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9-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05, 1(3):  0-0. 
    摘要 ( )   PDF (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姚亚明, 刘池阳, 何明喜, 陈建军
    2005, 1(3):  1-6.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将其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断陷形成亚阶段、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早期断陷扩展亚阶段、中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晚期萎缩衰亡亚阶段,指出第二阶段对油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分析认为烃源岩条件、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断层的封堵性及优势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有两次重要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时期.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塔中志留系潮坪相储层流动单元分层次研究方法
    袁新涛, 彭仕宓
    2005, 1(3):  7-11.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数学手段在解决地层流动单元划分方面的不足,采用了分层次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首先开展渗流屏障研究并确定出储层内连通体的分布.然后综合采用基于孔渗的宏观参数FZI和微观参数R35建立流动单元的聚类样本和判别函数,分别划分出取心井和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最后根据单井划分结果,在储层结构模型的约束下,优选随机建模方法对流动单元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分布的三维模型.实践证明,流动单元分层次的研究方法在潮坪相地层中同样有好的应用效果.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储层三维模型研究
    刘延莉, 柳益群
    2005, 1(3):  12-15.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塘湖盆地勘探阶段储层研究的现状,应用三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建立该盆地二叠系储层的三维模型,模型包括地层框架模型和属性模型(岩性模型、物性模型等),实现了储层地质特征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并分析现今储层特征的控制因素,从地质的角度对三维模型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成藏分析
    周文泉, 罗新利, 刘宏伟
    2005, 1(3):  16-20.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性碳酸盐岩储集层描述
    闫晓芳, 陈景阳
    2005, 1(3):  21-23.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属于碳酸盐储集层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和微裂缝,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段进行了裂缝发育情况的分析,并对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不同类型裂缝的成因、产状、规模、以及对油气的孔、渗能力都各不相同,对裂缝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油气的聚集与富集规律.在塔中地区裂缝的发育与断裂和褶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塔中I号断裂带和塔中5、10井井区的裂缝的统计,再结合各种测井方法对塔中地区的裂缝发育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
    微观实验技术在储层敏感性伤害分析评价中的应用--以彩9井三工河组储层敏感性伤害分析为例
    祝嗣全, 李立, 黄国荣, 凌云
    2005, 1(3):  24-27.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微观实验技术,分析彩9井三工河组储层岩石中敏感性矿物的亚族类型及其分布产状形态、分布位置等微观特征,同时对岩石做敏感性流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岩石中速敏性矿物高岭石和膨胀性过渡型绿泥石互相依附叠置的特殊分布形态,是造成储层存在较强水敏性的内在原因.从而解释了常规岩石学分析储层敏感性伤害与岩石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存在的矛盾.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与大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分析
    吉福荣, 郝景波
    2005, 1(3):  28-3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乌尔逊凹陷南二段与大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差异性分析得到,乌尔逊凹陷南二段在源岩条件、盖层条件、盖源时空匹配关系、断源时空匹配关系和油气运移形式上与大二段均存在着差异.前者明显好于后者,表明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条件明显优于其大二段,这是造成目前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显示明显好于大二段的根本原因.
    下二门油田南部H23层序沉积体系类型分析及其演化特征
    刘喜玲, 赵艳军, 姜华
    2005, 1(3):  32-37. 
    摘要 ( )   PDF (4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二门油田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东南边缘,H23层序是该区生油层段核桃园组二段的一个三级层序.据地震相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岩芯和露头精细描述、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在研究区H23层序中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对H23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进行识别,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内部的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综合不同时期的空间展布特征,可以进一步得到H23层序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特征,对该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地震资料三维联片拼接处理技术
    张仲祜, 蒋琳, 张林红
    2005, 1(3):  38-43.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石油地震勘探中,采用三维联片处理技术,对以往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联片重复处理是近几年地震资料处理挖潜方式之一.联片处理中采用统一定义观测系统,对不同三维进行子波处理与时差、振幅、频率、相位的校正,然后在三维地表一致性条件约束下进行全三维处理,得到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的高品质地震资料.通过两个实例的研究应用,在重复处理的基础上,发现了石南21井岩性油气藏和莫10 井油气藏.
    油气开发
    压裂水平井裂缝形态电模拟实验研究
    赵梅, 曲占庆, 高海红
    2005, 1(3):  44-46. 
    摘要 ( )   PDF (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相似原理,采用电模拟装置,研究了水平井压裂过程中裂缝与井筒斜交的情况下,水平段井筒附近压力分布,油藏中的压力场形态,影响斜交裂缝产能的部分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用本模型的实验结果与垂直裂缝情况下做了对比,评价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合采井产量贡献估算
    尹太举, 白全明
    2005, 1(3):  47-50. 
    摘要 ( )   PDF (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采井单层产量贡献是油藏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可用试油、生产测井、地质分析以及油藏地球化学等四种方法进行单层贡献的计算.试油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生产测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较高,成本也较高的常用方法.而地质分析基于对油藏的精细了解,是一种耗时较短,成本较低的定性到半定量的方法,广为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是一种新兴基于油藏流体的差异,通过对色谱指纹的辨别和对比,进行合采井单层产出贡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成本低、耗时短,但受油藏条件的限制较多.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识别
    梁利喜, 许强, 刘向君
    2005, 1(3):  51-53.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识别是长期困扰裂缝油气藏勘探的难题之一,单纯依靠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存在主观不确定性及多解性;成像测井直观准确,但成本较高.本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开展了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评价裂缝性储层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缝性储集层常规测井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在确定油藏开采速度中的应用
    关晓光, 李娟
    2005, 1(3):  54-58. 
