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减阻剂的发展与应用
    马卫荣, 谭芳, 赵玲莉, 赵光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1): 71-74.  
    摘要92)      PDF (82KB)(26)    收藏
    简要介绍了减阻剂的发展情况、减阻机理、减阻剂分子结构与减阻性能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减阻剂在油田开采、输送等不同领域中,特别是在塔河油田低摩阻乳化酸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0)
    2. 杏二中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
    杜雄文, 李洪富, 洪冀春, 姜江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2): 55-58.  
    摘要37)      PDF (204KB)(13)    收藏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多年的室内和矿场试验研究,成功地完成了5个三元复合驱小型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三元复合驱技术可以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2][3][4]1998年大庆油田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个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三元复合驱在大井距(250m)多井组(17注27采,9口中心采油井)多油层(PI1-3砂岩组)条件下的驱油效果,油水井的动态变化规律,注采工艺技术及采出液处理技术,为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介绍了试验区的进展情况,油水井的动态反应,采出井见碱、表活剂、聚合物及乳化情况.结合精细地质研究重点阐述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的驱油效果,总结了油田发育上的差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小型矿场试验区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业性试验区含水变化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
    3. 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周小军, 林畅松, 刘景彦, 陈莹, 李三忠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1): 1-4.  
    摘要45)      PDF (367KB)(15)    收藏
    塔里木盆地是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发育演化的大型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区域构造不整合面.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3个二级构造层序;主要构造不整合显示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大体从隆起区、斜坡区和坳陷区,常由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到整合接触带.高角度不整合带,对油气的分布、运聚成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破坏作用.不整合的发育,可以成为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也可以使先期油气藏遭到破坏和封闭重建,发生二次成藏.阐明不整合界面的特征,可以对分析盆地演化、古隆起古地貌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4. CO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现状
    仵元兵, 胡丹丹, 常毓文, 刘照伟, 胡松昊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1): 36-39.  
    摘要81)      PDF (343KB)(18)    收藏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驱能起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5. 东营凹陷现河庄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
    宁方兴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1): 20-25.  
    摘要30)      PDF (358KB)(14)    收藏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泥质岩储层的裂缝类型、识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指出泥岩裂缝油藏形成机制: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双控成缝,成缝与成烃耦合成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6. 大型储罐设计技术的发展
    于清, 王一军, 许跃新, 杨烈武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4): 73-75.  
    摘要54)      PDF (64KB)(20)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了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和战略储备,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工程已陆续启动和建成,同时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油罐的大型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发设计大型储罐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7.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效果评价
    杨旭, 杨迎春, 廖志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2): 59-64.  
    摘要105)      PDF (409KB)(16)    收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通过多年的控水稳油,采收率仍然只达到12%,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以Ⅲ类缝洞单元为油藏单元的注水替油取得突破兴进展,预计可提高Ⅲ类缝洞单元采收率达2%,同时注水开发技术为塔河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8.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
    倪国军, 高长乐, 王志坚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1): 83-86.  
    摘要22)      PDF (188KB)(11)    收藏
    分析了游梁下偏平衡技术的平衡机理和结构受力特点,介绍了运用该技术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进行节能改造的生产实践.在不改变抽油机运行参数和同等平衡率水平的条件下,对改造前后的运行电流、功率、功率因数以及有功、无功电量等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验证了运用该技术改造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节能效果,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7)
    9. 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苟红光, 杜向荣, 杨爱生, 张日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3): 43-47.  
    摘要19)      PDF (135KB)(6)    收藏
    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测井解释难度大,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我们以储层测井评价机理研究为基础,灵活运用阿尔奇公式探索出了可以有效识别这类储层中流体性质的视地层水电阻率法,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它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其它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10. 大王北油田大48井区储层建模研究
    周红, 国梁, 杨湖川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2): 40-44.  
