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单砂体识别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高敬善, 王晓强, 罗鸿成, 袁霁, 罗强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 (3): 37-42.  
摘要9)      PDF (2377KB)(7)    收藏
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H2油藏沉积体系属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大,砂体呈透镜状分布,数量多,厚度薄,砂体钻遇率仅34%.油藏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后,油水分布更加复杂.为实现油藏"砂体清"的目标,改善开发效果,对H2油藏单砂体成因、接触模式、划分标准等进行研究,同时动、静态资料结合确定单砂体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认为该区中北部单砂体分布连片,结合油藏分类研究,具有加密调整潜力,南部单砂体呈透镜状分散分布,依据单砂体发育规模可以优化部署水平井,结合小层单砂体吸水状况分析、补孔等措施,为建立精细注水系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三维精细表征技术
王晓强, 吴承美, 刘艳红, 夏平, 袁霁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 (2): 20-26.  
摘要13)      PDF (3645KB)(7)    收藏
长期以来,裂缝建模一直是地质建模的难点,建立一个准确的地质模型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火烧山油田属于裂缝性复杂的油藏,目的层二叠系平地泉组是在沉积背景上多次构造、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后形成,其储集空间为孔隙、裂缝组合的复杂网络,主力储层H3层内裂缝发育,裂缝类型以高角度(大于79°)直劈缝为主,裂缝主方向为南北向,其次为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方向,呈“米”字型展布.充分利用了地应力分析、岩心观察描述、微地震监测、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采用FracMan专业裂缝建模软件对火烧山油田H3油藏的裂缝方位、密度、离散度、空间分布形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地震反演、生产动态表征,建立了精细的裂缝模型,计算出裂缝的等效渗透率、sigma因子等参数,为H3油藏双孔双渗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参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多方法水淹层综合识别技术及效果评价
王晓强, 吴承美, 李文波, 袁霁, 朱喜萍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 (4): 78-82.  
摘要26)      PDF (3046KB)(11)    收藏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加密调整是油藏二次开发,实现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新井投产前,准确识别水淹层,对水淹级别进行定性刻化和定量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检查井密闭取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径向电阻率差值法、原始地层电阻率恢复法对水淹层进行了定性识别,建立了水淹层测井解释图版;利用产水率、水驱效率等方法对储集层水淹级别进行了定量解释;采用多方法综合判定储层水淹级别,提高了解释精度,并实现了计算机批量化处理.生产动态验证表明,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4.6%.根据水淹层识别结果,优化射孔32井次,新井投产后含水得到较好控制,单井产能到位率大于95%,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