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9-10
    全选:
    油气勘探
    阜康断裂带侏罗系地层层序及砂层组划分
    孟繁有, 德勒达尔, 石新璞, 李新兵
    2006, 2(3):  1-5.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阜康断裂带侏罗系地质89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和5条野外露头剖面,作了地层成因单元分析及沉积旋回特征,并结合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砂层组划分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区所发育的三种沉积体系及分布.根据砂体分布规律,推测油气分布规律.
    阜康断裂带侏罗系储层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
    德勒达尔, 李新兵, 石新璞
    2006, 2(3):  6-10.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89口录井、测井资料和5条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的系统分析,并对阜康断裂带不同地区重点井的取心段观察描述,确定出与储层有关的主要岩相类型,分析了其沉积层序.划分出储层成岩阶段,并对成岩史、孔隙度演化史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沾化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条件及运移特征研究
    谢启超, 刘震
    2006, 2(3):  11-15.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运移的条件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沾化凹陷南斜坡不整合面、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控制了油气分布.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以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沾化凹陷南斜坡的油气藏都是油气经过两种或多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的末端和边缘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
    于岚
    2006, 2(3):  16-21.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极为发育,厚度大、分布广,对其进行生烃条件研究,对于深层的煤成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烃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化验测试资料对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临清坳陷东部构造隆起带煤系烃源岩有机质较高,但氯仿沥青"A"含量和氯仿沥青"A"转化率偏低,埋藏较深的凹陷地区可能生烃潜力较大,尚需做深入的研究;生烃母质以产气态烃的Ⅲ2型干酪根为主,其次为Ⅲ1型;康庄潜山等构造隆起区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尚处于成熟阶段的初期,凹陷中煤系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较高,推测可能已经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最后通过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确定本区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有两个生气期,其中第三纪-第四纪为本区的主要生气聚集期,受不同地区沉积埋藏演化差异的控制,以腰站断层为界,南区的主生气期为沙四-沙二期,北区为沙二-馆陶期.
    应用定量方法描述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赵文光, 蔡忠贤, 韩中文
    2006, 2(3):  22-25. 
    摘要 ( )   PDF (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储层砂岩孔隙结构研究多为定性的,分形几何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MIFA法就是一种定量的分形几何学方法.本文应用MIFA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得出了孔隙度、渗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一结论.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构造的特征及成因浅析
    贺学兵
    2006, 2(3):  26-29.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地区的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构造,由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及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三个部分组成;变质核杂岩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主要岩性为含石榴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纪.
    复杂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车47井断块和573井区块二叠系佳木河组油藏储层为例
    赵喜元, 徐春华, 吴顺伟, 帕孜力
    2006, 2(3):  30-35.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车47井断块和573井区块二叠系佳木河组油藏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为例介绍了确定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有效厚度的方法.首先通过岩性判别,排除非储集性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经测试已得到证实的油层、干层(水层)的单层测试为依据,用费歇(fisher)判别法求得反映储层储渗能力的集总参数来确定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用测井计算的多种参数(裂缝孔隙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建立有效厚度判别模型,并进行有效厚度划分.运用该方法,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多个区块储量复算中,进行了有效厚度的划分,证明结果是可靠的.
    不整合遮挡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技术研究——以高青油田高10块为例
    吕庆仙
    2006, 2(3):  36-39. 
    摘要 ( )   PDF (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整合遮挡油藏地质特征不同于常规油藏,因此水平井地质设计方法也不同.本文针对不整合遮挡油藏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此类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方法.结合高青油田高10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实例,对水平井开发不整合遮挡油藏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研究表明,水平井开发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具有比直井开发更大的优势,可以明显地改善其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此对该类型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从高10块的设计实施情况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指导同类油藏新、老油田的开发.
    定向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测井计算方法
    钟敬敏, 齐从丽, 杨志彬
    2006, 2(3):  40-42.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壁稳定技术是钻井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定向井井壁稳定与井眼钻进的井斜和方位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设计定向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确保井壁稳定,减少由井漏、井塌而引起的井下事故,促进定向井施工成功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在定向井井壁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测井资料计算定向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一套系统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成功地对某油田定向井施工井壁稳定性进行了判断,并计算出了在沿不同井斜、方位钻进情况下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值.
