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3-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11, 7(1):  0-0. 
    摘要 ( )   PDF (8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沉积环境中的古盐度恢复
    刘俊田, 梁浩, 侯全政, 马胜利, 刘媛萍, 张志更
    2011, 7(1):  1-5.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钻井资料,采用锶钡法、硼元素法、硼镓比值法、铷钾比值和钾钠比值等方法推算了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哈尔加乌组及卡拉岗组的沉积古水介质环境.综合各种方法认为,晚石炭世沉积主要以陆相环境为主,古水介质总体为淡水-半咸水环境[m(Sr)/m(Ba)<1.5、m(B)<300×10-6],且随着地层年代变新,即巴塔玛依内山组→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沉积时期古水介质逐渐变淡:巴塔玛依内山组沉积时期,古盐度为0.70-2.63‰;哈尔加乌组沉积时期,古水介质盐度平均为0.33-2.64‰;卡拉岗组沉积时期,古盐度为1.13-2.64‰.该认识对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沉积环境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对该区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
    杨迎春, 杨延东, 王超
    2011, 7(1):  6-11.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不同区域流体分布特征、原油成熟度、岩石样品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烃源岩生烃历史、古构造演化和埋藏史分析,综合确定了托甫台地区不同区域主要油气成藏期,深入分析了奥陶系缝洞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托甫台地区岩溶发育具有"北强南弱"的特征,而原油密度"北重南轻",成藏"北早南晚",即托甫台北部与艾丁地区成藏一致,为"早期成藏,后期调整改造型",而中部可能为海西晚期成藏,而南部成藏更晚.进一步分析托甫台地区成藏主控因素,认为储层发育程度的强烈不均一性、相互联通性的差异以及局部构造高点是控制油水平面上复杂分布的主要原因,而后期古构造、断裂、裂缝的影响,不同构造部位晚期油气充注程度和再调整幅度的差异,是导致奥陶系原油物理性质南北变化的根本原因.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石有序度研究
    王小芬, 杨欣, 王起琮
    2011, 7(1):  12-15.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X射线衍射、包裹体测温、薄片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马家沟组白云石有序度的因素,以及与各因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云石化越彻底,白云石有序度越好;白云石结晶程度好,晶形较粗大的白云石有序度好于泥晶、泥微晶白云石;CaCO3摩尔分数越接近理想摩尔分数50%,白云石有序度就越高;Fe2+、Mn2+离子的增多使白云石有序度则明显降低;相对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好于相对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从云化机制而论,准同生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最低,次之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混合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中白云石有序度较好,埋藏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中白云石有序度最好.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中的应用
    舒克栋, 张才智, 程超, 杨小晏
    2011, 7(1):  16-20. 
    摘要 ( )   PDF (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研究区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等各类资料,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地震子波的提取、时深关系的转化,以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等主要的技术环节.利用研究区稀疏脉冲反演的成果分析了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三段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三工河组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连小翠, 王振奇, 叶青, 李士涛
    2011, 7(1):  21-26.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三工河组储层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主要是Ⅱ类较大喉道,其次是Ⅲ类中喉.储层评价结果为三工河组储层很好,Ⅰ、Ⅱ、Ⅲ类都发育.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钻井工程
    Φ311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技术探讨
    艾才云, 许树谦, 穆总结, 宋朝晖, 徐秀杰, 胡国强
    2011, 7(1):  27-30.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钻井过程中,有效实现高陡地层的防斜打快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传统的防斜纠斜方法,大多以牺牲钻压、降低机械钻速为代价,防纠斜效果不明显,因此具有较多弊端.Φ311垂直钻井系统是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历时多年研制成功的井下工具,是机、电、液一体化的井下智能自动垂直钻井系统.该系统已在新疆油田成功应用两井次.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了高陡易斜难钻地层防斜打快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对该垂直钻井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配套技术及现场应用等情况进行论述.
    新疆油田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
    陈若铭, 李晓军, 宁世品, 程召江
    2011, 7(1):  31-33.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历经多年研制成功了全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AML 4级分支井钻、完井工具,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工艺技术.通过近年先后在新疆油田DC024分支井和LUHW301Z分支水平井2井次的成功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该项技术与现场钻、完井工艺的合理衔接.本文从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分支井作业的关键环节及核心技术等方面入手,重点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TAML 4级分支井钻、完井工具及其配套工艺、以及在新疆油田LUHW301Z分支水平井上的成功应用进行简述.