    摘要15)      PDF (509KB)(6)    收藏
    对三维储层建模技术的原理、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概述,并运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对大王北油田大48井区进行储层建模研究,充分利用该软件强大的井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导入能力和复杂构造区域储层建模的角点网格技术,建立了该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及属性模型.该成果对完善油藏注采井网系统,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11. 新疆浅层稠油油藏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
    彭通曙, 郑爱萍, 刘洪恩, 赵刚, 侯菊花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9, 5 (3): 45-47.  
    摘要30)      PDF (184KB)(8)    收藏
    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将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12. 中国含硫天然气资源特点及前景
    岑芳, 李治平, 赖枫鹏, 黄志文, 许进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4): 1-3.  
    摘要19)      PDF (140KB)(8)    收藏
    目前我国含硫气田(含硫2%~4%)气产量占全国气产量的60%[1].含硫天然气储量大、开发难.我国现有含硫天然气资源分布具有五大特点.文中分析了含硫天然气中天然气和硫磺两种资源前景,其中含硫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28.2万亿m3,最终可采含硫天然气储量为8.4万亿m3(图2);含硫天然气中含有硫磺资源的远景资源量为115亿吨,最终可采含硫天然气中含有硫磺资源34.2亿吨.研究结果对含硫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13. 埋地热油管道周围温度场数值模拟
    赵永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1): 80-82.  
    摘要18)      PDF (711KB)(6)    收藏
    埋地热油管道周围的温度场是热油管道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并用ANSYS软件对管道周围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的计算管道周围温度场的分布,同时也能求解出管道周围中任意点在整个运行周期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14.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
    于岚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3): 16-21.  
    摘要26)      PDF (102KB)(8)    收藏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极为发育,厚度大、分布广,对其进行生烃条件研究,对于深层的煤成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烃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化验测试资料对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临清坳陷东部构造隆起带煤系烃源岩有机质较高,但氯仿沥青"A"含量和氯仿沥青"A"转化率偏低,埋藏较深的凹陷地区可能生烃潜力较大,尚需做深入的研究;生烃母质以产气态烃的Ⅲ2型干酪根为主,其次为Ⅲ1型;康庄潜山等构造隆起区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尚处于成熟阶段的初期,凹陷中煤系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较高,推测可能已经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最后通过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确定本区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有两个生气期,其中第三纪-第四纪为本区的主要生气聚集期,受不同地区沉积埋藏演化差异的控制,以腰站断层为界,南区的主生气期为沙四-沙二期,北区为沙二-馆陶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
    15. 天然气液化工艺的选择
    黄莉, 袁宗明, 商永滨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2): 84-88.  
    摘要21)      PDF (359KB)(6)    收藏
    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的远洋运输,边远气田气体的利用以及城市燃气调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液化天然气的净化和液化工艺,对每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液化工艺的新的发展动向.另外,对新疆呼图壁、彩南、莫北三个油气田所产的天然气提出了液化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
    16. 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
    赵迎月, 周红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1): 41-44.  
    摘要22)      PDF (326KB)(6)    收藏
    对微构造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论述,并以张天渠油田为例,就各种微构造组合方式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得出结论:正向微构造为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严重水淹区.在确定加密井井别时,应尽可能地把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把注水井钻在负向微构造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
    17.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微观结构与渗流理论研究进展
    郝明强, 胡永乐, 刘先贵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1): 8-13.  
    摘要19)      PDF (1097KB)(6)    收藏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21世纪我国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竞相青睐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进而从模型和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的研究方法;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方向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18.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赖枫鹏, 李治平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3): 37-41.  
    摘要24)      PDF (269KB)(9)    收藏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19.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的优化设计
    欧阳晶, 陶冶, 王祥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2): 43-45.  
    摘要22)      PDF (238KB)(6)    收藏
    随着水平井技术在各大中型油田的广泛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水平井水平段的最优化长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证明水平井水平段存在一个合理长度区间,接着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经济评价来确定水平段的最优化长度,当油藏的深度不同时,水平段的最优化长度也不同,最后,确定并证明了油藏存在最佳的长宽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20.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期次分析
    赵彦德, 孙建平, 林承焰, 刘洛夫, 李燕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2): 21-25.  
