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天然气 ›› 2014, Vol. 10 ›› Issue (2): 68-75.

• 油气开发 • 上一篇    下一篇

辫状河储层高含水阶段开发潜力研究

李本维, 雷占祥, 崔建   

  1.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拉美公司,委内瑞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063004
  • 出版日期:2014-06-10 发布日期:2014-06-10

  • Online:2014-06-10 Published:2014-06-10

摘要: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部非均质性,重点研究隔夹层对油水运移控制作用,认识到底水是长期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边水是次要因素.生产过程中,Ng133小层以下底水沿区块中部无隔夹层区接替上升,驱动大量底部原油自下而上转移,上一层的油井采下一层原油,无隔夹层区域水洗程度高.边水沿主河道由区域边部侵入,形成窜流通道.底水和边水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块复杂的水淹模式.Ng12和Ng132小层由于顶部隔层更稳定,较Ng131和Ng133小层剩余油饱和度高,水淹程度低.提出以Ng132小层顶部泥岩为界线将层系重新调整为两套,针对上套层系边水、下套边底水侵入特征分别发展不同的高含水阶段挖潜技术.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隔夹层, 油水运移, 边底水, 水淹, 窜流通道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