    连续油管酸化钻孔技术在碳酸盐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张保康, 杨永庆, 李效波, 刘明娟
    2011, 7(1):  34-38.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油管酸化钻孔技术作为新型、有效的储层改造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外碳酸盐储层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作业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连续油管酸化钻孔技术工艺方案、井下工具、增产机理、技术特点、作业程序,连续油管设备选择等关键技术,然后以国外具体的现场应用情况为基础对连续油管酸化钻孔技术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
    许树谦, 苏洪生, 柳建, 王振昌, 杜青才, 张兴国
    2011, 7(1):  39-45.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质情况复杂,钻井过程中事故频繁、钻井速度慢、钻井周期长、井眼质量差,给固井作业造成了系列技术难题.为此,我院从1996年即开始对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超高密度水泥浆设计及混配技术、高压井套管的强度设计及安全下入技术、窄安全压力窗口平衡注水泥技术、超高密度水泥浆顶替超高密度泥浆提高顶替效率技术和超高压地层流体压稳候凝技术,并通过单项技术的有机合成,形成了配套的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该技术在安4井ψ177.8mm技套固井首次应用并取得成功以后,又先后在安4井、霍10等多口井的油层套管固井中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裂缝性地层充氮气钻井防漏治漏技术
    伊明, 陈若铭, 杨洪, 杨刚, 谢建安
    2011, 7(1):  46-51. 
    摘要 ( )   PDF (8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裂缝性地层的漏失特点、漏失形式及常规堵漏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处理漏失的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处理此类地层的漏失问题,提出了应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堵漏的技术思路,并就充氮气欠平衡钻井防漏、制漏的机理进行了阐释.文中,对实施充氮气欠平衡钻井的工艺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充氮气欠平衡钻井在新疆油田百泉1井的应用情况、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压井液在高温下的流变行为与循环摩阻的计算问题
    梅宏, 杨鸿剑, 严向奎
    2011, 7(1):  52-55.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测试了两口井压井液的高温流变行为,无论在常温还是在高温下,它们都可以很好的服从幂律模式;并分析了高温影响规律,得出的温度校正系数较好的用于高温流变参数和循环摩阻的计算.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储层保护及钻完井技术研究
    陈亮, 刘志良, 穆总结, 陈涛, 胡新兴, 陈曦
    2011, 7(1):  56-61. 
    摘要 ( )   PDF (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煤储层特性开展了储层保护及钻井液评价实验,欠平衡钻井方式选择评价分析,多分支井身结构实施方案及工序,以及现有煤层气取心工具的改进等初探研究.获得煤储层敏感性评价等相关实验数据,优选充气欠平衡钻井方式以及多分支水平井主、分支井眼实施工序,优化煤层气取心工具,以此为新疆准噶尔盆地煤层气的有效开采提供工程技术的借鉴.
    巴喀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完井管柱设计与应用
    吴俊红, 陈平
    2011, 7(1):  62-65.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等特征,如何有效开发这类气藏,是石油工程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带巴喀油田下侏罗统三工河及八道湾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为例,研究设计了具有气举排液、测试、生产为一体的完井管柱,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出砂套管受力有限元分析
    张建忠, 靳鹏菠, 刘锋, 杨小亮, 任立斌
    2011, 7(1):  66-67.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生产层段由于出砂将在套管外部附近形成空洞,破坏了套管的受力环境,套管外部失去支撑.由于上覆地层压力的作用,使套管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产生屈曲变形.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出砂段套管屈曲变形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分析了某出砂引起套损后,套管的形态;特定上覆层栽荷下,发生屈曲的自由套管段长度.这些结果为预防套管损坏和屈曲变形提供了依据.
