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12-10
    全选:
    ABSTRACTS
    2012, 8(4):  0-0.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八道湾组沉积微相与油气的关系
    德勒恰提, 黄伟强, 郑爱萍, 王威
    2012, 8(4):  1-6. 
    摘要 ( )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九区(以九6、九9区为重点)取芯段的分析化验数据,结合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八道湾组进行了小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特征综合分析研究,指出工区的沉积相类型属辫状河三角洲相,并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分析研究了沉积微相特征及与油气及产能的关系。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致密砂岩气勘探潜力与方向
    翟亚梅, 余水生, 张志更, 申英, 王志矿
    2012, 8(4):  7-11.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研究认为胜北洼陷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条件,即有利于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条件,气源条件,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及良好的圈闭保存条件。解剖北部山前带和丘东洼陷南斜坡已知致密砂岩气藏,对比表明胜北洼陷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以下特点:①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②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③气层具有含水率偏高、低压异常特点。储层非均质性、致密性和良好的封闭条件是影响该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胜北洼陷南部斜坡区及洼陷中央隆起,源岩与储集层配置条件优越,是寻找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域。
    断层破碎带结构特征的露头模式
    武刚
    2012, 8(4):  12-15.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是一个有宽度的“带”,但一般对其简化为“线”、“面”处理,因此断层破碎带的结构、性质、纵横向变化的研究较欠缺。笔者通过在胶莱盆地、鲁西隆起、南华北盆地等张性断裂发育区进行露头剖面描述工作,对不同级别断层的断距、断层破碎带等考察,对其厚度、宽度和发育产状等进行丈量,对断层破碎带进行纵横向追踪。认识到无论断层的性质、规模如何.在露头上都以破碎带接触。由于断层的性质不同,断层破碎带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断层的规模不同,破碎带的宽度不一,小至1米之内,大至上千米。在详细观测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破碎带完整的结构特征露头模式,对断块油田地下断层破碎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TZ气田石炭系含砾砂岩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成荣红, 刘慧, 徐文盛, 杨斌, 杨勇
    2012, 8(4):  16-21. 
    摘要 ( )   PDF (2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储层特征总结出储层分类标准,利用多井对比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Z气田石炭系含砾砂岩段岩石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并发育有较多的微裂缝;孔隙结构类型主要发育中孔中粗喉型和中小孔中细喉型。从纵横向和平面上的储层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储层类型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总体表现为中等一差储层特征。
    离柳矿区柳林区山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煤层气成藏期次
    张文忠
    2012, 8(4):  22-25. 
    摘要 ( )   PDF (1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段,分为离石和柳林两个区,总面积1640km2,其中柳林区面积1340km2。柳林区是我国目前中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为确定柳林区山西组煤层的生烃时间和煤层气成藏期次,采用包裹体测试技术对该区山西组主力煤层项板、夹矸及煤岩方解石脉中的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包裹体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综合分析认为:中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是柳林区山西组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
    辽东湾地区东二段和东三段地层界线的厘定及其勘探意义
    张若祥, 刘士磊, 刘志刚, 庞晓军
    2012, 8(4):  26-3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在辽东湾地区如何以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岩性、电性特征及其对比关系;建立古生物组合鉴别特征。总结不同古地理演化对生物地层的影响;认清研究区内各基本地层单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在三维空间内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地层的正确对比关系,解决了东营组内部地层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地层与油气分布关系,为今后的地层研究及相关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老区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530井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林军, 邱争科, 袁述武, 张有印, 扎依达·艾合买提