    油气开采
    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苟红光, 杜向荣, 杨爱生, 张日供
    2006, 2(3):  43-47. 
    摘要 ( )   PDF (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测井解释难度大,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我们以储层测井评价机理研究为基础,灵活运用阿尔奇公式探索出了可以有效识别这类储层中流体性质的视地层水电阻率法,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它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其它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X-CT成象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
    付静, 王文清, 秦国鲲
    2006, 2(3):  48-50.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岩心的驱替实验只能得到流体通过岩心前后端的参数指标,采用工业微焦点X-CT技术,对聚合物驱油的岩心驱替试验采用二维实验模型平面断层扫描,用CT扫描重建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油、水、聚合物的分布情况.从微观的角度直观显示油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液相前沿的指进现象以及注入聚合物段塞后,显示其有效地富集了水驱之后的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孔隙利用系数,从而提高驱油效果.
    异常高压油藏油层内部压力梯度探讨
    万文胜, 杜军社, 王国先
    2006, 2(3):  51-54.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整理异常高压油藏压力与深度关系曲线时,常常发现要么压力点子分散,以为是压力解释不准确所至.要么成直线关系的点子回归出的油层内压力梯度值非常高,甚至会远远超过上覆岩层重量所造成的梯度.本文应用流体静力学原理讨论了油层层内压力梯度,从理论上得出,同一压力系统的油层层内压力梯度只与地层条件下的流体密度有关.利用压力梯度曲线可以判断油层的连通性.
    应力敏感性复合煤层气压力动态特征
    石继平, 何应付, 耿佳梅
    2006, 2(3):  55-58.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采出有扩散和渗流两个过程,比常规天然气层中的渗流方程复杂.针对煤层气井在钻井、完井、开采过程中井周围产生污染带以及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情况,采用非平衡态吸附模型,研究应力敏感性复合煤层气藏的流动规律.在拟稳态流的数学模型假设下,用气体拟压力代替Langmuir吸附公式中的压力,得到气层中拟压力所满足的方程组,并采用正则摄动法和Laplace变换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拉氏数值反演得倒0阶摄动解.分析了参数变化时压力动态的变化规律,这些结果为煤层气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试井模型.
    滚动勘探开发目标区的优选
    李少华, 郭永康, 张昌民, 姚凤英, 张尚锋
    2006, 2(3):  59-61.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北东区内有多个老油田,针对研究区井多、井距较小以及微相类型多的特点,首先根据微相的物性特征及其形态相似性进行了组合,然后采用基于象元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针对微相组合建立储层骨架模型.在砂体骨架模型的控制下采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参数模型.利用随机建模得到的多个等概率骨架模型,对骨架模型中某网格存在砂体的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砂体分布大于某一概率的砂体分布概率模型,结合生产井的动态情况,综合分析预测滚动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3个,提高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率.
    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
    刘富, 彭顺龙
    2006, 2(3):  62-65.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斜直水平井注蒸汽开采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这些技术包括:完井、双油管注汽与采油、井下温度跟踪监测、单井吞吐及间歇汽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油藏、不同注蒸汽热采方式的生产效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8口斜直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不同砂体特征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杨清立, 杨正明, 张英芝, 杨涛
    2006, 2(3):  66-68.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榆树林东16井区升371和东160两相邻断块为例,根据两断块井网形式一致,但井排方向和裂缝主方向略有不同、砂体特征差异大的特点,在分析两断块油井不同的生产动态基础上,对该区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断块的不同地质特点以及该区加密试验区的动态生产情况,以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排距为依据,提出了井网加密和注水调整方式,符合该区的实际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密调整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核磁共振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酸化研究中的应用
    佟国章, 李丹, Wang Sheng xin, 王胜新, 吴永剑
    2006, 2(3):  69-71.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用来测定地层中可动流体的含量、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并可用来划分储集层类型.某油藏是储层厚度较小、纯油层比例少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避免油井过早进入高含水期,提出了酸化改造储层的方案.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酸化试验前后的多个岩心在可动流体含量、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性能评价,并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酸化配方,在该油田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KZ高温调堵剂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李远林, 赵玲莉, 马立华, 张新贵
    2006, 2(3):  72-76. 