    采油工程
    稠油热采井井筒内蒸汽参数计算
    李晓平, 王大为, 林杰, 兰梅
    2011, 7(1):  68-71.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蒸汽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注汽过程中,蒸汽沿井筒方向的压力、温度、干度以及热损失之间相互影响,通过给出的井筒综合传热数学模型,能够较准确的模拟井筒内蒸汽参数的变化.模型中考虑了蒸汽物性参数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其中,井筒汽液两相垂直管流压力降计算采用经典的Beggs-Brill方法;计算井筒总传热系数时考虑了接箍热损失的影响,并对井筒总传热系数进行了修正.通过油田实例的计算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石英砂与树脂覆膜砂实验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李武广, 杨胜来, 阳晓燕, 殷丹丹, 廖长霖
    2011, 7(1):  72-75.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出砂气藏,支撑剂对其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渗透率又是支撑剂重要性能.石英砂和树脂覆膜砂有着不同渗透率,主要通过室内实验方法研究,分别用气测和液测它们的渗透率.气测时,改变气体的流速,分析不同流速和不同时间对渗透率的影响.液测时,分别在不定轴向压力下改变液体流速,稳定轴向压力下改变液体的流速,分析轴向压力、流速以及不同时间对渗透率的影响.该研究对深入了解油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具有一定意义.
    低渗储层砂岩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与分析
    张熙, 单钰铭, 洪成云, 郭静妹
    2011, 7(1):  76-80.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通过对某地区的深层低渗砂岩岩样进行气体渗透率的变围压测试,表明该地区深层砂岩存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渗透率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高渗透砂岩的渗透率比低渗透砂岩更具应力敏感性,且渗透率与围压的回归函数能很好地满足二项式关系.本文从岩石的材料属性和微观结构入手,分析了该地区岩样具有此应力敏感性的原因,并为该地区储层砂岩应力敏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王平, 袁述武, 胡虎踞, 金萍
    2011, 7(1):  81-84. 
    摘要 ( )   PDF (5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开发后期调整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以八区克下组油藏为例,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结合油藏实际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趋势面的控制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水驱特征曲线法在东河塘CⅢ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李红波, 黄召庭, 王翠丽, 姬安召
    2011, 7(1):  85-88. 
    摘要 ( )   PDF (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经验性的结论.但是,在将这些结论应用到新疆东河塘石炭系油藏时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因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遴选出几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结合油藏地质情况和生产数据,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一些结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东河塘CIII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油田开发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
    徐剑平, 陈清礼, 刘波, 罗旋
    2011, 7(1):  89-92.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微震裂缝监测技术,对某油田的A区块进行压裂裂缝监测.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震信号和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确定震源.了解震源的空间分布,从而确定裂缝的形态、方位、高度及产状.分析裂缝发育与地应力的关系,并考虑现今地应力状态下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综合影响,为下一步的优化压裂设计、优化井网做好准备,从而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水力喷砂射孔压裂隔上压下工艺技术的实践应用
    张国红, 张涛, 刘亚明, 邬国栋, 钟志英
    2011, 7(1):  93-96.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力喷射分层压裂技术在复杂油气藏(低渗透油气田、多层、薄层)的储层改造中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常用于水平井、裸眼井、垂直井等新井的开发投产[1].在一些老井的储层改造或补层投产过程中,水力喷射分层压裂技术的应用则常受到老井生产历史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隔上压下水力喷射分层压裂技术的工艺设计及现场实践应用.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工艺简单,效果显著.
    利用系统试井数据库资料确定气井产能方法研究
    曾昌华, 毕全福, 陈志稳, 戴旭虎
    2011, 7(1):  97-100.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测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一项试油新技术,在新区勘探工作中,它是油气层早期评价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及时发现油气层,认识地层特性与获得地层参数,但一般不作产能评价,对于气井来说不计算绝对无阻流量.确定气井产能有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与修正等时试井,计算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有二项式压力法,二项式压力平方法,指数式压力法,指数式压力平方法,一点压力法,一点压力平方法等方法.我们研究了利用不稳定试井数据库资料确定气井产能的方法.
    准噶尔盆地气田富气回收工艺技术
    刘德青, 刘萍, 路斌, 王秀丽
    2011, 7(1):  101-104.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气是指富含C3、C4以上组分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准噶尔盆地已开发的7个气田均为凝析气藏,凝析油稳定工艺中排放的富气压力低、流量小且不稳定,回收利用较为困难.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气田富气回收所采用的分子筛脱水、加热稳压就近作燃料,二次循环处理等几种工艺技术,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