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9-10
    全选:
    ABSTRACTS
    2007, 3(3):  0-0. 
    摘要 ( )   PDF (2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刘金萍, 耿安松, 卢家烂, 李文斌
    2007, 3(3):  1-6.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和煤系泥岩均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两套高效的气源岩.热解气均以干气为主.进入高演化阶段后,煤的生气能力要大于泥岩的生气能力,因此,尽管上古生界煤层的厚度远小于泥岩的厚度,但其生气能力不可忽视;煤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液态烃最高产率达到36.99mg/g,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潜力.而泥岩的液态烃产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有产量的油藏.利用热模拟实验的结果,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计算出黄骅坳陷内两个重要古潜山地区蕴含的资源量相当可观,指示本区古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低电阻油层成因分析
    贺凯, 何贤英, 李君, 曾良雄, 许学龙
    2007, 3(3):  7-10.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油层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通过研究认为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较差、束缚水含量高、高矿化度地层水以及储层内易导电的特殊重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可动水分析法评价法是该区较为有效的识别油气层的方法.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侏罗系有机包裹体指示意义
    潘福友
    2007, 3(3):  11-15.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包裹体记录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等过程的重要信息.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侏罗系储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期次油气充注特征.针对这种多期次的特征,通过对该区11口井101块岩心样品中的有机包裹体的系统分析,讨论了有机包裹体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经历过4期热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分别对应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的3次油充注和一次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图分析,油充注发生于燕山期,天然气成藏发生在喜山早期.结合油藏地球化学资料等多方面资料,确定燕山晚期是北三台地区侏罗系储层的主成藏期.
    江汉油田西部控区山前带勘探潜力评价
    梁文华
    2007, 3(3):  16-19.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Dsys3.5软件,根据区带评价技术规范及地质风险评价标准,选取合理的评价参数,对江汉油田西部探区7个山前带进行地质风险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类、排队.评价结果:米泉逆掩带、月亮山逆掩带、阿什里逆掩带、西疙瘩逆掩带等4个区带为Ⅰ类区带,柴杨断褶带、大河沿东南部、十三间房西北部等3个区带为Ⅱ类区带,其中米泉逆掩带、月亮山逆掩带和阿什里逆掩带地质把握系数均大于0.6,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首选目标.
    达坂城次凹圈闭地质风险评价
    孙小林
    2007, 3(3):  20-24.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Dsys3.5圈闭评价软件,根据圈闭评价技术规范及地质风险评价标准,选取合理的评价参数,对2006年达坂城次凹主要勘探目的层发现和落实的9个可靠、较可靠层圈闭进行了地质风险评价.评价结果:Ⅰ类层圈闭1个、Ⅱ类层圈闭7个、Ⅲ类层圈闭1个.其中,柴窝堡地层-构造圈闭,阿克苏断背斜、阿克苏断鼻地质把握系数较大,表明这三个圈闭具有较小的勘探风险,应为下一步勘探的首选目标.
    基于测井解释及单砂层约束条件下储层随机建模
    张成学, 肖荣阁, 师永民
    2007, 3(3):  25-27.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陆相油田,储层随机建模与数值模拟等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方法是剖析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许多早期开发的区块井网密集,但无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随机建模工作时缺少连续的地震信息约束,所有建模资料都来源于测井解释.为使在这种条件下的储层随机建模更准确,须通过取心井岩心描述、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的研究,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方法,进行单井单砂体细分对比,确定储层格架和沉积微相展布特点,在层约束条件下建立储层确定性模型,进而根据测井解释孔、渗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选择适当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一簇储层属性模型,选出最优,并为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合理的三维储层属性数据体.
    稠油流变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研究
    张跃雷, 程林松, 李春兰, 侯君
    2007, 3(3):  28-30. 
    摘要 ( )   PDF (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无水稠油的流动特征,基于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合理的无水稠油流动特性物理评价模型-细管模型,测量了不同黏度稠油的流变性;建立了对应不同黏度稠油的流变模式和本构方程;确定了塑性黏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式;分析了管径、黏度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水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宾汉流体特征,其塑性黏度与启动压力梯度关系以对数形式相关性最好,无水稠油的流动特征与管径、黏度因素关系显著.
