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9-10
    全选:
    ABSTRACTS
    2013, 9(3):  0-0.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成藏特征探讨
    刘俊田, 胡前泽, 张日供, 田琳, 崔娥
    2013, 9(3):  1-4. 
    摘要 ( )   PDF (2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叠系芦草沟组既是三塘湖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也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为一套湖相地层沉积,盆地内广泛分布.前人研究认为芦草沟组油藏属于裂缝性油藏.通过解剖已知油藏,对芦草沟组源岩油藏的油藏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藏属于源储共生,源内成藏的非常规油气藏(源岩油),烃源岩成熟度控制源内油藏的形成和含油丰度,有效裂缝控制了可动油气富集,地层剩余压力决定油藏规模,指出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黑墩构造带、牛圈湖构造带、牛东-马中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该认识对国内其它地区同类型的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佳木河上亚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
    何长坡, 杨丽, 王英伟, 邓世坤, 阿布都热合曼·买合苏提
    2013, 9(3):  5-9. 
    摘要 ( )   PDF (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驱替孔隙中的地层水时,还是油气在开发过程中从孔隙中被驱替出来时,都受孔隙结构所控制.采用薄片鉴定、压汞分析、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佳木河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区佳木河上亚组储层物性整体上属于中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孔隙以原生晶间孔、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为主,属于中小孔、微细喉道类型,喉道分选性差,均质性相对较差,连通性一般.通过对各类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作为孔隙结构主分类参数,对八区佳木河上亚组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共分为三大类、五个亚类.其中,Ⅰ-1亚类储层孔隙结构最优,Ⅱ类储层孔隙结构中等偏下和Ⅲ类储层孔隙结构极差.
    二维地震技术在煤层气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泽亮, 王力
    2013, 9(3):  10-13. 
    摘要 ( )   PDF (1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维地震技术贯穿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整个过程.井位部署、开发方案编制、地质分析均离不开二维地震技术所提供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二维地震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单炮监视记录远端接收信号弱,目的层反射波不明显、静校正、偏移成像及解释成图四个问题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CO2地质埋存技术与应用
    罗二辉, 胡永乐, 李昭
    2013, 9(3):  14-21. 
    摘要 ( )   PDF (10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CO2每年排放量约240×108t,地质埋存技术被认为是近期内温室气体减排的主力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性气候变化会议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的CO2减排行动、地质埋存路线和地下封存潜力.其次,总结了国内外CO2在高含水老油田、低渗透油藏、天然气田、页岩、煤层、废弃气藏和凝析气藏、盐水层、废弃油藏、煤炭开采废弃矿井区等地质体的提高采收率与埋存“双赢”技术以及封存机理、研究方法、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及封存量等,描述了海洋封存、海底沉积物层内封存、CO2水合物方式存储、CO2置换强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CO2作为注入介质开采地热等最新研究动态.最后结合安全埋存,探讨了CO2地质埋存技术的相关科学问题,为我国下一步的CO2地质埋存汲取先进经验.
    油气开采
    呼图壁储气库水平井完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国红, 薛承文, 王俊, 蒲丽萍
    2013, 9(3):  22-24.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呼图壁储气库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结果及注采气工程优化设计,决定对HUHWK2注采水平井采用射孔方式进行完井,以实现气井大排量注采与长期安全运行要求.由于呼图壁气田目前已处于开发后期,地层压力系数较低(0.46),对500长的水平段实施射孔及完井作业工艺复杂、周期长、储层保护难度大.根据储气库气井完井管柱结构特点,在对不同完井液的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平井完井工艺进行充分论证、优化,最后确定该井采用两趟管柱射孔、提枪、完井、投产施工工艺进行完井作业.2012年10月,该井成功应用于现场.
    胺基抑制剂在呼图壁储气库HUK25井的应用
    徐生江, 王妮娜, 戎克生, 高飞
    2013, 9(3):  25-28.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胺基抑制剂SIAT含有极性胺基,易被粘土优先吸附,可固定粘土片层的间距,降低粘土水化膨胀,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胺基抑制剂与呼图壁储气库原设计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提升了原有体系的抑制性.针对安集海河组地层的水敏性起到了积极的抑制作用,有效的保证了井眼稳定,对后续的电测、下套管等作业提供了良好的井眼.胺基抑制剂在呼图壁储气库的成功应用,将为南缘顺利钻穿安集海河组地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大面积推广使用该处理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吉4H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实践
    何飞, 赵前进, 陈明辉, 吴津, 王永刚
    2013, 9(3):  29-34. 
