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6-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21, 17(2):  0-0.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玛南地区中下二叠统有利储层预测
    王贤, 郑伟, 党志敏, 苏艳丽, 钦黎明
    2021, 17(2):  1-6. 
    摘要 ( )   PDF (6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测井地层评价出发,将测井解释成果引入到测井地层评价中,质控并提高了最终测井最优化解释的成果,提高泥质含量解释精度,并确定了有效孔隙度的解释公式,从泥质含量及有效孔隙度方面对砂砾岩储层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贫泥孔隙砂砾岩的岩性边界,锁定优质储层.借助岩石物理建模的方法,确定了夏子街组和风城组孔隙砂砾岩的弹性参数区间,在地震道集优化处理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叠前反演预测弹性属性,进而通过岩石物理反演技术,预测得到孔隙度,从而实现全三维空间的夏子街组和风城组储层的定量评价,并对优质储层进行了细致刻画,预测成果得到了实际钻探结果的印证.
    基于井数据驱动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
    张岚, 唐何兵, 吴穹螈, 穆朋飞, 岳红林
    2021, 17(2):  7-12. 
    摘要 ( )   PDF (4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A油田沙三中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单砂体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为典型的薄互层储层.受限于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薄互层储层平面展布难以预测.在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为节约作业成本,开发井一般采用随钻测井,只能得到伽马、电阻率曲线,缺少声波和密度曲线.针对油田储层发育的特点以及开发井缺少声波曲线等现状,尝试开展基于精确模型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薄互层的平面展布.首先利用泥质含量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声波、密度曲线,分别制作多口已钻开发井的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在合成地震记录集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地比交会分析,得到对砂地比敏感的地震属性.并在实际地震资料提取敏感地震属性,成功预测渤海A油田沙三中段薄互层平面展布.以数据为驱动,赋予地震属性地质意义,探索了中深层薄互层储层的定量研究方法,对类似油田薄互层储层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渤海辽东湾L油田潜山披覆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
    郑彬, 刘玉娟, 谷志猛, 张静, 王欣然
    2021, 17(2):  13-18. 
    摘要 ( )   PDF (5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油田目的层披覆于潜山之上,受潜山古地貌影响,不同部位的储层结构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弄清油田沉积模式及储层展布对油田高含水期高效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渤海L油田东二下亚段II油组的储层沉积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古地貌为切入点,井震结合,弄清了东二下亚段II油组储层的沉积模式,为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油田提供借鉴.
    青海油田英中地区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探讨
    胡挺, 李德华, 王云华, 戴勇, 肖文慧
    2021, 17(2):  19-23. 
    摘要 ( )   PDF (28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是指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对整个井筒压力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的钻完井技术,可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压力敏感地层难以克服的溢漏同层、井控风险大以及窄密度窗口地层固井质量等系列复杂问题.从青海油田部署于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英中三号构造预探井狮63井基本情况出发,重点阐述了下干柴沟组地层裂缝性漏失严重、安全密度窗口窄、溢漏同存等钻井技术难点,采用全过程控压钻完井的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顺利钻达目标井深,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和工程效果,为后续英中地区解决类似钻井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钻完井方式和经验分享.
    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在南缘呼探1井的应用与实践
    刘永伟, 田山川, 孙新浩, 戴勇, 李德华, 孙明亮
    2021, 17(2):  24-30. 
    摘要 ( )   PDF (4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压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对整个井筒压力进行有效控制并管理的钻井技术,可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压力敏感地层难以克服的漏涌同层和井壁坍塌等复杂钻井问题.从新疆油田南缘区块呼探1井的基本情况出发,重点阐述了该井钻井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压力窗口分析、控压钻完井作业、溢漏监测与处理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为该区块解决类似钻井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钻井方式和经验分享.
    涡轮+孕镶提速技术在准噶尔南缘高103井的应用
    张晨, 张武涛, 梁振勇, 王宇新, 边培明
    2021, 17(2):  31-35. 
    摘要 ( )   PDF (1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地层埋深深、压实程度高,整体钻探难度大、施工周期长.针对新近系沙湾组膏质粉砂岩地层抗压强度高、研磨性强、单只钻头进尺低、机速低、成本高等难题,试验涡轮+孕镶提速技术.通过优选高温高速涡轮、耐研磨孕镶钻头、微降斜钻具组合,在南缘高103井进行了成功应用,实现了进尺和机械钻速的有效提高,为该地区的钻井提速提供了积极借鉴作用.
    一种页岩气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固井用泥饼固化剂
    尹德灿
    2021, 17(2):  36-39. 
