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6-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14, 10(2):  0-0.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叶城凹陷固满构造带中新统凝析气成藏条件探讨
    张亮, 曾昌民, 朱礼春, 冯晓军, 陈才
    2014, 10(2):  1-5. 
    摘要 ( )   PDF (2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满构造带目的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上世纪80年代按照构造类圈闭的思路并无突破,之后油气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通过重新地震处理,认为构造类圈闭在该区并不发育.通过油气源、沉积体系和构造背景分析,该区中新统具备岩性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的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深刻剖析成藏主控因素,首先对地表油苗的来源分析,认为固满构造带主力烃源岩为二叠系泥岩,油气源充足,其次储集层为中新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中低孔、中低渗透率,盖层为与储层交互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圈闭类型为构造上倾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当沟通油源的断裂与上倾砂体组成立体疏导体系时,便会形成岩性凝析气藏,具有可观的勘探潜力,是目前塔西南自柯克亚气田发现以来针对中新统目的层较现实的勘探接替区.
    克拉玛依油田三4区克上组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
    邱争科, 钟光远, 张仕龙, 扎依达·艾合买提
    2014, 10(2):  6-10. 
    摘要 ( )   PDF (17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4区克上组平均井深334m,区域取心4口井,取心进尺194.14m,含油心长64.87m,含油级别油斑级为主,显示了较好的评价潜力.该区下伏克下组、石炭系油藏均已开发,运用丰富的过层井资料精细刻画克上组构造形态以及储层展布特征,三4区克上组为一套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沉积体系;三4区克上组为一中孔、高渗储层,该区综合测井19口,标准测井544口,应用该区的标准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其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误差较小,从而可以定量进行区域孔隙度、渗透率解释,并为同类油藏借鉴.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古物源体系研究
    王玉珍, 唐华风, 朱政源
    2014, 10(2):  11-16. 
    摘要 ( )   PDF (17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扶余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之一,是研究区内的重要油气勘探层段.有利储层的时空展布与源区位置、物源方向是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的,因此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重矿物的统计分析(Q型聚类方法、ZTR指数分析)和砂体变化趋势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进而划分出不同的矿物组合分区.确定对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沉积起控制作用的物源区有2个,分别来自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这2个物源区分别对大庆长垣的不同区域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南方海相页岩理化特征及裂缝扩展机理分析
    方朝合, 葛稚新, 黄志龙, 王义凤, 郑德温
    2014, 10(2):  17-20. 
    摘要 ( )   PDF (1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井壁失稳是造成页岩气钻完井工期长、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页岩理化性能分析能够为井壁失稳预测和钻井中工作液体系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方海相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全面解释井壁失稳的原因,页岩浸泡实验能够直观地观测到岩石与流体的相互做用和裂缝延展情况,综合研究发现弱结构面沿着层理面和微裂缝不断扩展延伸是引起硬脆性页岩失稳的普遍原因.
    义187井三开高密度抗高温钻井液技术
    邱春阳, 周建民, 亢德峰
    2014, 10(2):  21-24.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义187井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义187断块的一口评价井,完钻井深3980m.三开钻遇膏岩及泥膏岩,地层蠕变快,起下钻遏阻情况频频发生,严重者卡钻;膏岩的溶解使钻井液体系易受污染,钻井液性能恶化;井底温度高,使用高密度钻井液施工难度大.通过优选聚胺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配合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顺利完钻,无复杂事故发生.测试表明,日产原油185.2t,天燃气13400m3,取得了良好的工业油流.
    油气开发
    T3断块油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周耐强, 张茂林, 郭立强
    2014, 10(2):  25-28. 
    摘要 ( )   PDF (7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3断块油藏是边底水复合油藏,到目前仍然以天然能量开采.对该油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油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对T3断块油藏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始化拟合;对该油藏的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研究,总结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从几个方面对该油藏的开发技术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该油藏的合理开发技术指标;结合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综合调整方案,使油藏在较长稳产年限的条件下,油藏可以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油藏实际开发生产.
    Hamming数学法在产层评价及筛选中的应用
    王华, 康冬菊, 柴愈坤, 邹清文
    2014, 10(2):  29-33. 
    摘要 ( )   PDF (7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层影响因素较多,单一因子简单分类难以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价.为了综合多因素评价产层的差异性,采用Hamming数学分析方法,选择有效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3个评价影响因子,确定评价标准、隶属度和贴近度,经过多层次计算对各单井产层进行综合分类,优选出最佳产层.研究表明,H油田优质产层以Ⅱ和Ⅲ类为主,4口开发井有2个Ⅱ类和8个Ⅲ类未投产的优质产层.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认为部分单井开发效果较差是由产层选择不合理所造成,并提出了堵水或补孔等措施改善生产动态.基于Hamming数学法的产层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评价结果直观、简单,可为油田产层的优选和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基准面旋回研究在S稠油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
    胡治华
    2014, 10(2):  34-39. 
