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玉娟, 张静, 郑彬, 张倩萍, 瞿朝朝. 断层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封闭能力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以渤海L油田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 17(2): 53-58. |
[2] |
瞿朝朝, 张静, 刘斌, 刘玉娟, 王立垒. 早期注聚油田渗透率级差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 17(2): 69-72. |
[3] |
肖露, 张俊, 贾耀忠. 稀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刻画技术及潜力评价 ——以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 17(1): 48-54. |
[4] |
杨振亚, 罗辉, 周宾宾, 刁广智, 李小龙.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L1区长7储层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4): 59-65. |
[5] |
王大为, 杜春晓, 耿志刚, 高振南, 廖辉.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隔夹层影响正交数值试验[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3): 51-55. |
[6] |
刘斌, 张伟, 李红英, 宋洪亮, 朱志强. 渤海某油田聚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2): 53-58. |
[7] |
刘斌, 张伟, 宋洪亮, 王欣然, 刘喜林. 聚驱后基于井网优化的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0, 16(1): 56-60. |
[8] |
王超, 杨宏楠, 乐平, 贾冰懿, 苏波. 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4): 15-20. |
[9] |
王树涛, 冯海潮, 郑华, 张国浩, 刘喜林. 稠油油田高含水期产液结构智能化调整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4): 48-51. |
[10] |
张伟, 刘斌, 王欣然, 刘喜林, 朱志强. 基于时变理论的优势通道演化规律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4): 61-66. |
[11] |
李振鹏, 欧银华, 刘洪洲, 刘建国, 曲炳昌. 浅水三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3): 41-44. |
[12] |
马崇尧, 徐士鹏, 王成林, 高立群. 哈萨克斯坦阿里斯库姆油气藏油环边部潜力分析方法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3): 45-48. |
[13] |
杨志成, 朱志强, 刘子威, 张雪芳, 王颍超. 隔夹层精细表征新方法研究——以LD油田为例[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2): 54-58. |
[14] |
周禄凯.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窜后剩余油分布及差异化动用方法[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 15(1): 58-61. |
[15] |
李俊飞, 王鹏飞, 杨建民, 万琳, 刘卫林. 渤海湾盆地D油田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8, 14(3): 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