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3-10
    全选:
    ABSTRACTS
    2012, 8(1):  0-0. 
    摘要 ( )   PDF (4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中部低幅构造天然气藏研究
    冯国良, 靳久强
    2012, 8(1):  1-5.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沉积相、油气丰度、油气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及对已有油气藏的解剖,建立了低幅构造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式并指出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低幅构造发现的关键是通过优化地震参数设计、野外采集参数优选和室内保真处理。本文在地质模型指导下,采用井-震联合标定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发现和准确的描述了多个盐下低幅度构造,通过对其中2个圈闭的钻探,均获得了高产天然气流,发现了具底水、层状低幅西莎天然气田,同时,首次在下侏罗统砂岩发现了重要油气显示,展现了低幅度构造在查尔朱阶地勘探的重要意义。
    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致密性砂岩储层微裂缝模型研究
    高伟, 费世祥, 席妮妮, 汤金奎
    2012, 8(1):  6-10.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储层埋深一般大于5000m,压实作用强烈,微裂缝比较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微裂缝的发育主要与埋深和砂岩的原始组构有关,微裂缝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基质的渗透性。系统统计了砂岩储层微裂缝的面密度,对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起微裂缝发育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对工区微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
    轻烃分析技术在天然气储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蒋继辉, 杨丽芹
    2012, 8(1):  11-15.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烃分析技术对于储层的含油气性以及油气储层的含水性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含水情况较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气井上开展了轻烃分析试验。通过对多口天然气探(开发)井的轻烃数据分析,初步提出了天然气储层轻烃评价方法,为轻烃分析技术在天然气储层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DSC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岳宏, 韩晓强, 何继平, 高建村
    2012, 8(1):  16-20.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DSC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水合物抑制剂评价中的应用。DSC技术作为一种热分析方法,它具有试样微量化、不用溶剂、适用范围广、快速简便等优点,为探索天然气水合物的特性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油气开采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充气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前进, 何飞, 陈芳, 赫存玲
    2012, 8(1):  21-27. 
    摘要 ( )   PDF (4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喀致密砂岩气藏作为勘探开发重点区块,增储上产潜力较大,为有效降低对天然气藏污染,进而提高单井产量和真实评价区块储量规模,本文在分析钻完井难点基础上,开展了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井身结构、充气状态下注入参数、冻胶阀注入工艺等充气欠平衡技术优化研究,通过欠平衡钻井现场试验,在非目的层和目的层钻井提速、储层保护和发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北部山前带和南部斜坡带储层的真实产能,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效果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钻井压力对煤层的伤害
    黄磊, 汪伟英
    2012, 8(1):  28-32.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施工是造成煤层气储层损害的一个重要环节,钻井压力必然导致煤岩周围应力的改变,由于煤岩易脆易压缩的物理性质和复杂有机沉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特殊的基质孔隙和割理组成的孔隙结构,使得煤层气储层更易随外部应力变化使其渗透性遭到损害。本论文首先分析了钻井压力对地层损害的机理;然后通过应力敏感性实验以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了在钻井过程中压力改变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固相颗粒侵入实验研究了钻井压力对固相颗粒侵入深度的影响。
    川西水平气井靶点高差对排液的影响
    周兴付, 邹一锋, 傅春梅, 杨功田, 刘永辉
    2012, 8(1):  33-37.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不断加大水平井开发力度,水平井气井逐渐增多,水平井井筒积液成为气藏水平井开发普遍存在的难题。应用水平井筒内流体由分层流向非分层流转变判别式,对影响水平段井筒携液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水平段井筒倾角越大、积液高度越高,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型更容易从层流转向非层流,水平段中的液体也就更容易被气流带出。虽然井筒倾角对气体临界流速的影响较小,但是井筒倾角越大,井筒内A靶点附近的积液高度越高,液体就更易被气流携带出水平段。通过实例分析也证明水平井AB靶点高差对气井排液有影响,B靶点比A靶点越高,越利于井底积液从水平段排出。
    高密井网钻井防碰绕障技术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LUD8173井为例
    文乾彬, 杨虎, 谢礼科, 周勇
    2012, 8(1):  38-42.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油田部署井网越来越密,在高密度的井网条件下,定向井和水平井钻进过程中防碰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采取有效的防碰技术是钻井施工成败的关键。LUD8173井是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一口典型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该井邻井数量多达十几口,防碰最近距离12.64m,靶前位移51.37m,防碰绕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对防碰邻井资料进行分析、模拟防碰数据、找出防碰技术难点和重点,优选出最佳防碰绕障方案、优化井眼轨迹设计、优选钻具组合和配合导向钻进技术,使得该井绕障顺利成功,井眼轨迹平滑,精确入靶,靶前距离50.03m,与实际相差0.15m。该井绕障成功,为相同类型绕障井防碰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有机硅醇在吐哈侏罗系探井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益寿, 黄承建, 马世清, 樊永宁, 李云志
    2012, 8(1):  43-46.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侏罗系探井上部地层粘土矿物含量高,下部地层泥页岩水敏性强、微裂隙和煤层发育,钻井过程中易发生起下钻遇阻、大段划眼等井下复杂。针对地层特点和钻井施工难点,在常规钻井液体系中引入有机硅醇后,钻井液润滑性和抑制性提高,井壁稳定能力增强。在温吉桑构造和红旗坎构造实施2口井,井下复杂减少,应用效果明显。
    沙丘14井钻井液技术
    张勇, 宋玉龙, 李跃明, 缪庆林, 盛飞龙
    2012, 8(1):  47-52. 