    原油中气油体积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娄井杰, 张青松, 陈成戴, 陈艳君
    2007, 3(3):  31-33.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国外原油气油体积比预测模型在国内一些油田并不适用,在分析前向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原油气油体积比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结构为4-10-1的三层BP网络模型,它考虑了压力、温度、地面原油重度和气体的相对密度对气油体积比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大庆油田实测值进行了训练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气油体积比预测模型比国外模型精度高,基本合理可靠.
    钻井液电性与抑制性的关系研究
    任茂, 苏俊霖, 梁大川
    2007, 3(3):  34-36.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液是最先接触油气层的外来流体,在一定的压差下总会或多或少地侵入储层,如果钻井液滤液与储层不配伍,很可能引起粘土水化膨胀、水锁、乳化及化学沉淀,导致对储层的损害.本文则通过研究处理剂对粘土颗粒电性及水化特性的影响,分析粘土颗粒电性与水化抑制性之间的关系,并希望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研制或优选工作液处理剂、优化工作液配方、分析处理剂作用机理和建立新的抑制性评价方法.
    油气开采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赖枫鹏, 李治平
    2007, 3(3):  37-41.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复杂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RFT资料的应用
    吕迎红, 杜燕
    2007, 3(3):  42-45.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RFT资料在文留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何利用RFT测试资料建立单井、层段、区块压力剖面确定油藏压力系统、油气水界面;选择合理钻井泥浆比重;计算流体密度及油藏弹性产率;识别断层封闭性和井间储层连通率,了解油层动用状况.总结RFT资料在复杂断块油田详探开发准备阶段、产能建设注采完善阶段、综合调整治理阶段的用途.
    低渗透油田抽油井合理注采压力系统研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为例
    袁昭, 张佳琪, 郭伟峰, 何淑华, 杨永霞
    2007, 3(3):  46-49.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采压力系统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形式的开发调整和技术政策界限的制定必须在合理注采压力系统范围内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针对鄯善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开发后,在低含水期建立的注采压力系统已不能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矛盾,重新研究建立了中含水期合理的注采压力系统,并对油田目前的注采压力系统进行了评价.
    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在吐哈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李军, 巩小雄, 李翔, 张坚平, 漆万辉
    2007, 3(3):  50-55.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是多层系开发的低渗油田,储层剖面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层间差异大,合层压裂难以实现各层的均衡改造已严重制约着近年来的改造效果.针对吐哈油田储层研究特点,研究开发了适合吐哈油田储层特点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配套和完善了"Y341+Y241"、"Y221+Y111"、"Y511+Y453"等3种封隔器分层压裂管柱,形成了分层压裂选井选层原则和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转向压裂技术在准东油田的应用
    刘进军, 古丽曼, 解利军, 谈卫, 章跃忠
    2007, 3(3):  56-58.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 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措施增油效果逐年下降.因此, 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 是老井增产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重复压裂的造缝机理、造新缝条件、暂堵剂选择、暂堵剂用量的设计,并把研究应用到准东低渗透油藏上,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以双河油田V上层系为例
    徐学品, 张明莉, 李治平, 龙国清, 黎锡瑜
    2007, 3(3):  59-6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块,通过采取优化聚驱井网,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聚合物注入参数;注入聚合物前调剖封堵大孔道;见效油井及时提液等对策,使该区块日产油由注聚前125t增至182t,综合含水降低了3.3个百分点,阶段累积增油2.35×104t,聚合物驱阶段开发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
    刘长林, 张茂林, 梅海燕, 刘颖
    2007, 3(3):  62-66.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析气藏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殊类型气藏,在该类气藏的开发过程中,流体相态的研究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流体相态研究在凝析气藏开发初期和开发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影响凝析气相态的几种因素,重点分析了多孔介质中毛细管压力、毛细凝聚和润湿性对相平衡的影响.