    摘要 ( )   PDF (1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吐哈致密砂岩斜坡区钻井、地质等资料的分析找出了制约该区钻井速度的关键因素,针对性的开展了井身结构优化、个性化钻头设计优选、动力钻具优化配型、钻具组合优化等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并在吉4H井现场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提速效果,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为水平井的成功钻探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建立了该区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高效钻井模式,为深层致密气藏实现水平井经济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高含水期边底水砂岩油藏开采政策研究——以哈国Aryskum油田M-Ⅱ层北区为例
    郑强, 戴雄军, 张有印, 李加成, 潘国华, 张大伟
    2013, 9(3):  35-38. 
    摘要 ( )   PDF (1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ryskum油气田M-Ⅱ层为边底水砂岩油藏,其中北区采用边外注水,边底水水侵严重,目前处于中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大.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优化了注采井网和加密井位,确定了开采政策界限,并用流线数值模拟指导精细注水.
    高含水期海上稠油砂岩油藏剩余油敏感性研究及分布表征
    石立华, 康恺, 王乔, 王建军
    2013, 9(3):  39-42. 
    摘要 ( )   PDF (1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秦皇岛32-6油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该开发单元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不同开发阶段对剩余油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开发单元剩余油随原油粘度、油层厚度、纵向非均质性、井距、采液速度、提液时机变化的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不同条件下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不同.其中,纵向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原油粘度和采液速度,提液时机、油层厚度和井距的影响较小.另外,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无因次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不同地质、流体物性、开发等因素下剩余油非均质程度的相关式,对该单元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于恒压下水驱油驱替渗流中的几点认识
    杜雄文
    2013, 9(3):  43-47. 
    摘要 ( )   PDF (17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积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积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论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产量新公式
    万海乔, 张楠, 徐锋
    2013, 9(3):  48-52.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水平井的渗流场划分为两部分,以水平井两端点为焦点的椭球体的内部三维渗流和椭圆直井为中心的外部平面渗流.基于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二次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非达西渗流微分方程,利用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和积分、保角变换方法,推导出一个新的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产量公式,为深入认识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的产能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评价手段.结果表明:当幂律指数大于0.8时,幂律指数、水平井长度、拟综合压缩系数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当拟综合压缩系数不等于零时,水平井产量与生产压差不再呈线性关系,且产量随流体压缩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应力敏感系数的增而减少;当应力敏感系数较大时,即使生产压差较快增大,产量也上升缓慢;工程上,只有当生产压差大到足以克服启动压力梯度的阻碍效应时,油井才有产量.
    钻井井身结构简化对采油工艺的影响
    李建民, 石善志, 李纲要, 荣垂刚, 韩乐
    2013, 9(3):  53-57. 
    摘要 ( )   PDF (2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下技术套管可以大幅度地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进而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但是,从未开展不下技套油水井的生产运行分析工作,目前对井身结构简化制约油气生产的影响规律仍然认识不清,为此,对新疆油田井身结构简化技术及不下技套油水井的生产情况开展了调研分析.综合分析井身结构简化配套技术、简化后的井筒结构特性与油气生产之间的关联性,优选了五个典型区块,针对区块下辖的940口油水井,开展了油水井生产运行数据统计及分析,从油井产量、操作工艺、新井投产措施、油水井套损等方面探讨了井身结构简化对采油工艺的影响.调研数据分析表明,不下技术套管的油水井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表征出较为明显的技术适用性,但不下技套油水井的套损发生几率有明显上升,需要针对特定的地层条件对固井工艺做适当的调整.
    云质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及火北2井的突破
    张健强, 袁飞, 成一, 王斌, 刘伟
    2013, 9(3):  58-61. 
    摘要 ( )   PDF (1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化岩类储层是近几年准噶尔盆地勘探重点领域,特别是伴随风城地区、吉木萨尔凹陷、沙帐断褶带的相继突破,该类储层勘探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前景.通过对沙帐地区云质岩储层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酸压改造的技术思路,并在火北2井取得突破,试油日产达15t/d,打破了火北地区勘探的沉闷局面.通过总计4口井8层次的改造,对酸压技术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和评价,成为云质岩储层改造的新途径.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王倩, 应海玲, 唐永亮, 吴敏
    2013, 9(3):  62-65.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受到地层参数和压裂参数的双重影响,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确定各个参数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规律和主次关系,本文基于特低渗透油藏参数进行了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水平井的增产倍数随着地层渗透率和油层厚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垂向渗透率大小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并不大;对于裂缝参数,压裂水平井的产量和裂缝产量比重随着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以及裂缝条数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裂缝间的干扰和泄油面积的不同,水平井两端的裂缝产量要大于中间裂缝的产量;地层的储集能力仍然是决定压裂水平井绝对产能的主控因素.而从裂缝参数角度考虑,裂缝半长对压裂水平井绝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裂缝导流能力,而裂缝条数的影响并不大.