    摘要17)      PDF (933KB)(7)    收藏
    车西洼陷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油类型主要为沙一类低熟原油和沙三类成熟原油,沙三类原油分布广泛,是区内主要原油类型,沙一类原油仅分布在南部套尔河等油田且数量和规模均较小.本文采用盆地沉降史和圈闭发育史确定成藏期次,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确定成藏期次,饱和压力确定油藏形成的时间,储层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确定油气充注时期等研究方法对车西洼陷油气藏形成期次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车西地区油气聚集时间可分为古近纪末东营组沉积和新近纪馆陶-明化镇组沉积两大期.纵向上,下部储层成藏时间早于上部储层.平面上,距离生油洼陷较远的南部油气成藏时间晚于距生烃中心近的北部陡坡区.研究区烃源岩厚度、埋深变化范围较大,生、排烃时间延续较长,许多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多期成藏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21. 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王蛟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1): 1-4.  
    摘要19)      PDF (832KB)(7)    收藏
    车镇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北断南超的断陷盆地.沙河街组三段~一段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体现了凹陷的深陷期、稳定沉降期、断陷萎缩期和凹陷整体抬升后再次扩张期阶段.区内主要发育有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相类型,可概括为北部陡坡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三种沉积模式,在层序内不同体系域时期,沉积体系体现出各自的发育特点和展布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22. 大庆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系统实验研究
    胡勇, 朱华银, 韩永新, 王淑英, 陈敏, 杨桂梅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1): 18-21.  
    摘要20)      PDF (356KB)(5)    收藏
    针对大庆火山岩储层,开展了储层物性特征系统实验,对储层储渗特征、岩石结构与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孔喉发育情况、束缚水饱和度、应力敏感性等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对类似储层特征认识以及大庆火山岩气藏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23. 赵凹油田储层地质建模
    李少华, 张尚锋, 刘德华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1): 7-10.  
    摘要13)      PDF (394KB)(6)    收藏
    油田进行开发调整需要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而数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地质模型.在赵凹油田地质模型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基础地质研究着手,通过取心井的研究共识别了11种岩石相类型及6种沉积微相,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划分了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详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以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粗化处理,直接提供给油藏数模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24. 甲醇合成气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岳辉, 雷玲英, 胥月兵, 陆江银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3): 92-96.  
    摘要34)      PDF (220KB)(9)    收藏
    甲醇是目前需求量大增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概述了甲醇合成气的各种生产工艺,包括由天然气制合成气的蒸汽催化转化、部分氧化转化及热交换型三种工艺;由煤制合成气的固定层间歇气化法、鲁奇加压气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灰熔聚气化及Shell汽化法五种工艺;由焦炉煤气制合成气的非转化及非催化、催化转化及补碳法三种生产工艺;另外还简介了由黄磷尾气、乙炔尾气制甲醇合成气的概况.并对各种工艺进行了对比,指出在新疆本地因该优先考虑水煤浆及天然气制甲醇工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25. 库车盆地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理演化
    靳卫广, 梅冥相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1): 17-23.  
    摘要24)      PDF (656KB)(7)    收藏
    新疆塔里木北部库车盆地的白垩系,只发育下白垩统,为一套干旱红层地层.该套地层中,包括干盐湖及内陆萨布哈相泥岩、风成砂岩、间歇性河流砂砾岩和洪积扇砾岩等类型的地层,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根据沙漠沉积体系的模式,针对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进行了这种特殊沉积的层序地层学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和相应的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来反映该地区早白垩世区域古地理演化特征.因而对红层沉积中的天然气储集层的时空展布和成因等得出了许多较为新颖的认识,具有较为重要的石油地质学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26. 浅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驱替特征研究
    李爱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1): 60-62.  
