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6-10
    全选:
    ABSTRACTS
    2012, 8(2):  0-0.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及其分布规律
    杨超, 陈清华, 金芳, 卢成雄, 陈义国
    2012, 8(2):  1-3.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分布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探讨并完善了低电阻率油层有关概念,低电阻率油层研究有关油层单元的选择;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的特点及该方法存在的缺陷,地质综合判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总结指出了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分布层位、分布规律,对于低电阻率油层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方法
    郑佳奎
    2012, 8(2):  4-9. 
    摘要 ( )   PDF (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特殊性,研究了形成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分析了岩性特征、岩相分布、溶蚀强度,以及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给测井解释评价带来的影响,结合常规测井、偶极子声波测井、自然伽玛能谱和电成像测井等资料,形成了一套火山岩储层测井综合识别方法,建立了不同构造部位的测井解释标准。这套方法和标准在牛东地区调整井测井解释中应用效果较好。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和预测
    杨秋红, 李增浩, 裴钰, 雷银
    2012, 8(2):  10-16. 
    摘要 ( )   PDF (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构造破裂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下,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溶洞裂缝体系,储层以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奥陶系不同层位储层发育特征不同,鹰山组上部-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下部有效储层厚度分布段有260—300m;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滩相颗粒灰岩带内,呈层状分布。良里塔格组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灰岩带内,成透镜状分布。储层分布图表明岩溶作用在该地区表现为顺层岩溶造成某些层段的溶洞非常发育,而构造断裂作用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表现为沿大断裂和平移断层带附近储层裂缝非常发育。
    三维地质模型在薄层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水平评价井为例
    胡新平, 韩甲胜, 何长坡, 曾玉兰, 王辉
    2012, 8(2):  17-21. 
    摘要 ( )   PDF (17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薄油层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本文优选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油层较薄的区域作为水平井评价区域,以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反演、沉积微相研究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以完钻直井资料为约束,采用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主力砂层T2k1^2-4和T2k1^2-5层构造模型和有效厚度模型,精细刻画了0.38m-3.15m之间薄油层空间展布特征,并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完成水平评价井HW80466井的地质设计。该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该区克下组油藏扩边区探明储量整体申报及薄油层区域采用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论证目的。
    镇泾油田长8油层录井综合评价
    黄华
    2012, 8(2):  22-24.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镇泾油田长8段砂体均有油气显示,岩屑荧光显示以油斑-油浸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砂体厚度一般10—25米,各井区油气显示特征存在差异。通过对长8砂体分布、沉积相特征以及物性、裂缝、气测等录井地质特征分析,提出含油级别在油斑以上、有效砂体厚度大于10m,这些砂体具有好的沉积相及裂缝配置关系是最有可能取得试油成果的。
    元坝地应力方向与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关系分析
    智慧文
    2012, 8(2):  25-27.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分析了元坝地区地应力方向,该区地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应力方向与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水平段方位沿着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坍塌压力达到最低、破裂压力较高,井壁稳定性好。
    新疆油田艾克1井四开氮气钻井技术
    魏强, 林晶, 杨洪, 陈涛, 武琳娜, 于洋飞
    2012, 8(2):  28-34. 
    摘要 ( )   PDF (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气钻井作为特殊的欠平衡钻井方式,能够在钻速低、井壁稳定性较好的地层取得理想的提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油田艾克1井四开段风城组地层的复杂特性和钻井难点预测,从氮气钻井可行性分析入手,建立四开段氮气钻井技术方案,结合新疆油田艾克1井四开段氮气钻井实践结果,分析该区今后采用氮气钻井方式提速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关键技术措施。
    油气开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肖阳, 冯积累, 江同文, 邓兴梁, 卞万江, 龚斌
    2012, 8(2):  35-39. 
    摘要 ( )   PDF (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油田储集空间多样,以孔、洞、缝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以不同形式组合,形成了以缝洞型储层为主的非均质性特强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此类油气藏描述工作难度极大,相关基础研究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加上传统数值模拟软件的限制,对应的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已经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塔里木油田塔中62井区采用国际公认的GOCAD建模软件和斯坦福大学开发的GPRS数值模拟计算器,在离散裂缝模型的基础上结合MSR方法,建立了相关的储层地质模型并进行了动态验证,为进一步认识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分布规律、连通性及油水分布关系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试方法综述
    吕伟峰, 马德胜, 刘庆杰, 张祖波, 吴康云, 李彦举
    2012, 8(2):  40-45. 