    摘要 ( )   PDF (17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S油田为大型岩性-构造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根据钻井、测井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比,分析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特征、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基准面旋回内不同部位剩余油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1)基准面下降晚期、上升早期,砂体面积广,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剩余储量易于动用且多连片分布;(2)基准面下降早期、上升晚期,砂体面积小,厚度薄,储层物性差,剩余储量不易动用且零星分布;(3)基准面下降中期、上升中期,剩余油储量中等.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克拉玛依油田已二次开发油藏注采政策界限研究
    董兴旺, 燕维淼, 李远刚, 萨如力, 祝艳敏
    2014, 10(2):  40-45. 
    摘要 ( )   PDF (17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部分油藏二次开发后,完善了注采井网,同时井距缩小后注水易沿高渗通道水淹水窜,导致注采调控难度大,平剖面动用不均.为确保二次开发后油藏稳产,科学合理开发油藏,需要进行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本文运用油藏工程及经验公式法对典型区块的压力系统和注采界限进行研究并确定目前开采阶段下最优的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开发;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确定油藏典型区域合理开采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分区域注采结构调整,结合分区、分层精细注水和深部调驱,提高剩余油动用,达到减缓递减,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辽河油田不同类型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汤志, 朱婵, 邢淑霞, 周明旺, 冷泓颖
    2014, 10(2):  46-49,56. 
    摘要 ( )   PDF (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通常在不分类型的情况下,采用常规模型对全区产量进行预测,其准确性较差.在常规递减率预测模型(Arps、Weibull、HCZ等模型)递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通用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该模型可用以描述开发全过程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递减率变化规律.结合辽河油田实际生产数据,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油藏(中高渗砂岩、热采稠油、低渗透和特殊岩性)产量的递减规律,确定了四种类型油藏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产量递减率预测与验证,准确性很高.进而确定了各类油藏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递减指标,对辽河油区的产量预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温西三块水淹层测井评价及剩余油研究
    李会兰
    2014, 10(2):  50-56. 
    摘要 ( )   PDF (27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温西三块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自然递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即剩余油分布分散、类型复杂.对此,文章从温西三块三间房组水淹前后储层特征对比分析入手,总结剩余油分布类型、形成原因及相应的测井评价方法,并利用不同方法求取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水淹后储层含油饱和度和产水率,进行平面展布分布规律研究,充分挖掘层内剩余油.该套方法在本油田新钻井中应用效果较好,在温西一块二次测井解释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小型压裂测试技术在探井中的应用
    罗攀登, 王洋, 李春月, 赵兵, 张雄
    2014, 10(2):  57-60. 
    摘要 ( )   PDF (1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探井的勘探评价中,前期积累的资料有限,对地层的认识有限,基于FracproPT2011压裂软件,以A井为例,介绍了小型压裂测试技术在塔河外围探井中的应用.小型压裂测试是通过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小型压裂试验,通常包括阶梯升/降排量、停泵测压降,并对施工压力进行分析来获取射孔孔眼摩阻、近井筒摩阻等,储层流体渗透率、压裂裂缝延伸压力、闭合压力、压裂液效率等,从而制定和修改主压裂设计、科学指导压裂施工及为压后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减少老化油酸压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张雄, 罗攀登, 刘喆, 马焘
    2014, 10(2):  61-64. 
    摘要 ( )   PDF (1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主要储集层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原油产量以稠油为主.酸压是塔河油田新井完井,老井增产的主要措施,而酸压工作液的残液,尤其是残酸会与地层中含有的一些脂肪酸盐等表面活性物质以及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石蜡等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和固体颗粒相混合,使含水原油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乳状液,也叫老化油.老化油具有含水高、破乳脱水困难、原油酸性较强、杂质含量高、样品稳定性差等特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减少老化油的酸压工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此项酸压工艺能明显减少老化油的量.
    白家海地区西山窑组煤层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和对策
    张涛, 王晓惠, 毛新军, 杨建强, 王海峰
    2014, 10(2):  65-67,75. 
    摘要 ( )   PDF (1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西山窑组煤层分布面积广,并具有煤层储层开发的有利条件,前期C*04井通过压裂改造,压后获得一定产能,但是由于工艺技术条件限制,未充分改造目的层,本文通过前期C*04井压裂改造分析以及文献调研,确定了白家海地区煤层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及对策,并在C*12井进行应用,施工获得成功.
    辫状河储层高含水阶段开发潜力研究
    李本维, 雷占祥, 崔建
    2014, 10(2):  68-75. 
    摘要 ( )   PDF (2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部非均质性,重点研究隔夹层对油水运移控制作用,认识到底水是长期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边水是次要因素.生产过程中,Ng133小层以下底水沿区块中部无隔夹层区接替上升,驱动大量底部原油自下而上转移,上一层的油井采下一层原油,无隔夹层区域水洗程度高.边水沿主河道由区域边部侵入,形成窜流通道.底水和边水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块复杂的水淹模式.Ng12和Ng132小层由于顶部隔层更稳定,较Ng131和Ng133小层剩余油饱和度高,水淹程度低.提出以Ng132小层顶部泥岩为界线将层系重新调整为两套,针对上套层系边水、下套边底水侵入特征分别发展不同的高含水阶段挖潜技术.