    摘要 ( )   PDF (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的特点,具有埋深浅,地层胶结疏松,且储集层本身不均质性非常严重,平面上和纵向上渗透率级差可达十几倍.由于蒸汽介质与稠油流度差异及蒸汽的重力超覆等,造成注汽过程中蒸汽发生指进和汽窜.表现为生产井的产液量、产液温度和产水大幅度上升,产油量下降.针对稠油开采过程汽窜较为严重的问题,室内开展了耐高温调堵剂研究, KZ高温堵剂,该剂具有良好悬浮稳定性,固化后强度高,对于高渗透地带能起到很好的封堵作用等特点.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在分层注入剖面测试中的应用
    郭建国, 尚建林, 李新强, 杨兆臣, 李新华, 阿不都.热依木牙
    2006, 2(3):  77-79. 
    摘要 ( )   PDF (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的技术原理以及在百口泉油田注水井井下分层注入剖面测试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氧活化、同位素和电子流量计三种测试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进一步说明了该项测试技术的可靠性.
    毛细管动态压力监测技术在新疆稠油注蒸汽井中的研究及应用
    李燕
    2006, 2(3):  80-85.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疆油田稠油油藏的深入开发,稠油区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投入开发的六区、九区、克浅十、红浅、百重七等稠油区块的开发方式为吞吐注蒸汽、汽驱和注热水驱,如何科学地获得汽驱井群井下压力动态、吞吐井焖井压力的变化状况,对稠油区块制定科学注采开发方案、实施有效调整措施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稠油毛细管动态压力监测技术是为实现稠油注蒸汽井压力监测这一技术要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而逐步成熟起来的技术,目前可实现注蒸汽井长期、连续的压力动态监测.
    应用技术
    芳烃抽提装置中控产品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董娇, 崔志佳
    2006, 2(3):  86-9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重整原料油及生成油中C6~C9芳烃含量测定法》(SH/T0166-92)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参数的调整,考查了各芳烃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很好的解决了芳烃抽提装置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简化了分析操作,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考察,符合生产需要.
    抽油机电动机节能改造
    孙珀, 冯静
    2006, 2(3):  91-92. 
    摘要 ( )   PDF (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游梁式抽油机驱动电机的真正节能,对目前异步电动机实施节能改造.通过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方式的改变和增加移相电容,使其具有的一些良好特性并结合在油田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节能效果的分析对比.
    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的设计与分析
    王一军, 张斌, 于清, 许跃新, 宋迎剑
    2006, 2(3):  93-97.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目前常用于石油、化工分离设备内的主要构件之一的各种液体分布器进行结构和性能的对比研究,选择槽式液体分布器作为原型,经过对分布器操作弹性、槽体高度、布液孔密度、布液孔直径等关键数据的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找到了影响理论计算精度的关键点--孔流系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在大流量时影响液体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进而研制了一种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
    脱盐水的腐蚀评价
    周俊芳, 柳玉晖, 李华, 王岚, 高建村
    2006, 2(3):  98-100. 
    摘要 ( )   PDF (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化公司气分、催化重整车间的表面蒸发空冷使用的脱盐水有较强的腐蚀性,造成空冷至少半年发生一次腐蚀性穿孔,严重影响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我单位受石化公司委托,对脱盐水采用投加水处理剂的方法以减轻腐蚀,为评价水处理剂的使用效果,对水处理后与水处理前的脱盐水进行腐蚀性评价,水处理前的脱盐水腐蚀速率约是水处理后10倍,从腐蚀评价实验得到:采用的水处理剂大幅度降低了脱盐水的腐蚀速率,取得良好的防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