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12-10
    全选:
    ABSTRACTS
    2008, 4(4):  0-0. 
    摘要 ( )   PDF (2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综合研究
    张家政, 赵广珍
    2008, 4(4):  1-9. 
    摘要 ( )   PDF (7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及各油区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构造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和风险日益增大,火山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1].本文以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系统总结了火山岩岩性及电性特征、岩性识别及岩相展布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等方面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特种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及勘探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起到一些借鉴作用,对于推动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进程和提高开发效益,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研究
    李亮, 瞿建华, 王新海, 张源智
    2008, 4(4):  10-14.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红山嘴油田岩心资料、物性分析资料、FMI测井资料和钻井测试资料出发,对本区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本区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次生孔隙,裂缝对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孔隙结构组合为单一裂缝及裂缝和次生孔隙组合的双重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差且受成岩压实作用影响小,储层物性总体较差,表现为"低孔特低渗透".该结论对红山嘴油田难采储量的落实、井网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了依据.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露头层序地层分析
    杨兴业, 王家豪
    2008, 4(4):  15-21. 
    摘要 ( )   PDF (6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丰富的露头资料,以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的沉积相响应为主线对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划分.(1)沉积体系分析,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察,岩样的成分、粒度分析,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类型;(2)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白垩系与上覆的库姆格列木群呈角度不整合,为研究区一级层序界面,根据地层露头沉积体系垂向演化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该区白垩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地区正断层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牛新, 熊婷, 熊小华
    2008, 4(4):  22-24.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用物探、钻探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地区的断裂及组合特征做了描述.通过分析断裂成因、封闭性与油气的关系,论述了不同类型的断裂对油气的运聚作用和不同的断裂所组成的断块与油气聚集或散失的关系.
    车西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性研究
    张鹏, 苏朝光, 张营革, 牟敏, 罗霞
    2008, 4(4):  25-28.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正确认识车西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寻找有利储集区,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其特征,并分析了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有利储集部位.指出储集岩主要是颗粒滩亚相的颗粒灰岩,以次生溶孔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中低渗,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构造作用产生的断层对改善储集物性的作用最大.已钻井分析表明,储层的含油特征与储集物性有密切的关系,颗粒灰岩发育且靠近断层的部位储集性能好,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应力敏感性研究进展
    温晓红
    2008, 4(4):  29-32.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复杂天然气藏的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瓶颈和难题.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就是影响气藏开发的科学难题之一,目前,已成为相关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研究实践,对国内有关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应力敏感性研究深化方向提出了建议,愿与广大石油天然气科技攻关人员交流.
    兴城地区火山岩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董小魏
    2008, 4(4):  33-36. 
    摘要 ( )   PDF (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城地区火山岩裂缝是深层天然气重要储集空间,主要类型为低角度缝、高角度缝、网状缝、应力释放缝、重泥浆压裂缝和机械破碎裂缝,火山岩裂缝的测井识别是个难点.本文通过对目前区内已经钻探井的火山岩裂缝进行归类,对其测井资料的响应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火山岩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对6种典型的裂缝进行了归纳总结.
    钻井工程
    新型超低密度MTC固井液
    张兴国, 柳健, 许树谦, 李跃明
    2008, 4(4):  37-39.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C具有与泥浆相容利于提高顶替效率的技术优势和可利用泥浆降失水材料控制体系的稳定性而节约降失水材料成本的经济优势.超低密度MTC可用于低压易漏地层固井.我院通过大量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研制出适于新疆油田多种泥浆体系、密度可低至1.2g/cm3、50℃常压养护24hr抗压强度可达8MPa以上、综合工程性能良好的新型超低密度MTC.
    新疆油田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
    李晓军, 宋朝晖, 林晶, 程召江, 宁世品, 侯玉琦
    2008, 4(4):  40-45.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支井技术是油田提高采收率、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前沿钻、完井技术,是继水平井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在一个井眼里钻出若干个支井的钻井新技术.由于其在大幅度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及降低油藏开采费用等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油田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新疆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依靠自主研发工具成功实施的LUHW301Z双分支水平井,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AML 4级分支井钻井完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LUHW301Z双分支水平井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介绍.
    密闭取心技术
    易贵华, 易明, 谢勇, 费维新, 居来提
    2008, 4(4):  46-50.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院自行研制、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MQJ215、DQX215密闭取心工具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密闭取心的目的,密闭取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以克拉玛依等国内外油田的现场应用数据为例,简要介绍了这两种工具的工艺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克拉玛依油田水平井钻井液及油气层保护技术
    马世昌, 陈涛, 黄治中, 杨玉良
    2008, 4(4):  51-55. 
    摘要 ( )   PDF (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水平井钻井,从"八五"开始攻关到现在规模化推广应用,从起步、发展到成熟,已经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技术体系.钻井液技术针对水平井钻井实际需要,对钻井液体系、井眼稳定、减阻防卡、井眼清洁、防漏堵漏和油气层保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通过实践应用和再认识,形成了具有本油田特色的水平井钻井液与油气层保护技术.