    摘要24)      PDF (477KB)(6)    收藏
    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齐古组油藏为浅层特稠油油藏,初期采用蒸气吞吐开采,之后转为蒸气驱开采,目前处在蒸气驱后期阶段,开采效果变差.针对这一现状,利用生产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驱的驱替特征,定量地分析了平面及纵向上的温度场变化及蒸汽波及状况,提出了蒸气驱后期开采应采取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27. 适度防砂技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胡文丽, 汪伟英, 于洋洋, 段铮, 马超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4): 51-54.  
    摘要28)      PDF (367KB)(9)    收藏
    综述了适度防砂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适度防砂技术提出的理论前提和关键技术,具体给出了出砂预测和预测的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28. 生物酶技术在的鄯善油田应用
    谢佃和, 蒋红玲, 樊时华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3 (4): 44-47.  
    摘要28)      PDF (306KB)(10)    收藏
    鄯善油田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油田,油井乳化、结蜡严重,地层存在堵塞现象,导致产能下降快.部分油井因井况、水驱状况等原因无法使用常规酸化解堵及压裂改造技术,引进AE-2生物酶解堵技术.通过对AE-2生物酶解堵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设计不动管柱进行解堵施工工艺.经油田2口井施工,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1480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29. 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储集层变差函数规律研究
    郭凯, 史静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3): 4-8.  
    摘要20)      PDF (267KB)(6)    收藏
    分析了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沉积与储层的特征,在东河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方向水平井孔隙度资料,求取并拟合了平面储集层变差函数.结合直井变差函数分析认为,东河砂岩储集层参数统计分布规律与垂向上分布是相似的,其中垂直变差函数以指数模型为主,水平变差函数以球状模型为主.直井垂向变程平均为1.3m,代表了由单个沉积事件形成的单个砂体的平均垂直厚度,水平井平面长轴主变程平均为50m,短轴次变程平均为7.2m,分别代表了单个砂体的平面长度和宽度,长轴主变程与短轴次变程比为7∶1.平面长轴主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38∶1,短轴次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30. 地层主曲率在研究储层裂缝发育中的应用
    陶洪辉, 秦国伟, 徐文波, 宫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2): 22-23.  
    摘要20)      PDF (64KB)(4)    收藏
    曲面曲率的几何意义可以反映曲面一点邻近区域的具体形态和变形特征,因而可以用主曲率法来评价和预测油气储层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应用这种方法对泌阳深凹陷中心安棚鼻状构造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曲率法预测的结果与地质解释、钻井和测井资料吻合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31.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地质条件及其特征
    常象春, 王明镇, 郭海花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2): 1-5.  
    摘要21)      PDF (185KB)(11)    收藏
    通过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单矿种成藏地质条件,讨论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内在成因联系,结合其共存富集形式和组合类型,总结了共存富集体系的岩石矿物学、构造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特征及标志,为进一步研究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机理及建立相应的判识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2. KZ高温调堵剂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李远林, 赵玲莉, 马立华, 张新贵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3): 72-76.  
    摘要20)      PDF (143KB)(5)    收藏
    分析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的特点,具有埋深浅,地层胶结疏松,且储集层本身不均质性非常严重,平面上和纵向上渗透率级差可达十几倍.由于蒸汽介质与稠油流度差异及蒸汽的重力超覆等,造成注汽过程中蒸汽发生指进和汽窜.表现为生产井的产液量、产液温度和产水大幅度上升,产油量下降.针对稠油开采过程汽窜较为严重的问题,室内开展了耐高温调堵剂研究, KZ高温堵剂,该剂具有良好悬浮稳定性,固化后强度高,对于高渗透地带能起到很好的封堵作用等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3. 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技术及现场应用
    陈森, 窦升军, 游红娟, 郭文德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 (z1): 6-10.  
    摘要11)      收藏
    SAGD循环预热效果是影响SAGD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关系到SAGD生产阶段调控难度和最终采收率,SAGD循环预热效果决定着井对之间热连通效果及蒸汽腔的初始发育状态.通过优化设计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关键操作参数及调控方法,并在风城重37SAGD先导试验区进行现场实施.现场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技术提高了循环预热连通均匀程度和缩短了循环预热周期,转SAGD生产初期生产状态较好,该技术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4. 汽油馏分中硫含量及硫形态分布方法的研究
    罗翔, 乔爱新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1): 85-88.  
