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12-01
    全选:
    《新疆石油天然气》2022年第4期封面、封底及目录
    2022, 18(4):  0-0. 
    摘要 ( )   PDF (4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空气泡沫钻井在柴探1井的应用
    孙澜江, 张抒夏, 李保青, 邢超, 刘顽, 钟宁龙
    2022, 18(4):  1-6.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1
    摘要 ( )   PDF (6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干柴沟、咸东等多个区域浅表部地层成岩性差、胶结疏松且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失返性漏失 频发,严重制约钻井提速,影响钻井安全,是亟待解决的区域性难题。柴探1井是部署在咸东地区的一口风险探井,一开Φ660.4 mm井眼采用常规钻井液施工期间漏失量巨大,堵漏效果不佳,已不具备继续钻进条件。通过采用空气泡沫钻井技 术,优选该井适用的发泡剂与抑制剂,针对性地解决了浅表层失返性漏失频发难题,钻井周期大幅缩短;采用清砂下套管技 术,实现了井壁失稳、井径不规则井段套管的安全下入。柴探1井Φ660.4 mm井眼空气泡沫钻井技术的成功实施,为柴达木 盆地浅表层钻井低压易漏易垮塌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技术储备。
    山前带横波地震采集质控技术与应用
    孔德政, 王彦峰, 温中涛, 陈建国, 王剑冰, 吴永辉
    2022, 18(4):  7-11.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2
    摘要 ( )   PDF (100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波地震勘探具有微裂缝预测、气云区成像等诸多天然优势,近年来地球物理界对横波勘探的关注和攻关正在快 速升温。但横波地震采集在激发、接收等环节与我们熟知的纵波地震采集有明显不同,对施工质量要求的限制因素更多, 也更为严格。以塔里木盆地山前横波地震采集试验线为例,详细阐述了三分量检波器的埋置和角度校正,以及横波震源激 发方位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施工流程及质控技术,并对横波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为提高横波地震采集资料成像 效果,在横波地震采集方法方面应采用更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和较大的横波震源驱动幅度;在深层地震地质条件方面应 尽量避开高陡复杂构造区;在原始资料信噪比方面应加强对环境噪音的控制。现场试验为横波地震采集技术的质量控制 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G级油井水泥质检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狄新叶 , 马疆 , 齐静 , 李良兵 , 张伟
    2022, 18(4):  12-19.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3
    摘要 ( )   PDF (6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计量科学发展,测定不确定度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它可反映出实验室的试验水平和结果的可靠程度。为了 提高G级油井水泥质检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其所有的物性参数检测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测量重复性、样 品称量、水泥浆配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适用于G级油井水泥稠化时间、游离液含量和抗压强度试验不确定度评定的典 型方法。评定结果显示,包含因子K取2,G级油井水泥稠化时间为103.3 min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9 min;游离液含量为3.7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71%;38 ℃抗压强度为5.44 MPa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23 MPa。并确定了试验过程中不确 定度的来源,主要为样品测量重复性,质量称量次之。在实际检测中,应从拌合材料的称量过程、增加样品平行测定次数等 方面来降低试验误差。
    油气开发
    致密气藏气井产水主控因素研究 
    李敬松, 刘子雄, 寇双燕, 张秀敏, 刘汝敏, 王金伟
    2022, 18(4):  20-25.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4
    摘要 ( )   PDF (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水是导致气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因素,由于缺少对产水主控因素的准确认识,采用常规排水采气方法复产的效率 较低。为了能够全面地研究产水的主控因素,引入大数据剥茧寻优算法,对可能影响产水的地质因素、工程因素、排采因素 等资料建立大数据分析的样本库。然后进行数据清洗,淘汰无效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正负 关系,接着开展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致密气井产水的主控因素。最终通过消元法处理后找出39项主控因素,并建立了产 水主控方程,明确各个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对产水量影响较大的主控因素为测井可动孔隙度和总孔隙 度、试气和生产套压、泥质含量等。为了避免后期产水影响产气量,压裂段尽量优选可动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较高、泥质含量 低的储层,且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生产制度,防止压差过大加剧地层产水,为后期产水气井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致密油藏小井距开发交替压裂实践
    万涛, 覃建华, 张景
    2022, 18(4):  26-32.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5
    摘要 ( )   PDF (43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完全耦合的流体力学模型及现场监测数据,揭示了致密砾岩油藏小井距立体开发模式下交替压裂时地应力的 变化及对应的裂缝网络扩展规律。水平井采用单段多簇、交错布缝、交替式压裂,井间与缝间同时存在应力干扰。先压裂 井注入大液量增加孔隙压力,诱导地应力场发生变化;压裂传质传压作用提高最小水平主应力,减小两向应力差,主动创造 了更有利于形成复杂缝网的地质力学条件。准噶尔盆地玛湖小井距立体开发示范区开发效果显示,集中批量压裂后压裂 的井段改造效果更好;一次井网部署集中压裂投产更具优势,后期压裂井缝网进一步复杂。通过减小井距、交替压裂不断 减小水平应力差、加强人工裂缝间的干扰,有利于形成复杂缝网,可有效提高产量和采收率。
