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小刚, 鄢雨, 石彦, 张绍鹏, 李晋生. 致密油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8, 14(2): 54-58. |
[2] |
马宝军, 梁成钢, 吴承美, 刘艳红, 夏平. 数模技术在裂缝性油藏不稳定注水中的应用——以火烧山油田H3油藏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2): 35-37. |
[3] |
丁英展, 刘强, 赵诗. 塔河油田十区北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效果分析[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1): 82-85. |
[4] |
苏国栋, 朱喜萍, 梁成钢, 陈德瑞, 冉洋. 特低渗透油藏实施同步注水注大于采的开发效果——以沙20油藏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4): 52-55. |
[5] |
孙娜. 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变化评价指标体系[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4): 55-59. |
[6] |
徐云林, 陈星星, 周耐强, 辛翠平, 孙冬. 注水对轮南油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实验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2): 54-60. |
[7] |
成一. 聚硅纳米粉体水基携带体系的研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z1): 69-70. |
[8] |
王陶, 周代余, 唐永亮, 乔霞. 超深超薄砂岩油藏双台阶水平井调剖选井及实施工艺[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 8(4): 52-58. |
[9] |
刘富, 赵荣. 鲁克沁深层调剖体系室内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1, 7(3): 46-48. |
[10] |
徐莎, 罗钰涵, 陈晶. 江苏油田注水井吸水剖面吸水段下移问题探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1, 7(3): 62-65. |
[11] |
于霞, 覃建华, 吴让彬, 吴新平.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行列注水试验区开发试验效果[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3): 49-53. |
[12] |
杨旭, 杨迎春, 廖志勇.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效果评价[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2): 59-64. |
[13] |
李杨, 刘景华, 祁九菊. 注入剖面测井方法综述及优化选择[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2): 65-68. |
[14] |
穆金峰. 超深稠油注水井生物解堵研究与应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1): 49-51. |
[15] |
刘富, 张桂林. 吐玉克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对策[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3): 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