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非常规储层整体压裂智能优化
张荔, 王博, 吕振虎, 吕蓓, 李丽哲, 周航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4, 20 (4): 36-43.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4.04.005
摘要41)      PDF (3096KB)(37)    收藏

整体压裂技术通过批钻批压实现一次布井、一次布缝和同步投产,是非常规油气藏获得效益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井距、缝距匹配性优化对提高储层整体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玛湖砾岩储层一典型区块,利用测、录井数据和压裂施工参数,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Petrel平台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基于CMG油藏数值模拟器和局部对数网格加密法建立了非均质精细化四井平台水力压裂产能预测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以井组产能为目标函数优化了四井平台的井间距和缝间距,实现了七维参数同步优化。优化后的井组产能比现场实际生产数据提高16.3%;四井平台单井的稳产周期更长,产量递减速度更慢;孔隙压力场波及范围更大,进一步促进了油井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为非常规油气藏整体压裂方案优化奠定了模型与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层理影响下裂缝三维垂向扩展模式数值模拟
王博, 王乾任, 周航, 张荔, 解子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4, 20 (1): 77-87.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4.01.010
摘要70)      PDF (4190KB)(33)    收藏

新疆某区块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天然层理面发育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含层理面储层在复杂应力条件下裂缝垂向扩展模式显著影响穿层压裂效果。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内聚力模型,建立了含层理面的三维流固全耦合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应力组合和层理面影响下水力裂缝垂向扩展形态,明确了含层理储层裂缝穿层扩展模式,形成了复杂应力组合下裂缝穿层形态预测图版。模型模拟结果与已发表物模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垂向应力越小,裂缝越容易激活层理面,当垂向应力小于18 MPa时,裂缝沿着层理面扩展;水平应力差越大,裂缝受到层理面的阻碍作用越大,水平应力差大于3 MPa时,裂缝更容易被层理面捕获而沿着层理面扩展;层理面抗拉强度越大,裂缝更倾向于贯穿层理面扩展。研究结果可为层状储层穿层压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砾石影响下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
王涛, 程垒明, 项远铠, 承宁, 王博, 周航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3, 19 (1): 42-48.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3.01.007
摘要104)      PDF (4977KB)(52)    收藏

大规模水力压裂是致密砂砾岩储层经济高效开发的必备技术,砾石参数是影响水力裂缝形态以及整体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砾石的存在使压裂改造施工难度增大,裂缝形态复杂、迂曲度高,支撑缝长较短,难以达到设计的裂缝导流能力。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了含砾石二维流-固全耦合裂缝扩展模型,系统研究了应力差、砾石含量和施工排量对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CDEM方法的多相复合介质水力压裂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砾石影响下裂缝扩展形态;裂缝遇到高强度砾石时易偏转绕流,产生迂曲裂缝;高应力下,水力裂缝先绕砾偏转,后转向至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砾石影响下,裂缝扩展会憋压形成高压区,促进产生局部微裂缝,提高储层改造体积。研究为砂砾岩储层压裂设计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塔里木气井井口余压资源分析与利用探讨
赵卫东, 杨钧屹, 王博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2, 18 (2): 84-91.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2.013
摘要138)      PDF (1243KB)(20)    收藏
塔里木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气井井口压力多数超高。目前均采用高压集气工艺,集气压力超过10 MPa,井口采用多级节流降压工艺,不仅未充分利用余压资源,而且配套采用的电伴热、添加防冻剂等工艺增加了电力、药剂消耗,导致余压资源的浪费,开展塔里木气井井口余压资源分析与利用方案探讨意义重大。应用㶲分析法建立合理的压力能理论计算模型,准确计算气井井口可回收压力能的资源量;以最大程度回收井口余压资源、保证现有集气和处理系统正常运行为原则,提出油田余压发电、天然气液化、轻烃分离、余压发电-制冰等余压资源利用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及配套措施进行分析,避免采用现有的节流方式浪费余压能源;为促进塔里木油田气井井口余压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既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率,又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机理研究
焦玉卫, 李保柱, 王博, 张学磊, 陈楠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4): 63-66.  
摘要26)      PDF (295KB)(6)    收藏
对较高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通常采用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以减缓凝析油的析出,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注入干气驱替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观混合、粘度差异引起的粘性指进、重力超覆以及地层中高渗透条带等.注入气与地层流体性质、组成相近,受微观混合的影响注气前缘存在注入气与原始地层流体的混合带,粘滞指进与重力超覆使得注入气沿地层上部推进加快,由模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重力超覆现象非常明显,在注入约为0.72PV时干气突破.模拟结果表明高渗透条带对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注入气极易沿高渗透条带推进、干气突破加快,渗透率级差在5倍以上时影响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