    高性能硬胶泡沫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黄文红, 李爱民, 杨吉祥
    2008, 4(4):  56-58.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硬胶泡沫钻井液在具备普通泡沫钻井液提高机械钻速、及时发现油气层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携岩能力和抗污染能力.本文针对欠平衡钻井可能遇到的高温、高浓度盐水地层和原油污染问题,通过对原材料的优选,运用自主研发的高效发泡剂TSB研制出高性能硬胶泡沫体系,在室内评价了其抗温、抗盐、抗油污染性能,并分别在BJ7168井、白22井应用实施.现场应用表明,硬胶泡沫钻井液的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抗污染能力强,能很好地满足携岩的要求.
    泡沫欠平衡钻井技术在滴16井应用实践
    伊明, 易明, 廖新伟, 杨万和
    2008, 4(4):  59-65. 
    摘要 ( )   PDF (4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泡沫钻井技术在滴16井的可行性评价,结合目标井的实际情况,对泡沫钻井的合理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合理转换工艺,泡沫钻井配方进行了设计.鉴于地层强度高,空气、泡沫钻井条件下井眼易于偏斜的特点,提出采用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控制井身质量的方案.结合钻进期间设备气量问题,利用多相流软件,分析了保证泡沫钻井的合理参数.最终,给出了滴16井机械钻速提高的指标.
    HZMWD无线随钻测量与传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徐秀杰, 陈若铭, 罗良波, 范志国
    2008, 4(4):  66-68.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向钻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对井眼轨迹数据的准确测量与信息的实时传输,但是,高端随钻测量技术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外公司控制,中端无线随钻仪器因成本居高不下,且维修保养困难、供货周期长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利用该技术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的瓶颈,为此,我院就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解决了该技术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了HZMWD无线随钻测量与传输系统,并成功地在新疆油田的8口水平井上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新一代随钻测量仪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油气开采
    极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与挖潜对策研究
    刘喜顺
    2008, 4(4):  69-72.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己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2].油田开发实践表明,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地下储集层中还存在较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然较大.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生产动态等等.地质因素属于内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6-7].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构造极复杂、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深入研究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预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含水期极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的理论体系与配套挖潜技术.其做法对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已开发边际效益油田的基础油确定方法研究
    郝明强, 侯建锋
    2008, 4(4):  73-76.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油与合作双方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是合作双方利益矛盾的主要焦点.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油的概念、本质和界定条件.提出了基础油预测方法的筛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已开发边际效益油田基础油的测算方法,即Arps递减法和和六种水驱特征曲线法.最后采用实际案例,对所探讨的测算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示例说明.研究结果对已开发边际效益油田的合作开发或风险作业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基础.
    塔河四区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及效果分析
    许强
    2008, 4(4):  77-80.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四区奥陶系油藏是受构造断裂及在其基础上的多期岩溶控制的,多套缝洞体系在三维空间上叠合形成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储集空间以溶洞为主;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受缝不同缝洞系统的控制,局部存在封存水,同时存在底部活跃的大底水,油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本文就目前在塔河四区见效明显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及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今后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凝析气井气窜后的产能特征变化及调整措施效果评价
    刘东, 张久存, 张明亮
    2008, 4(4):  81-84.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干气易于流过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而发生过早气窜.文章分析牙哈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的现场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注入气突破至采气井井底后,采气井井流物组分及相态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窜发生后气井产能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凝析气井气窜后的治理措施及措施效果评价[1].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评价水驱状况
    谢佃和, 蒋忠明, 于能文
    2008, 4(4):  85-87.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判断水线推进速度和方向、研究断层的封闭性、确定调剖剂用量和评价水驱油波及体积状况,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4个井组开展了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三次采油石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分析评价方法
    于娟, 陈爱华, 马天玲, 努尔古力, 吕秀蓉
    2008, 4(4):  88-91.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和验证石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机理,为适应微生物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建立石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分析评价方法,主要有:发酵液细菌显微计数、发酵液中总酸、总酯含量的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等.
    工艺设备
    聚合物干粉分散溶解装置设计分析
    崔平正, 路学成, 姜佳, 张力, 邓向明
    2008, 4(4):  92-94.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合物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在常规开采的后期,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物干粉药剂与水溶解后的溶液具有增大水粘度的性能,将其注入地层,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聚合物干粉药剂要通过分散溶解装置进行以保持聚合物溶液粘度为核心的配注工艺的配制过程,显然,该分散溶解装置的功能直接影响到聚合物驱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作者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这种非标准设备所做的机电一体化、PLC控制系统及3D并行辅助设计.
    新疆油田采油井口防冻技术
    向瑜章, 曲江涛, 郑相来, 丁明华, 宫瑞臣, 滕卫卫
    2008, 4(4):  95-97.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根据采油井生产状态的变化,以安全、节能和方便管理为目标,逐步改变采油井口防冻方式,实现了从燃气加热、电加热到选择性电加热的转变,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油中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原油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的影响
    何志刚, 杨鸿剑, 向前
    2008, 4(4):  98-100.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性和碱性物质为原油中非烃组份,富集于沥青胶质之中.前人的研究表明,原油中的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其界面张力、润湿性等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程度可能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含量(酸值和碱值的大小),而在于它们的强度和分子结构,此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解决减一线柴油精制水洗后污水高COD新措施探讨
    高永地, 罗万柏, 谭国辉, 李炜, 陈东
    2008, 4(4):  101-104.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减一线柴油在轻质油装置碱洗精制过程中经常出现水洗后污水中的COD大大超过环保指标.本文针对上述生产问题,科学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探讨超声波破乳新技术来解决解决污水达标排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