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志艳. 塔河油田超深裸眼井段垮塌预测模型构建[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 17(2): 73-77. |
[2] |
周海燕, 刘斌, 孙强, 瞿朝朝, 岳宝林. 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纳米微球多轮次调驱效果评价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 17(1): 60-64. |
[3] |
张慧涛, 王金柱, 杨敏, 杨德彬, 汪彦, 鲍典, 徐珊. 塔河奥陶系岩溶古暗河充填特征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1): 4-10. |
[4] |
李璐, 侯献海, 单帅强, 李柏颉, 付亚飞, 操银香.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 ——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1): 72-77. |
[5] |
刘洪光.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水平分级标准初探[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2): 44-48. |
[6] |
伍小三, 茂广盛, 靳光新, 雷金海, 张翔, 朱善民. 罗茨流量计故障及解决对策[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8, 14(4): 93-94. |
[7] |
梁志艳, 邱振军, 夏新跃, 姜建华, 蒋磊. 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在塔河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8, 14(2): 64-67. |
[8] |
鲍典, 张慧涛.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分隔性描述方法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1): 25-30. |
[9] |
丁英展, 刘强, 赵诗. 塔河油田十区北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效果分析[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 13(1): 82-85. |
[10] |
赵建, 杨玉芳, 马勇, 罗云, 马海陇.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4): 6-11. |
[11] |
张慧涛, 汪彦. 碳酸盐岩风化岩溶区岩溶相控建模方法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3): 10-14. |
[12] |
韩俊伟, 阿里木江, 郭长永, 田志华, 张勇. 井下管柱工况监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11(3): 87-90. |
[13] |
罗鸿成, 梁成钢, 单国平, 郭智能, 许学龙. 深层稠油油藏常温注水试验效果评价——以昌吉油田吉008试验区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 10(4): 58-61. |
[14] |
张雄, 罗攀登, 刘喆, 马焘. 减少老化油酸压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 10(2): 61-64. |
[15] |
李安国, 闵航, 杨世国, 欧雪慧, 王栋. 塔河油田高回压原因及解决方案探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3, 9(4): 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