    摘要 ( )   PDF (4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丘14井是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北三台凸起的一口预探井,完钻层位为二叠系平地泉组,完钻井深3250m。针对二开井段八道湾组煤层的垮塌现象,通过提高滤液粘度、改善泥饼质量、增强封堵作用和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有效解决了垮塌现象。针对三开井段硬脆性泥页岩的剥落掉块,通过加强对硬脆性泥页岩层理和微裂缝的封堵、增强钻井液对硬脆性泥页岩中膨胀性粘土的抑制作用有效解决了其剥落掉块问题。二开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0.90%,最大井径扩大率5.69%。三开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5.58%,最大井径扩大率33.88%。全井无事故,电测成功率100%。
    吐玉克油田凝胶调剖体系评价研究
    周波, 吴振华, 刘全州, 刘富, 赵荣
    2012, 8(1):  53-57.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油藏原油相对较稠,井又深,地层非均性严重,注水开发时,出现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现象,且注入水的黏度远远低于油的黏度,导致推进不均匀程度加剧,致使低渗透层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开采,油井含水上升快,进入高含水期。为此对该区块开展了弱凝胶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对其化学性能和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能进行测试,从实验知,该凝胶成胶时间长和成胶强度小,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在一定压力下既能起到封堵作用改善吸水剖面,又能在后续水驱的作用下向深部运移驱油,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全直径物理模拟研究
    肖阳, 康博, 邓兴梁, 施英, 郭平
    2012, 8(1):  58-6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结构、流体性质复杂,造成其流动机理及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需要进行开发机理研究来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取得塔中Ⅰ号碳酸盐岩凝析气田露头岩心造缝造洞,采用现场取得的油气样进行配制,使用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设备进行了垂直衰竭、水平衰竭、注干气保持压力、注水保持压力、注干气吞吐、注水替凝析油的全直径岩心物理实验研究。实验根据缝洞型储层不同结构特征分类对比了各种开发方式对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对缝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北克下组油藏二次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于霞, 刘强, 王喜梅, 杨洪, 董兴旺
    2012, 8(1):  62-65.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高渗层层位不固定,隔层发育差,胶结疏松,油水粘度比高,井点损失多,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分区加密调整实施二次开发,主力小区六中北井区优化完善井网,采取不同油藏分类注水政策、精细注采调整,实现了油藏稳产。为克拉玛依油田其它油藏二次开发后的措施方案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带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喻莲, 赵伦, 陈礼, 汪伟光
    2012, 8(1):  66-69.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以井楼油田A区为例
    王静伟, 吉素华, 曲剑, 陈金锋, 李云
    2012, 8(1):  70-75.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泌阳凹陷井楼油田A区特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展了过热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首次利用CMG-STARS数值模拟软件,在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单井拟合好的基础上,对A区吞吐阶段的压力场、温度场、注采参数等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A区适合过热蒸汽驱提高采收率,过热蒸汽驱可使全区采出程度达到52.19%,比普通吞吐方案的采收率高出6.79%。
    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对比研究
    杨功田, 邹一锋, 周兴付, 傅春梅, 刘永辉
    2012, 8(1):  76-8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向井井筒结构复杂,井筒内气流携液困难。利用定向井模拟实验装置对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进行测试,将实验结果与液滴模型、Belfroid携液模型、液膜模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出的携液临界流量值比实验测试值大,Belfroid携液模型计算的携液临界流量值随井筒倾角变化趋势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对Belfroid携液模型中的携液临界流速公式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利用修正模型诊断的气藏定向井积液情况,其诊断结果与采取回声仪诊断液面的结果一致,证明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井底积液情况。