    低压气井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在马庄气田的应用
    王金迪, 王惠清, 王国先, 谢雪琴, 肖东
    2007, 3(3):  67-68.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马庄气藏齐一段气层压力低、井筒积液严重的现状,采用改进的气举管柱,实施了气举排液采气技术,不仅有效恢复了气井自喷生产,而且防止地层被二次污染.为同类气田低压气井高效开采、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油气储运
    含水原油低温集输极限温度的实验研究
    韩洪升, 李文庆, 王小兵
    2007, 3(3):  69-72.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地面集输管路中含水原油的含水率可达到90%以上,为了研究影响其低温集输极限温度的因素,本文对大庆油田采油一厂的现场含水原油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不同管径、不同流量和加入不同浓度流动改进剂的对比实验中得知,减少流量,增大管径和流动改进剂浓度可降低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的极限温度,其中加入流动改进剂的作用最为显著,可更好的起到节能将耗的作用,在集输管网中有着良好的运用前景.
    埋地热油管道经济运行方案研究
    谢英, 袁宗明, 肖燕, 许溯伦
    2007, 3(3):  73-76.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在役埋地热油管道,为妥善地解决管路沿线的能量消耗和能量供应之间的矛盾,研究一种经济上、技术上比较合理科学的运行方案,对于降低输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经济计算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方案比较法和TLNET软件相结合求解数学模型,确定了管道在一定输量下,使管道的运行费用为最小的经济运行方案,包括:管道沿线运行的热泵站数,站内泵机组的组合方式,各站的进出站压力、进出站温度,管道的小时运行费用,变频调速电机的转速,热站的热负荷等,最后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与现场实际相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埋地管道开挖验证技术研究
    郑伟, 帅健
    2007, 3(3):  77-80.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埋地管道开挖是为了验证外防腐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对各种间接检测工具的最好评价.本文研究了埋地管道开挖的程序,提出开挖后的检测项目,并在中原某原油管道上应用,切实可行.
    应用化学
    百重7稠油污水处理新技术
    陈娟, 王爱军, 付蕾, 连贵宾, ?直虮?张志庆
    2007, 3(3):  81-85.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重7稠油井区地处克拉玛依最好的水源-百口泉地下水,为保证水源地水质及水源地环境不受污染,稠油污水外输至水源地10km外的百联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该项目通过研究水处理药剂与污水中悬浮物与油珠的作用机理,运用多种水处理的新老理论,并结合药剂及工艺实验,研究出多种新技术,形成了独创的"稠油污水微涡旋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捷、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确保了处理后达标回注百口泉地区稀油油田,保持地层能量;因此,该项目是一个集环保、节能、上产于一身的科研项目.
    曼尼希碱型缓蚀剂协同效应的研究
    高建村, 冯丽, 翁永基, 刘力, 宋铁珊
    2007, 3(3):  86-88.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新方法合成了一种曼尼希碱型缓蚀剂XY-3,采用结晶法将曼尼希碱结晶与母液分离并进行分析,利用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和失重分析法对缓蚀剂及相关组份进行评价实验,探讨了缓蚀剂的类型,缓蚀机理等,实验结果表明协同效应对提高缓蚀剂性能、降低缓蚀剂成本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油田采出污水腐蚀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周鹏, 袁宗明, 谢英, 贺三, 程兴明
    2007, 3(3):  89-91.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疆塔河油田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的腐蚀监测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污水腐蚀性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了关联度排序.可知影响塔二联污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是:总矿化度、pH值、Cl- 含量、Ca2+ 含量、HCO-3含量和TGB含量.
    甲醇合成气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岳辉, 雷玲英, 胥月兵, 陆江银
    2007, 3(3):  92-96.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醇是目前需求量大增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概述了甲醇合成气的各种生产工艺,包括由天然气制合成气的蒸汽催化转化、部分氧化转化及热交换型三种工艺;由煤制合成气的固定层间歇气化法、鲁奇加压气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灰熔聚气化及Shell汽化法五种工艺;由焦炉煤气制合成气的非转化及非催化、催化转化及补碳法三种生产工艺;另外还简介了由黄磷尾气、乙炔尾气制甲醇合成气的概况.并对各种工艺进行了对比,指出在新疆本地因该优先考虑水煤浆及天然气制甲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