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 ——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
李璐, 侯献海, 单帅强, 李柏颉, 付亚飞, 操银香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 (1): 72-77.  
摘要42)      PDF (2339KB)(11)    收藏
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缝洞型油藏流势调整控水技术研究
侯献海, 李璐, 李柏颉, 丁磊, 张世亮, 袁飞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 (1): 65-71.  
摘要29)      PDF (3205KB)(10)    收藏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的问题.根据缝洞型油藏流动特征,建立流体势表征公式,明确缝洞型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压能和动能构成,提出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控制水侵速度和方向,控制油井含水的技术.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流势调整的影响,水油体积比在10~30之间时,排水井与产油井采液比越大,流势调整效果越明显.在流势调整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指导下,矿场试验在塔河油田TH12338井组取得较好试验效果,累计增油1.42×104 t,井组含水得到有效控制,证明了流势调整是缝洞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缝洞型油藏自喷井合理产能确定方法研究
张世亮, 李璐, 李柏颉, 袁飞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 (4): 56-60.  
摘要7)      PDF (1442KB)(8)    收藏
塔河碳酸盐岩是经过多期构造破裂和古风化壳岩溶共同作用的缝洞型油气藏,储集空间主要有溶洞、裂缝及孔隙三种类型.其特点是不规则形态和非均匀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实践中发现依据达西渗流规律建立的产能方程不能适用该类油藏开发,通过对缝洞型油藏自喷井渗流规律总结分析,建立了缝洞型油藏IPR曲线与二项式产能方程,能较好的描述缝洞型油藏局部非达西流下的产能特征,矿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利用液面指示曲线计算塔河缝洞型油藏地层能量和流动系数
李璐, 张世亮, 袁飞宇, 黄明良, 侯献海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8, 14 (3): 63-66.  
摘要19)      PDF (1518KB)(11)    收藏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采油井,地层真实能量及裂缝系统流动状况难以确定,一直制约着油田的精细开发.基于均质油藏的计算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利用流体力学的镜像法原理,通过对关井后静液面恢复数据处理,建立液面指示曲线,获取等效于无限关井时刻的真实地层压力和流动系数,指导缝洞型油藏稠油井的储层健康诊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一趟管柱挤封任意层工艺技术研究
李璐, 赵文龙, 西尔艾力·买买提, 张茹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z1): 66-68.  
摘要14)      收藏
一趟管柱挤封任意层工艺技术是在已有成熟的挤注、封堵管柱工艺的基础上,对挤注桥塞、坐封工具及管柱工艺进行改进而成,其主要针对油水井生产过程中,因层间窜通、管外窜、边底水锥进等原因造成的高含水问题;改进后的管柱工艺技术,能将可钻桥塞的坐封、验封及挤注桥塞的坐封、挤注等多项工序在一趟管柱内完成,达到一趟管柱对油水井任意层段的封堵;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管柱的施工时间、成本和风险,可对高含水层及管外窜进行有效挤注、封堵作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防砂技术现状及砾石充填防砂施工参数的优化
李璐, 西尔艾力·买买提, 张茹, 赵文龙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z1): 59-65.  
摘要10)      收藏
油水井出砂可能导致砂埋油层或井筒砂堵,造成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或停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对油水井出砂的防治与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目前的防砂技术主要分为机械防砂、化学防砂和复合防砂3大类.砾石充填防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防砂手段,在新疆油田有广泛的应用,该工艺防砂效果的好坏与防砂筛管缝宽、充填砾石尺寸、砾石填充量、充填排量和充填压力等参数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防砂施工参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7. 浅层稠油热采井分注合采工艺研究
李璐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z1): 17-20.  
摘要15)      收藏
针对油层吸汽不均,改善油井吸汽剖面的方法主要有分层配汽与分层注汽.一趟管柱分注合采工艺,是在分层注汽工艺基础上,将注汽管柱和开采管柱合二为一,它不但能够达到分注工艺对吸汽剖面的改善作用,而且能够简化施工过程,并能达到无需压井注汽后直接开采的效果,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