    摘要 ( )   PDF (1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解决页岩气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环空带压难题,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水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泥饼固化剂GJE.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采用GJE的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较未采用GJE的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提高了24.65~29.67倍,且GJE与页岩气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用钻井液、前置液和弹韧性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满足固井施工要求.7口井11井次现场应用结果表明,GJE可有效提高页岩气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固井质量,且其具有优良的防气窜效果和环空封隔能力,有利于提高页岩气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封隔完整性,可为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井筒保障.
    深水气井环空带压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郭敏灵, 崔书姮, 董钊, 孟文波, 赵海建, 张群
    2021, 17(2):  40-45. 
    摘要 ( )   PDF (20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深水气井作业生产井密闭环空压力变化规律,基于典型深水作业井井身结构,分析了密闭环空组成和特点;根据井筒压力传递特点,建立了非泄露下多套管密闭环空压力预测模型、环空气柱体积变化模型,以及泄露下环空带压数学模型;结合现场作业井进行了环空压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空密闭压力的快速上升主要集中在生产初期,生产20h后趋于稳定,且越靠近作业管柱内部的环空,压力增大越快;对于B环空压力取得平衡所需的时间,因环空已有气柱厚度的增大而增长;B环空平衡的最终压力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平衡时间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深水气井密闭环空压力变化研究、井筒的风险预防与安全控制提供了基础.
    油气开采
    高倾角砂岩油藏注水适应性流线模拟 ——以乍得B盆地N区块PI2油层组为例
    曹蕾
    2021, 17(2):  46-49. 
    摘要 ( )   PDF (30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乍得B盆地N区块PI2组高倾角油藏能量补充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高倾角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并计算了流体的流动轨迹和时间.通过分析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和流线轨迹,研究不同注水方式在高倾角砂岩油藏中的适应性.研究表明,高倾角油藏的以底部注水为主的注水效果要整体好于其他注水方式,这是由于高倾角油藏的底部注水更能体现油的"浮力"的作用,更接近于"活塞式驱油".底部注水为主配合顶部注水辅助重力卸油的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最佳,更能体现"浮力+重力"的双重作用.
    基于地质风险的储层定量表征研究
    李俊飞, 刘小鸿, 尚宝兵, 王大为, 高振南
    2021, 17(2):  50-52. 
    摘要 ( )   PDF (1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中深层油田开发前期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差,地质认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建立的单一地质模型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定量表征地质模型的风险和潜力是建立地质建模的关键.以可采储量作为不确定性分析的定量指标,对地质建模过程中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存在的原因和不确定性范围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不确定性变量的分析,建立多个随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选出反映油藏风险潜力的高中低模型;在优选的模型基础上,开展相同工作制度下的油藏数值模拟,进而获得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实现对油藏风险潜力的合理评价,为油田开发投资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断层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封闭能力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以渤海L油田为例
    刘玉娟, 张静, 郑彬, 张倩萍, 瞿朝朝
    2021, 17(2):  53-58. 
    摘要 ( )   PDF (37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作为流体运移通道的同时也具有对流体的遮挡作用,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平衡被破坏,断层封闭性可能随之改变,因此评价不同阶段断层的封闭能力,可帮助判断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能有效指导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注水方案和挖潜策略.以L油田为例,开展基于断层封闭类型的开发初期断层封闭性评价及基于断面封闭能力的开发后期断层封闭性评价,并指导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取得较好效果.
    压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及裂缝参数优化
    王大为, 吴婷婷, 高振南, 杜春晓, 耿志刚
    2021, 17(2):  59-63. 
    摘要 ( )   PDF (2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低渗透油藏储量规模较大,暂未有效动用,压裂水平井是未来渤海低渗透油田实现增产的主要手段,亟待开展技术攻关.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复杂,裂缝间相互干扰,通过分析储层渗流过程,基于复位势理论和势叠加原理,推导了压裂水平井多条裂缝相互干扰的产能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渤海目标低渗油田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及裂缝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渤海目标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400 m,最优裂缝条数为5条,最优裂缝半长为120 m,裂缝导流能力取20μm2·cm较适合.
    三性管理法在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电泵管理中的应用
    田景
    2021, 17(2):  64-68. 
    摘要 ( )   PDF (3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油电泵因其举升能力强、排量大、混配效果好的特点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机械举升方式.随着油藏进入中含水阶段,井筒内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变化频率更快,造成井筒内液柱压力、粘度发生相应变化,影响电泵平稳运行,异常频繁.在电泵井日常生产管理中,依托远程实时数据监控,将电流特征曲线与油井生产动态相结合,总结出三性管理法,指导电泵井动态分析管理,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早期注聚油田渗透率级差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研究
    瞿朝朝, 张静, 刘斌, 刘玉娟, 王立垒
    2021, 17(2):  69-72. 