    工艺设备
    天然气引射技术在低压积液气井中的试验与应用
    张洪杰, 朱琳, 解永海, 刘明璐, 李军仁
    2014, 10(2):  76-80. 
    摘要 ( )   PDF (2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气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盆5气田所属各井产量、压力、气水比变化加大,投产10年来先后有8口气井因低压、低产、高含水等原因停产关井,占全部已投产气井总量的50%,目前仍有2口气井生产压力即将低于进站压力无法进站生产,装置运行负荷率下降至设计负荷的20%.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气田高低压井、高低产同时并存的现状,在盆5气田开展了高压气井和低压气井同步采气的新工艺—天然气引射生产工艺试验和应用.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动力消耗且保证高压气井天然气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恢复低压积液井的连续生产,并可同比增加30% ~50%的天然气产量.
    抽油井外循环高效分气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丁明华, 传平, 余永莉, 杨广, 葛维, 贾鹏, 方平
    2014, 10(2):  81-83104. 
    摘要 ( )   PDF (6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抽油机井常用的腔体内部气液分离气锚排气难的问题,研制出利用油套管环形空间进行气体分离的外循环挡砂分气管柱,取得显著的分气效果.但这种分气管柱挡砂筛管易堵,会使油井减产,经过改进,又研制出外循环沉砂分气管柱.这两种分气管柱均由中心管、外筒、皮碗封隔器等组成,封隔器阻隔了气液沿油套管环形空间直接上行的通道,迫使井内上行的气液进入由中心管、外筒和套管建立的内外循环的通道.由于油套管环形空间为气液提供了相对大的分离空间,且分出的游离气直接上行,所以这两种分气管柱的分气率都很高.外循环挡砂分气管柱用绕丝筛管挡砂,外循环沉砂分气管柱下行的泥砂随液体从下部的进液孔进入分气管柱,沉砂体使泥砂落入沉砂管,液体沿中心管与外筒的环形空间直接上行入泵.经过现场试验,外循环沉砂分气管柱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异五型抽油机节能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亚双, 史建英, 刘乾义, 梁爱国, 李拥军, 季祥云
    2014, 10(2):  84-86. 
    摘要 ( )   PDF (1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新疆油田异五型机配置18.5kw电机,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异五型抽油机尾部加装下偏杠铃来改变其仅曲柄平衡的平衡方式,成为游梁曲柄复合平衡,实现异五型抽油机的节能再制造,通过现场试验从平衡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再制造后配置电机功率下降,有功节电率达20%以上,取得一定节能效果.丰富了抽油机节能再制造技术,推动了抽油机再制造和油田节能步伐.
    聚驱抽油防偏磨配套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余勇, 张志超
    2014, 10(2):  87-91. 
    摘要 ( )   PDF (1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聚驱工业化试验井见聚后,抽油机交变载荷增大,抽油杆柱偏磨、断脱频繁,检泵周期大幅缩短.通过杆柱受力、断脱机理研究,发现产出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密度、粘度导致杆柱受力变化,井斜加剧偏磨,在偏磨与腐蚀共同作用下促进了断脱失效频繁发生.通过研究和现场应用,形成了七东1聚驱工业化试验抽油井管杆防偏磨配套工艺技术,平均延长检泵周期达193天以上,为新疆油田30万吨聚合物驱重大试验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深井阳极完全有效阴极保护临界储罐直径研究
    李斌, 江东, 蔡亮, 马伟平
    2014, 10(2):  92-95. 
    摘要 ( )   PDF (7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以往深井阳极对储罐底板阴极保护数值模拟中存在的缺陷:金属构件极化曲线试验限定条件不同导致电位计算系统误差;没有考虑计算区域环境介质的不连续性,本文提出一种根据典型电流密度分布假设求解保护电位的方法:计算区域由土壤和沥青砂基础构成,根据阴极保护体系物理模型近似计算深井阳极极化电位.数值结果与现场实测电位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了单支深井阳极完全有效保护的临界储罐直径(等于56m).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模拟分析
    陈宏福
    2014, 10(2):  96-99. 
    摘要 ( )   PDF (1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YSYS模拟软件对延128净化厂的三甘醇脱水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分析了湿天然气进塔温度、贫液温度、操作压力、塔板数、气提气用量等对三甘醇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湿天然气和贫甘醇进塔温度的降低,操作压力的提高或者塔板数的增加,脱水效果是加强的.同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在本装置中,湿天然气和贫TEG溶液的最佳进塔温度分别为21℃和30℃,理论塔板数为3,操作压力为5.2MPa,循环量为1.2m3/h.
    西气东输三线站场HAZOP分析方法及应用
    曹喜文, 时婷婷, 高超
    2014, 10(2):  100-104. 
    摘要 ( )   PDF (1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AZOP(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作为对装置的设计和操作进行危害识别的有效手段,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为此,在对HAZOP的原理和工作流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首站的具体实例,对HAZOP方法及其在输气站场危害识别及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增加安全设施、调整工艺流程等相关改进措施及建议.这些建议及要求能够促使操作人员对于单元中的工艺过程及设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且HAZOP的分析结果为设备设施的日常生产与维护以及装置的安全管理也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