    摘要26)      PDF (252KB)(8)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建立了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汽油馏分中的107个硫化物,测定出当硫化物中的硫含量在0.2~200ng/u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响应与硫化物的类型无关.汽油中几种主要硫化物(噻吩、正丁硫醇、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2,4-二甲基噻吩)浓度测定值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当信噪比(S/N)为3时,测得2-甲基噻吩的检测限为0.1ng/ul.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分析不同装置的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35. 六盘山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
    巴秀娥, 许叶妹, 何希鹏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2 (4): 12-16.  
    摘要28)      PDF (335KB)(7)    收藏
    六盘山盆地发育中生界多套烃源层及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套中新生代碎屑岩储层和一套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可形成中新生界下生上储式和白垩系自生自储式等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沙沟凸起、同心~固原凹陷南部为最有利勘探区,贺家口子~海原凹陷、兴仁堡凹陷、马家庄低凸起为较有利勘探区;沙沟凸起月亮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固原凹陷西部单斜带则为盆地中生界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36. 稠油油藏经济极限油汽比探讨
    何爱东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9, 5 (1): 77-80.  
    摘要19)      PDF (336KB)(5)    收藏
    对稠油油藏而言,注蒸汽热采已成为勘探阶段的主要试油方式和开发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准噶尔盆地通过注蒸汽开采的稠油已占年度石油总产量的1/3以上.通过剖析准噶尔盆地已投入开发的部分典型稠油油藏,研究探讨稠油油藏的经济极限油汽比(储量起算标准)、初步建立了不同埋深、不同开采方式、不同油价的工业油汽比标准,在稠油油藏储量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对稠油油藏的评价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37. 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性碳酸盐岩储集层描述
    闫晓芳, 陈景阳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3): 21-23.  
    摘要24)      PDF (121KB)(7)    收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属于碳酸盐储集层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和微裂缝,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段进行了裂缝发育情况的分析,并对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不同类型裂缝的成因、产状、规模、以及对油气的孔、渗能力都各不相同,对裂缝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油气的聚集与富集规律.在塔中地区裂缝的发育与断裂和褶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塔中I号断裂带和塔中5、10井井区的裂缝的统计,再结合各种测井方法对塔中地区的裂缝发育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8. 压裂中树脂砂防砂技术的应用
    刘进军, 谌国庆, 尹辉, 章跃忠, 唐晓川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2): 46-48.  
    摘要23)      PDF (267KB)(10)    收藏
    针对马庄油田为疏松稠油低渗砂岩油藏,油层疏松易碎,出砂严重,常常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造成井下设备不能正常生产,同时低渗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见产,因此开展了压裂防砂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利用树脂砂的特点,在压裂时尾追一定比例的树脂砂,达到了防砂增产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9.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安组延9油气储层沉积相研究
    李伟, 张春生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3): 13-16.  
    摘要22)      PDF (492KB)(6)    收藏
    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北部,该地区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沉积相分布是油气成藏控制的重要条件,为了分析胡尖山地区延9储层的沉积相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此次研究从工区内大量的取芯井岩芯观察与描述入手,以取芯井为基础,对取芯井段进行精细的沉积微相判识和标定,结合测井资料,确定它的沉积亚相为辫状河平原亚相.可划分为辫状河道,河道间沼泽,河漫湖泊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40. 东辛油田稳矿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
    李宇志, 孙国栋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2): 24-28.  
    摘要25)      PDF (180KB)(9)    收藏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辛地区稳矿砂体的油气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层为东营三角洲发育初期湖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的3期进积砂体,和其上的15个砂层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该地区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风暴岩-浊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滩坝-风暴岩沉积体系.主要物源方向为东部和东南部,还存在来自东北部的次要物源.建议对其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