    摘要 ( )   PDF (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油藏的开采速度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考虑了关于油藏开采这一复杂系统所涉及到的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油藏合理开采速度的新方法,增强了油藏开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下二门油田下层系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周红, 李增辉
    2005, 1(3):  59-62.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很多,以下二门油田下层系为例,提出6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以期能够对开发效果进行客观合理评价,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从而为全面了解油藏开发状况,进行下一步稳油控水,调整挖潜服务.同时为国内外开发同类性质的油田提供经验.
    注水水质调控技术研究
    赵玲莉, 李远林, 李建江, 曹惠芳
    2005, 1(3):  63-65. 
    摘要 ( )   PDF (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注水开发油田中,影响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注水水质调控方法,通过以采油二厂七中东八道湾组油藏为主,分析了水质控制指标的变化带来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变化,预测了注水井的伤害半径以及吸水能力变化的半衰期.根据水质控制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注水井的伤害指标确定注水水质指标,最后决策最优方案.目的就是通过调整水质控制指标,旨在基本满足注水的前提下控制注水成本,提高注水开发效益.
    强水敏储层低电阻油层的识别
    李家宁, 杨志冬
    2005, 1(3):  66-67.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具有强水敏低电阻出油的物点,分析了低阻出油的原因,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引入了变地层水电阻率,油层识别图版引入了Rw/Rt参数,解决了"低阻油层"识别的难题.
    TZ402CIII油组带凝析气顶的砂岩底水油藏开发特征和稳油控水措施
    任今明, 吴迪, 刘明赐, 阳广龙, 罗慎超, 尚成震
    2005, 1(3):  68-71.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Z402CIII是塔中4油田的主要生产单元,油藏类型是带凝析气顶的砂岩底水油藏,分为砾岩段和均质段两段,砾岩段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均质段采用注水补充能量.本文总结了TZ402CIII油组两段的开发特征,提出了对向底水中注水的水平井开发的油藏,进入中高含水后油井含水率受注水的影响很大,确定合理的注采比和适当时间进行配注量的调整,是提高驱油效率和稳油控水的主要措施.
    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在油水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吴永剑, 佟国章, 李建萍, 王少君
    2005, 1(3):  72-76. 
    摘要 ( )   PDF (6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监测对于油田的低成本、高效率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现有的生产测井技术更广泛、更有效的开展油田的动态监测工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是常用的生产测井仪器,通过采取不同的仪器串组合,不仅可以测取自喷井产出剖面、注水井注入剖面、注聚井注入剖面,而且还可以开展油井套管找漏工作.七参数组合生产测井仪在新疆油田的油水井动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为油田的动态监测工作,指出了一条新路.
    石油加工
    催化裂化轻柴油凝点遗传网络模型开发
    王景芳
    2005, 1(3):  77-80. 
    摘要 ( )   PDF (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体的全局搜索学习算法-遗传算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建立催化裂化轻柴油凝点网络结构数学模型,在线计算轻柴油油气分压和装置在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0.6℃.;它作为软仪表用来实时优化工艺操作
    TYTS-2000脱硫剂用于天然气脱硫可行性的探讨
    李正西, 吴锡璋, 金亚新, 寇新华, 吴俊峰
    2005, 1(3):  81-86.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YTS-2000脱硫剂是一种新型高效脱硫脱碳溶剂,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二甲醚.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天然气、炼厂气、燃料气、合成气等工艺气体中H2S、CO2、COS、硫醇、硫醚等有害成分的脱除.在国内应用于化肥厂合成气的脱硫脱碳,也有十来年的历史了,将TYTS-2000应用于炼厂气的脱硫脱碳,正在进行大型的工业化试验.但将TYTS-2000用于天然气的脱硫脱碳,尚无先例.分析认为,将TYTS-2000用于国内天然气、炼厂气等的脱硫脱碳是可行的.
    新疆原油润滑油馏分性质考察
    张学军, 贺西宝
    2005, 1(3):  87-89.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考察新疆各油田原油的润滑油馏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润滑油馏分酮苯脱蜡、糠醛精制、白土精制试验,并对上述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馏分进行了性质考察,为利用新疆各油区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了技术参考.
    基于普通累积法的原油管线油电损耗预测
    苏欣, 袁宗明, 范小霞, 丁俊刚
    2005, 1(3):  90-93.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输油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油电损耗费用,文献[3]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输油管线每年的输量、相应的电耗和油耗为时间序列,建立了三元素非等间距GM(1 ,1)模型来预测管线油电损耗,但是其结果精度并不高,而且计算复杂,油损耗预测的相对误差范围是0.013%-16.86%,平均相对误差是6.69%;电损耗相对误差范围是1.76%-20.74%,平均相对误差6.64%.文献[2]采用回归法进行预测,该法精度较文献[3]高,但是该法的显著特点是所需要数据太多,计算复杂.本文采用累积法进行预测,利用文献[3]的数据,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油损耗预测的相对误差范围是1.55%-5.59%,平均相对误差是3.48%;电损耗相对误差范围是0.55%-1.91%,平均相对误差0.97%.精度明显大副提高,且该方法简单易懂,所需数据少,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CrystalReports结合VB.NET技术实现WEB报表动态生成
    雷?庑?王晶, 张学群, 夏振军, 昝智
    2005, 1(3):  94-96.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应用中,WEB报表的动态生成是个棘手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运用Crystal Reports结合VB.NET技术,按照各自独立的原则来设计,即:前端页面采用VB.NET技术,后台数据由SQL Server2000统一管理,报表设计选用Crystal Reports报表专用软件.不仅实现了基于WEB的动态报表的生成,同时,克服了B/S模式报表设计的诸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