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单砂体识别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高敬善, 王晓强, 罗鸿成, 袁霁, 罗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 (3): 37-42.  
摘要9)      PDF (2377KB)(7)    收藏
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H2油藏沉积体系属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大,砂体呈透镜状分布,数量多,厚度薄,砂体钻遇率仅34%.油藏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后,油水分布更加复杂.为实现油藏"砂体清"的目标,改善开发效果,对H2油藏单砂体成因、接触模式、划分标准等进行研究,同时动、静态资料结合确定单砂体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认为该区中北部单砂体分布连片,结合油藏分类研究,具有加密调整潜力,南部单砂体呈透镜状分散分布,依据单砂体发育规模可以优化部署水平井,结合小层单砂体吸水状况分析、补孔等措施,为建立精细注水系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复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水窜通道识别研究——以沙丘5井区梧桐沟组油藏为例
高敬善, 万文胜, 郭智能, 杨香丽, 袁霁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 (4): 69-73.  
摘要19)      PDF (3285KB)(8)    收藏
沙丘5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储层为中孔隙度、低渗透非均质性较强的砂砾岩储层.油藏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水淹水窜问题突出.本文通过高精度岩性识别图版的建立,区分出了8种不同的岩性识别标准,并将识别出的岩性与吸水剖面相结合,识别出吸水强度最高的岩性为砂砾岩,其中Ⅱ类砂砾岩的吸水强度比Ⅰ类砂砾岩更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该区水窜通道平面和剖面分布状况,并进行了验证,明确了水淹水窜特征,为油藏后续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