摘要24)      PDF (373KB)(4)    收藏
目前九区石炭系油藏存在开发效果差,部分井无接替层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特征、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火山熔岩、碎屑岩和变质岩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储集空间为气孔、残余孔、溶蚀孔、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后期风化淋滤和断裂改造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6. 特低渗透裂缝砾岩油藏水淹层识别综合技术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吕文新, 金萍, 林军, 张广群, 刘永萍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4): 35-39.  
摘要29)      PDF (518KB)(6)    收藏
在油藏调整过程中,水淹层的识别,是保证油藏调整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2003-2006年八区下乌尔组特低渗透油藏调整,利用综合测井、核磁测井等技术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进行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方法,是调整井投产初期高含水井由近20%下降到4.0%左右,确保油藏调整的顺利实施,共钻加密调整井629口,初期平均产能超过设计产能44%,建产能154×104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7.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刘金萍, 耿安松, 卢家烂, 李文斌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3): 1-6.  
摘要19)      PDF (286KB)(8)    收藏
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和煤系泥岩均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两套高效的气源岩.热解气均以干气为主.进入高演化阶段后,煤的生气能力要大于泥岩的生气能力,因此,尽管上古生界煤层的厚度远小于泥岩的厚度,但其生气能力不可忽视;煤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液态烃最高产率达到36.99mg/g,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潜力.而泥岩的液态烃产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有产量的油藏.利用热模拟实验的结果,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计算出黄骅坳陷内两个重要古潜山地区蕴含的资源量相当可观,指示本区古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8. 530井区J1b4+5层应用油藏描述及数模提高采收率研究
金萍, 吕文新, 汪玉华, 吴让彬, 曹兴国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1): 67-71.  
摘要18)      PDF (932KB)(5)    收藏
530井区J1b4+5层油藏属断层遮挡-岩性复合圈闭砾岩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递减阶段,地质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够,常规动态管理存在不定量、结果不可预测性等问题,近年通过开展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及数模动态预测研究,精细地质建模,定量描述剩余油,突破了原有认识.2002-2006年应用油藏描述成果及数模预测技术,实施油藏由定性向精细油藏定量化管理转变,2002-2006年平均绝对年油量油量递减仅为1.6%,采收率提高4个百分点,增加水驱可采储量55.5×104t,实现了油藏持续稳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