    车排子超浅水平井一趟钻螺杆钻具设计及应用
    董志辉, 杨泽宁
    2022, 18(4):  33-37.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6
    摘要 ( )   PDF (6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车排子超浅水平井由于目的层埋深浅、成岩性差、可钻性差别大、实钻造斜率偏低且不稳定,增斜段需使用大 度数螺杆钻具控制轨迹。大度数螺杆钻具复合钻扭矩大,易发生螺杆故障,不利于安全钻井;水平段需起钻更换小度数螺 杆钻具;大度数螺杆钻具不能满足一趟钻完成二开直井段、斜井段、水平段轨迹控制及安全钻井需要。分析认为新疆车排 子超浅水平井一趟钻技术要求螺杆钻具既要有较高的造斜率,又要能够降低螺杆钻具复合钻扭转力,以避免螺杆脱扣或断 裂故障,据此优化设计了符合要求的短弯点螺杆钻具。短弯点螺杆钻具是将常规螺杆钻具弯点至钻头底部的距离由1.8 m优化调整为1.3 m。调整后螺杆造斜能力基本不变,但螺杆偏移值由0.056 m降至0.038 m,进而降低了螺杆钻具壳体在复合 钻进工况下所受的扭转力,扭转力值由3.7 kN·m降至1.5 kN·m。能够通过滑动钻进和复合钻进相结合的方式对轨迹进行 有效控制,实现一趟钻完成新疆车排子区块超浅水平井定向施工。
    渤海稠油油田热采井硫化氢生成机制探究
    肖洒, 刘亚琼, 蔡俊, 孙玉豹, 王少华, 蔡依娜
    2022, 18(4):  38-43.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7
    摘要 ( )   PDF (7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2S的产生对海上油田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均会带来巨大的隐患,为了确定海上稠油热采井H2S的来源,开 展了热采开发中H2S的生成机制探究实验。分别对稠油、稠油+蒸馏水、稠油+水+岩心+甲烷三种反应体系开展了不同温度 下生成H2S的模拟实验研究,并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进行了高温条件下生成H2S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渤海S油田稠油,稠 油热裂解和水热裂解产生H2S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成的H2S浓度逐渐增加,有机气体产量均以C5以下的轻烃气体为主, 含有少量C6+气体。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引起了稠油组分变化,稠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降低,饱和组分和芳香组分的含量 升高,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愈加明显。对所研究的混合体系,在200~300 ℃下,水热裂解、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占据主 导地位,是主要的H2S来源;温度达到350 ℃,稠油裂解和TSR反应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研究发现磺酸盐表活剂因其高温不 稳定性等原因在高温条件下易产生H2S,建议在热采中减少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伴蒸汽使用。
    新疆风城超稠油储层多分支井夹层改造技术
    杜炳辉, 林伯韬, 张润雪, 黄勇
    2022, 18(4):  44-51.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8
    摘要 ( )   PDF (70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风城超稠油储层泥质夹层发育,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渗透性差等特点,导致传统SAGD(蒸气辅助重力泄 油)和直井辅助SAGD开采时蒸汽腔无法有效波及夹层附近区域储层。针对泥质夹层严重阻碍储层渗流这一工程问题,以 新疆风城油田某SAGD井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从注汽井中钻多分支井贯穿其上部夹层的方式逐级注水提压扩容改造储层, 并建立含夹层多分支井SAGD逐级提压改造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多分支井附近区域的地层孔隙压力明显升 高,扩容区域从分支井与注汽井交汇处开始逐步向外延伸,最终有效扩容垂直方向10 m、水平方向5 m范围的储层,该区域 范围的孔隙度提高幅度随注入液黏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排量和井口压力的关系曲线,为现场施工参数 设计提供依据。现场对1井组钻多分支井后微压裂扩容,与同区块井组对比预热周期缩短了60 d,正常生产300 d,平均日产 量提高了5.6 t,油汽比提高0.05,表明多分支井改造含泥质夹层的超稠油储层能够取得较好的提产效果。
    厚油层注水开发油水井射孔调整方式
    田鸿照
    2022, 18(4):  52-55.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09
    摘要 ( )   PDF (7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G油田B块厚油层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纵向上水淹不均、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 建立了厚油层水驱机理模型。模拟分析了油水井不同射孔调整方式与调整时机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下步调 整的最优方式。研究认为,厚油层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全部射开生产,油井见水后及时封堵高含水层逐层上返,充 分利用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不仅防止了油井水淹后优势通道的快速形成、降低了含水;同时油井生产厚度大有利于保持较 高的采油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定向射孔条件下孔眼冲蚀数值模拟研究 
    郭晓东, 程垒明, 张景臣, 李恒, 李岩
    2022, 18(4):  56-61.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0