    存在井间干扰时的油藏压实和地面变形预测
    刘明娟, 林付利, 张保康, 蔡荣蔚
    2012, 8(1):  82-85.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开采引起的油藏压实和地面变形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录[1、2]、。多井开采较之单井开采更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是在单井引发油藏压实和地面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井开采引发的油藏压实和地面变形问题。通过对地面变形量的预测,作者希望能给作业平台优化设计,井网密度的合理布置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考虑到绝大多数油田都尽量增加日产量、提高采收率,这样就会加大地面变形的程度,因此对于井间干扰引起的油藏压实和地面变形预测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工艺设备
    根据生长过程中溶液硫离子浓度的变化测量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曲线
    赵波, 李冬菊, 贺承祖
    2012, 8(1):  86-89.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酸盐还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河水、地下管道和油气储层中。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腐蚀金属管线和污染环境。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的硫化氢可在环境治理中沉淀重金属离子。硫酸盐还原菌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密切相关,研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生长曲线可定量反映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规律。常用绝迹稀释法、镜下计数法1和浊度法测量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曲线。绝迹稀释法简便、准确可靠,但工作量和试剂耗费大,花费时间长。镜下计数法简便、快速,但不易将死菌和活菌区分开。浊度法简便、快速,但同样不能将死菌和活菌区分开,还不能区分硫酸盐还原菌与水中的其它细菌(如铁细菌或腐生菌)和难以用于混浊水样。本文提出根据生长过程中溶液硫离子浓度的变化测定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曲线。本法与浊度法测量结果类似,说明方法可行。本法比绝迹稀释法简便、快速。本法不受死菌和其它细菌的干扰和可用于混浊水样,比镜下计数法和浊度法优越。
    红台气田五层分压管柱研究与实践
    李军, 昌海泉, 蒋玉双, 金建国, 鲍黎, 陈涛, 许泽勇
    2012, 8(1):  90-93.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台气田属低孔、特低渗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纵向含气砂体叠置率高的特点,如采用前期成熟分压2层压裂管柱,完成5层压裂,需多次压井,施工周期长、储层伤害大,增产幅度有限问题,为此开展了一趟管柱分压5层先导性试验,即采用3级Y241+1级Y221封隔器组合,采用投球打开喷砂器凡事进行加砂施工,放喷结束后,逐级解封封隔器,分段解封管柱,下入生产管柱。该管柱在红台2-52井开展了先导性试验,顺利完成施工,增产效果良好。
    高温高压油藏丢手分层卡堵水工艺管柱的研究及应用
    岳九红
    2012, 8(1):  94-96.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一种卡堵水技术,主要针对深井、高温、高压的油井特点,通过采取丢手堵水方式、胶筒保护、优选耐高温高压材料等措施,有效的延长了封隔器封堵寿命,减少了换封作业次数,提高了封堵成功率,大幅度减少了堵水作业工作量。通过13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机械丢手封堵工艺管柱能够满足深井、高温、高压油井的封堵需要。
    浅谈燃气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张侃毅, 黄强
    2012, 8(1):  97-100.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让纳若尔油田所采用的压缩机均为大排量高转速压缩机,因此压缩机组的布置及管系防振设计是压缩机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大型燃气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提出机组布置和防振原则。
    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现状综述
    唐丽
    2012, 8(1):  101-108.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各采油厂、重油公司都是老油田,长期注入不达标污水,已经给油田造成巨大伤害,通过应用"油田污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处理技术"和配套处理工艺,使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达到注水水质标准、国家排放标准及回用锅炉水质标准;污水回用或回注,节约了淡水资源,利用了污水热能,降低了稠油开采能耗。本文对新疆油田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前后采出水处理现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