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齐2-8-10块分子膜驱油技术研究与实践
刘富, 陈文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 (4): 25-27.  
摘要10)      PDF (1148KB)(7)    收藏
针对齐2-8-10块杜家台油层目前的开发情况,提出了利用一种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性质、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作用力的分子膜剂做为驱油剂的技术对策,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表明该分子膜驱油剂可在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6%左右,且能降低含水率及注入压力.现场在7口注水井分两个阶段共注入分子膜驱油剂74.55 t,在统计期内周围21口油井有17口井见到了增油降水1847 t,综合含水下降了1.2%,取得了非常好的驱油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罐泵组合在低产井生产中的应用
王宏春, 马宏才, 陈文, 朱安江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3): 70-73.  
摘要7)      PDF (232KB)(7)    收藏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和油井能量逐渐降低,报废井、停产井逐年增多,低产生产区域的油井生产多数采用摆方罐生产(一井一罐,零回压生产),致使油井产量的限制和生产费用的提高。罐泵组合利用圆罐的储液能力将低产油井来液暂时进行储存,达到降低油井出口压力,实现挖潜增油的目的;利用泵打液能力将圆罐的储液回打至集油干线,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对比分析
陈文燕, 陈永立, 张海兵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1): 74-77.  
摘要20)      PDF (226KB)(5)    收藏
介绍了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对炼油加工、产品质量和环境等方面的危害,以及石油产品中氮化物的种类;对各种脱氮技术和组合脱氮技术的特点、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介绍了微生物脱氮的原理、主要菌种及反应过程;分析了微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和工业化的主要障碍,对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4. 关于聚合物驱分注时机的探讨
孙强, 陈文若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1): 62-65.  
摘要14)      PDF (224KB)(5)    收藏
根据南二、三区东部聚合物驱开发工程中的分层注入实践,应用数值模拟手段,注入井分注时机、层段注入强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在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共分9个模拟层.在注聚初期,主力油层内部聚合物驱的调剖作用表现较为明显,但进入含水回升阶段后出现剖面反转现象.注入井在含水稳定阶段、含水回升阶段实施分层注入可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不同阶段分注均比全过程笼统注入提高采收率1.5%-1.7%.由于在含水下降阶段和含水稳定阶段实施分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主力油层的注入强度,动用程度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高值略低于含水回升阶段分注.随着低渗透层段注入强度逐步增大,在不同阶段实施分注,模拟区采出程度均得到提高,提高值在0.37-1.7个百分点之间,但随着高渗透层段注入强度下降,采出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