    摘要 ( )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开发中,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掌握油、气、水三相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油气水在油层中渗流运动的规律,帮助预测油藏的生产动态以及提供调整生产方式的有关依据。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对目前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气水两相驱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佳庆, 周康, 丁磊, 王变阳, 李园园
    2012, 8(2):  46-49.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地区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及渗流特征复杂等性质,通过在该地区利用真实砂岩模型进行微观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得出其驱替方式渗流路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均一网状渗流路线活塞式驱替方式;非均一网状与交织状非活塞式驱替方式;复杂渗流路线非活塞式驱替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明确了储层砂岩中软组分含量、物性及残余水饱和度是影响驱替渗流方式及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为更好地认识东部盒8段渗流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高渗储层优势通道定量表征方法初探
    张林, 张春阳
    2012, 8(2):  50-53.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高渗砂岩储层经长期注水开发,在油水井间形成固定水流通道,导致大量的无效水循环。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对优势通道进行封堵。而方便判断优势通道位置和准确计算优势通道特征参数是问题的关键。全面考虑优势通道的特点,将优势通道分为大孔道、强高渗条带、弱高渗条带三类。在分析优势通道的形成控制因素和表现特征基础上,从油水井出发,利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各井层的优势通道值。在Petrel建模软件中,建立优势通道场,预测井间优势通道值,依据油水井优势通道值及其连通情况,确定各类优势通道的分布位置和方向。并采用“相控”方法计算各类优势通道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体积等特征参数,从而为油田确定优势通道堵剂用量和封堵颗粒大小提供直接依据。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
    程宏杰, 宋杰, 何辉, 刁长军, 聂振荣
    2012, 8(2):  54-59.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老区砂砾岩油藏多处于高含水率,高递减,低速、低效的水驱开发后期阶段的现状,本次选择七中区S7^2-2~S7^2-3~S7^3、S7^4-1砂砾岩油层,采用类比分析、油藏工程分析、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井网井距条件下复合驱开采技术界限和开发效果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五点法正方形面积井网、150m注采井距的复合驱工业化试验方案。
    支撑剂回流及其在裂缝内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王雷, 张士诚
    2012, 8(2):  60-62.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压裂施工后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掌握了压裂液返排粘度、支撑剂密度、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影响因素伴随着支撑剂回流量的减少缝内支撑剂的分布状况逐渐变差,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以便获得最优的结果。
    深层气井压后低气液比排液试气方法研究
    李建明
    2012, 8(2):  63-68.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庆探区深层气井多为低气液比的特点,本文以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与实际产量相比较,判断井筒是否积液。当井筒积液时,采用气举工艺排液,降低井底流压,提高返排效率。此外,也可以通过关放激励解出储层污染,提高地层产量。通常针对低气液比气井,也将气举和关放激励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排液求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排液求产方式可以提高试气效率,具有一定生产指导意义。
    电位法裂缝监测技术在浅层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李耿, 刘强, 彭通曙, 杨洪, 于霞, 梁向进
    2012, 8(2):  69-74.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电位法裂缝监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J23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应用为例,利用监测结果对压裂效果、裂缝产状等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等数据,为该类油藏压裂优化设计,措施方案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温高盐碎屑岩水平井硅酸盐化学深部堵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广燕, 李生青, 蔡奇峰
    2012, 8(2):  75-77.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油藏条件和完井方式制约,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水平井堵水成为制约油藏开发效果提高的重要难题。自2009年以来硅酸盐化学深部堵水试验取得重要突破,与前期堵水工艺相比,该工艺充分利用地层和堵剂选择性进行笼统堵水,不受完井条件制约,对底水具有深部转向作用。累计施工8井次,堵水有效率66.7%,累计增油7359t,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优质筛管防砂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朱春明, 王希玲, 邓金根
    2012, 8(2):  78-82.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十分普遍,对于出砂油气藏,防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机械防砂作为最重要的防砂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优质筛管防砂是现场应用比较普遍的防砂管柱防砂技术。优质筛管本身的渗透性一般较大,不足以对油井产量造成影响。而从地层产出的细砂会不断充满防砂管柱与井壁的环形空间。由于地层产出砂沉积后的渗透率较低,会对油井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地层砂为研究对象,以地层砂粒度分析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颗粒粒度及其分布所产生不同的地层砂渗透率。运用渗流力学的知识对优质筛管堆积砂层表皮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不同颗粒粒度及其分布、环空砂层表皮系数与油井产能关系的模型,从而更好的预测出砂后优质筛管防砂井的产能,对指导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工艺设备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聚合物驱抽油井防杆管断脱技术
    赵美刚, 程国军, 赵令学, 贾鹏, 丁明华
    2012, 8(2):  83-85.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中,针对抽油井杆管断脱严重的问题,在偏磨腐蚀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抽油杆加重、抽油杆扶正、抽油杆接箍抗磨改造、油管抗磨抗腐内衬、抽油泵防卡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稠油井注热对井下筛管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彦方, 张海龙, 刘正伟
    2012, 8(2):  86-89.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质筛管在海上疏松砂岩稠油开采中发挥着防止出砂的重要作用,但是井下恶劣的腐蚀环境与复杂的受力状态会造成筛管损坏,影响油井生产。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了井下筛管破坏的影响因素,重点对井下筛管的热应力受力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筛管热应力损坏的三种作用机理及破坏形式,并就如何延长热采筛管寿命给出了优化措施建议。
    乙二醇净化处理过滤常数测定及过滤条件研究
    田润丰, 张锋, 木合塔尔, 李娜, 冯丽, 高建村
    2012, 8(2):  90-95.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二醇作为一种低毒、高效和应用工艺简单的水合物抑制剂,在天然气处理、集输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循环再生使用过程中,受高温、氧化、地层水矿物质和设备腐蚀等因素的影响,乙二醇的质量随着装置的运行不断发生变化,防冻效果降低,影响天然气正常生产。为了实现乙二醇现场净化工艺,对乙二醇吸附、吸收和过滤工艺中过滤常数进行测定及研究,经过实验结果确定采用处理剂Ⅲ-5处理污染乙二醇为最佳净化操作方案,为现场工艺、设备、操作方面提供一些第一手的资料。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乙二醇防冻剂中钙含量研究
    冯丽, 张锋, 田润丰, 李娜, 高建村
    2012, 8(2):  96-99.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天然气集输处理过程中循环再生使用的乙二醇防冻剂进行质量检测过程中,以EBT指示EDTA络合滴定乙二醇防冻剂中钙含量终点时存在显色不准确问题。通过对几种指示剂的筛选实验.优选出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乙二醇防冻剂中钙含量的适宜指示剂酸性铬蓝K和甲基红-酸性铬蓝K混合指示剂,滴定相对误差均〈4-0.1%。以F检验和t检验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统计检验,可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过程中乙醇浓度的模糊控制
    卓戎
    2012, 8(2):  100-104.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系统的大滞后、大惯性、强耦合、时变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酵母发酵乙醇浓度的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