    摘要 ( )   PDF (2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井段多簇压裂是通过增加段长和控制射孔数的方法实现各簇裂缝均匀有效开启和扩展。在长井段多簇压裂过 程中,孔眼冲蚀现象会造成各簇间进液量失衡,导致裂缝无法均匀扩展。定向射孔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孔眼冲蚀造 成的影响,但是孔眼冲蚀速率与射孔角度间的规律目前尚不明确。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定向射孔条件下孔眼冲蚀速率 进行研究,由单簇至多簇进行逐步分析,探究不同射孔角度下的孔眼冲蚀规律。结果表明,当射孔角度为90°时,孔眼冲蚀速 率最低;当射孔角度为80°时,各簇间冲蚀速率差距最小,可缓解由于孔眼冲蚀导致液量分配不均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对 现场压裂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S井区低渗油藏注水系统优化调整技术 
    李本双, 司远征, 李连群, 何冯清, 贺命, 袁鹏
    2022, 18(4):  62-66.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1
    摘要 ( )   PDF (5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井区注水系统主要存在设备能力不足、干线压损大、水井欠注较严重、设备维护工作量大费用高、站区水质污染等 问题。采用分压注水、注水设备配置优化、仿真模拟、非金属管材防腐、密闭注水等技术,对S井区注水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调整后,S井区日增注水2 115 m3 ,水井配注满足率提高20.7%,油藏产量自然递减率下降4.8%,注水系统效率提高4.1%;原欠 注老井满足配注需求,对应井组日增油33.4 t,年增效2 675×104 元,得到了较好的提质增效效果。 
    速度管排液采气工艺选井条件
    陈锐
    2022, 18(4):  67-73.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2
    摘要 ( )   PDF (33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产出液凝析油含量高、不适应泡排工艺的气田,优选出速度管排液采气工艺。由于该工艺对选井条件要求比 较严格,通过对气井临界携液流量、产液量、产气量、气液比、地层压力、井底流压和气井剩余可采储量等选井因素的分析, 确定了速度管排液采气工艺的选井条件。对P2井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得出了该井速度管最优尺寸、有利气液比大小、停 喷压力和停喷可采储量,解决了气井通过外排、内排来维持生产的现状,减少天然气放喷损失,同时根除了排液不及时压死 气井的危险,为以后实施该工艺选井打下基础。
    Z211立体开发区水平井压裂水淹原因 分析及对策 
    刘金, 覃得强, 郭琳, 刘克胜, 王宇
    2022, 18(4):  74-78.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3
    摘要 ( )   PDF (12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系油藏采用一次井网水平井开发往往会导致纵向上大量优质储层无法有效动用,采用水平井立体开发可实现 垂向上潜力层有效动用,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但立体开发水平井在压裂时因新老井井距过小往往会导致老井见压裂液水 淹,造成较大的产能损失。以Z211立体开发区压裂水淹井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平井新井压裂致使老井水淹形成机理,明确 造成水淹的决定性因素;对新井压裂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环保风险和监控技术手段进行阐述;对减少安全环保风 险、降低产能损失的应对方法进行了说明;总结了压裂水淹井产能损失及水淹恢复规律,提出了治理对策。为降低后期Z211立体开发区同类型水平井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风险、减少老井产能损失及提高水淹井恢复程度提供依据。
    停泵压降法评价水平井暂堵压裂效果
    徐鹏, 项远铠, 刘蕊宁, 吕明, 陈神根
    2022, 18(4):  79-83.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4
    摘要 ( )   PDF (15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木萨尔页岩油体积压裂水平井主要采用密切割+大段多簇的方法进行储层改造,为进一步提高改造效果,现场通 过暂堵方法促进裂缝均衡起裂。为评价暂堵有效性,基于停泵压降数据,利用压裂软件解释暂堵前后储层及工程参数,通 过试井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两类软件解释结果相近,结论可靠有效,且方法简单、易操作、节约成本,为现场暂堵试验提供 了有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暂堵后裂缝闭合时间延长,压裂液效率提高,改造区渗透率减小,暂堵剂有效封堵物性较好区 域,暂堵有效。
    新疆油田气井井下节流优化设计及应用
    杜军军, 池明, 西尔艾力·麦麦提, 王刚, 王文文, 梁海波
    2022, 18(4):  84-88.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5
    摘要 ( )   PDF (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集输压力要求、防止井口水合物冻堵,基于井下节流工艺原理,对高压集输井下节流工艺、中低压集输井下节 流工艺的选井条件、气嘴直径、下入深度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井筒温度与压力剖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井 下节流工艺能满足高压集输与中低压集输的压力要求,有效解决了井筒水合物冻堵问题。
    浅析提高油田电网功率因数的节能技术应用
    艾强, 李勇, 陈雷, 刘江涛
    2022, 18(4):  89-94.  DOI: 10.12388/j.issn.1673-2677.2022.04.016
    摘要 ( )   PDF (5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更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变 化的积极回应。当前工业用电、节电及提高电网效率的课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重视。根据稠油油田机采生产过程负载变 化和主要设备分布特点,分析配电网能效指标功率因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紧密结合油田用电特点开展论述。 应用三相平衡、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电力技术,合理规划,实施补偿措施及效果验证,确保功率因数指标有效提高,形成将 油田用电需求、能效管理与智能电网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优化配电网环境,实现节能降耗的生产目标,提升配电网效率 达到良好的节电减排效果,践行节能节电的绿色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