    摘要 ( )   PDF (2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X油田为早期注聚油藏,纵向厚度大,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纵向各层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稳油控水难度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下早期注聚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注入水会增加对模型中上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渗透率级差越大,增加幅度越大,模型顶部剩余油的富集程度越小,模型底部低渗层剩余油越富集;聚驱阶段,扩大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但对低渗层的驱替程度减弱.与水驱相比,模型上部剩余油的富集减小,模型下部剩余油的富集增加.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对于早期注聚油田,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界限值为8.
    塔河油田超深裸眼井段垮塌预测模型构建
    梁志艳
    2021, 17(2):  73-77. 
    摘要 ( )   PDF (1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超深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发育复杂,井周存在储量规模不均的分隔体储层,主要通过酸压改造实现近井沟通.由于特殊的油藏地质条件和生产方式导致裸眼段频繁垮塌砂埋.文章通过对生产层段垮塌出砂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出砂预测决策树模型.按此方法,对已出砂的89井次进行期望值计算,预警准确率达到89%,该预测模型较符合实际情况,可应用于油井出砂预测,指导现场生产调整,改善油井垮塌现状.
    工艺设备
    连续油管在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井筒解堵中的应用
    邹一锋, 张东航, 傅春梅, 官世远
    2021, 17(2):  78-81. 
    摘要 ( )   PDF (2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现场作业生产经验对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井筒堵塞做出分析,认为井筒堵塞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井下杂质堆积堵塞;管柱结垢堵塞;井下作业工具堵塞;产层水淹.相较于常规修井作业,连续油管解堵作业施工快捷、高效,在川西地区气井解堵施工作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了不同井筒堵塞类型适用的解堵工艺,详细阐述了连续油管解堵技术的现场应用案例,为解决川西地区类似问题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
    克—独反输管线运行优化研究
    祝守丽, 祁明业, 黄波, 柳玉均, 王海瑞
    2021, 17(2):  82-87. 
    摘要 ( )   PDF (2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独D 377 mm管线投入反输以来,在四泵站加热过程中由于局部摩阻消耗掉了大量的动能,出现出站压力骤减的不利现象,为减少四泵站内克独反输管线动能过度消耗,提高外输原油压力,合理控制外输参数,四泵站根据反输工艺现状,合理对过站工艺进行了调配优化研究,工艺优化后的克独反输管线不但能够在温度、输量上满足运行需求,而且压能损耗减少了0.5 MPa,为管线安全运行、创造更加经济效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天然气处理装置中汞分布规律研究
    吴昊, 荣少杰
    2021, 17(2):  88-91. 
    摘要 ( )   PDF (2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含汞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汞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采用VGSIM工艺软件对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关键物流进行模拟分析,并与现场实际位置取样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软件模拟汞的分布规律与实际取样的趋势是一致的,分析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汞的聚集.通过模拟天然气处理装置三个单元汞的分布规律及占比分析,对于实验数据与模拟误差较大的关键设备,需要在检维修期间特别关注.
    无杆泵采油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在吉7井区的应用
    王小江, 王惠清, 闫婷婷, 肖显云, 阿地里·热合曼
    2021, 17(2):  92-96. 
    摘要 ( )   PDF (2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吉7井区位于林地、农田、草场,井场征地面积大,征地困难,开发投入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平台丛式井+无杆泵举升工艺,很好地克服了征地、偏磨、检泵周期短等问题.研制了无杆泵采油平台一体化工艺撬、智能控制撬、供电撬,优化简化了地面工艺,实现了智能控制、无人值守、故障报警、远程监控运行采油模式.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了电源系统、变频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综合控制系统和加热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智能参数控制和协调控制,保障了设备正常、高效运转,降低了平台装机总功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并减少了用工人数,提高了油藏自动化管理水平.
    呼探1井井口液压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杨应强, 冯钿芳, 刘进博, 哈斯木·艾克热木, 郭娇娇
    2021, 17(2):  97-100. 
    摘要 ( )   PDF (19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探1井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带首口超深高温高压天然气井,关井压力高、生产气量大,常规井口控制装置无法满足高压气井安全生产需求.针对呼探1井井口高压高温特点,基于井口安全控制整体理念,从安全控制、ESD系统及井口液压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井口液压控制系统采用井下安全阀、采气树液控主阀、液控翼阀、地面安全阀及易熔塞多重安全控制设计,形成一套具备就地/远程紧急关井、失压自动关井、火灾关井等功能的高压高温气井井口液压安全控制系统,实现超高压气井安全平稳生产,液压安全控制系统运行状况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类似高压天然气井井口液压安全控制系统应用提供技术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