    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防缩膨技术研究
    尹祥翔, 蒋明, 黄山, 李景玲, 杜皓
    2013, 9(3):  66-71. 
    摘要 ( )   PDF (17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砂砾岩稠油的主要方法,频繁的吞吐过程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但是综合应用防缩膨技术来解除储层伤害的较少.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确定储层伤害类型,继而筛选适宜浓度的防缩膨剂,通过室内实验综合评价与地层水的配物性、耐酸碱性、热稳定性、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注入方式及注入程序,并制定了适应于研究区的现场施工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耐高温、耐水洗的防缩膨剂,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黏土分散、膨胀及运移造成的伤害,而且能够提高吞吐效果,最大程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对砂砾岩稠油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工艺设备
    滑溜水酸压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应用效果分析
    房好青, 张泽兰, 马慧芳
    2013, 9(3):  72-78. 
    摘要 ( )   PDF (1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两年在瓜胶成本骤升的背景下,许多油田及企业纷纷研究新的酸压工艺技术来降低成本.本文就滑溜水酸压工艺在试验区的应用效果与其它酸压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从用液强度、用酸强度、压后初期产量、压后累增产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的特点,运用双边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溜水酸压工艺与其它工艺在用液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工艺对压后累增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溜水酸压工艺与其它酸压工艺对累增产造成的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滑溜水酸压工艺完全能够满足储层改造要求,能够对储层实施有效改造,在储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选费用较低的滑溜水酸压工艺进行改造,以达到经济最优化.
    稠油火驱产出气分析方法建立及优化
    牛丽, 韩晓强, 吴维彬, 孙占玲
    2013, 9(3):  79-84.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驱是稠油油藏重要增产措施之一.火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准确分析火驱产出气体的组分能为火驱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火驱产出气组分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及完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有效、准确的火驱产出气体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的载气为氩气,柱温80℃,填充柱流量8ml/min,毛细管柱流量3ml/min.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测定出火驱产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等6种气体组分的含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现场要求,并成功应用于火驱现场.
    连续油管填砂分层环空压裂技术
    姜勇, 范登洲, 付钢旦, 任国富, 刘锐
    2013, 9(3):  85-88. 
    摘要 ( )   PDF (1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连续油管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增产改造工艺已逐渐服务于油气田.受到连续油管现有尺寸、井深等因素限制,长庆油田只能选择环空注入压裂.考虑到施工安全性和研发难度,从环空注入压裂所包括的两种压裂工艺中,优选出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填砂分层、环空压裂工艺开展研究,提出了该压裂工艺的工艺流程思路与关键技术要求.
    新型耐高温深部交联体系的研制与评价
    王聪
    2013, 9(3):  89-91. 
    摘要 ( )   PDF (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调剖技术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见效快、成功率高等特点.但是受高温油藏环境和调剖体系的制约,其调剖效果和有效期均有所降低.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耐高温深部交联体系的制备过程,并对热稳定性、封堵率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该体系是一种廉价无毒的化学产品,完全能够满足高温油藏深部调剖的需要.
    石南21油田抽油光杆上部断脱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军, 费江, 朱庆祝, 伍小三
    2013, 9(3):  92-96. 
    摘要 ( )   PDF (2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抽油井光杆连接抽油机悬绳器与井下抽油杆柱,承受井下抽油杆柱及液柱载荷,随着抽油机驴头上下往复运动带动井下杆柱及抽油泵活塞上下往复运动,达到抽汲作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抽油井光杆上部断脱,造成油气泄露、环境污染等生产事故,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本文结合石南21油田生产实际,应用自动化监控资料分析抽油井光杆上部断脱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抽油井防断脱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令学, 吴永峰, 丁明华
    2013, 9(3):  97-101. 
    摘要 ( )   PDF (2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抽油井杆断脱是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新疆油田抽油井现状,对引发杆柱断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采出液性质、井身结构、举升参数以及遇卡受阻是导致抽油杆断脱的主要因素.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相适应的防断脱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57d,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过滤器出水中硫化物升高原因分析
    刘建桥, 彭健
    2013, 9(3):  102-104.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稠油污水处理站一级双滤料过滤器、二级纤维精细过滤器出水均出现硫化物升高现象,而出水中SRB极少.通过对滤料SRB培养检测、过滤前后硫酸盐及硫化物变化趋势分析、SRB生存环境分析、滤料溶出硫分析,得到结论:过滤器滤料中滋生大量的硫酸盐还原菌,是造成过滤器出水硫化物升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