    2012, 8(4):  32-34.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属性不仅在碳氢检测、储层参数预测中广泛应用,而且在沉积环境解释中也得到良好的应用川。在530井区克下组油藏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多种属性。选取对砂砾岩沉积和储层特征反映最敏感的属性进行预测。结合530井区克下组油藏丰富的穿层井资料,预测扩边区有利相带分布及砂体展布规律。利用地震预测和井资料两种方法相互验证,为老区滚动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保障。
    低阻稠油层测井识别方法应用研究
    徐传艳, 王绍忠, 李发烜, 郑佳奎
    2012, 8(4):  35-38.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鲁克沁地区低阻稠油层测井识别困难的情况,展开了低阻稠油层成因分析,储层岩性和物性变化是形成层阻稠油层的内因,而鲁克沁稠油特殊的成藏机理是形成低阻稠油层的外因。利用常规组合测井数据,建立了正态分布法、双电法、双孔隙度重叠法等测井识别方法。应用效果表明,该套方法对鲁克沁地区稠油层测井解释符合率有显著提高。
    油气开采
    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在西南油气田的应用
    林晶, 王新, 于洋飞, 胡新兴
    2012, 8(4):  39-43.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分支井技术作为提高油气开采综合效益的有效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经过持续多年的研究攻关与现场试验,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已配套成熟。本文主要结合西南油气田首次利用上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支井工具完成的两口TAML4级分支井,对西南油气田分支井施工工艺以及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TAML4级分支井钻完井工具进行介绍。
    风南8井泡沫钻井实践与认识
    周鹏高, 李亚双, 杨虎, 甘一风, 孙维国
    2012, 8(4):  44-47.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加快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风南8井的勘探进程,结合该井的地质特点,在二叠系风城组3629.0~4257.07m井段实施了泡沫钻井。泡沫钻井前对风南8井井眼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泡沫钻井井筒流场进行了模拟,优化设计注入参数。根据井筒流场模拟结果和现场施工对泡沫性能的要求,通过室内试验优选泡沫基液配方。风南8井泡沫钻进至井深4257.07m结束,进尺628.07m,机械钻速比常规方式提高4.8倍,并减少了钻头用量,提高了钻井时效,创造了国内陆地泡沫钻进的最深记录,为国内深井应用泡沫钻井技术积累了经验。
    聚合物驱注入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谢晓庆, 张贤松, 冯国智, 何春百, 王芝尧
    2012, 8(4):  48-51.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入压力上升是聚合物驱水井最重要的动态变化,但是在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一些注聚井的注入压力会发生异常,注聚后注入压力会上升几十个兆帕,这会造成计算的不收敛,计算中断,从而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评价和开发指标的预测。为此,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利用渤海A油田的地质模型,研究了注入压力与渗透率、传导率、射孔因子、PI指数等参数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最终提出了解决数值模拟中遇到的注入压力上升过高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超深超薄砂岩油藏双台阶水平井调剖选井及实施工艺
    王陶, 周代余, 唐永亮, 乔霞
    2012, 8(4):  52-58.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薄砂层油藏为中孔中低渗层状边水油藏,包含两套超深超薄含油砂层,整体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采井网开发。通过储层物性、新钻井水淹状况、示踪剂、水驱前缘、水平井吸水剖面、数模层间产吸剖面及剩余油预测综合分析,表明薄砂层油藏近年来层间矛盾开始显现。深入分析该油藏8口合注双台阶水平井的调剖需求与注水能力的匹配性、注水量稳定性、井组内油井受效及增油量预测、作业风险等,优选出了物性和连通性较好、层间水淹差异较大的调剖井,初选调剖剂及工艺方案,提出调剖资料录取要求和效果评价方法,为下一步开展水平井调剖先导试验及跟踪评价奠定了基础。
    羧甲基压裂液在苏XX—X—X井的应用
    刘志良, 柯学, 蒋西平, 段文广
    2012, 8(4):  59-63.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羧甲基压裂液的特点及部分室内评价实验,该体系具有用量少,残渣含量低、携砂性能好,破胶彻底易返排等优点,可以满足苏XX井区储层压裂地质特征的要求。该体系在苏XX—X—X井成功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无阻流量为储层物性相近的邻井的2.98倍。
    油田内源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
    陈爱华, 吕秀荣, 于娟, 帕提古丽, 李敏香
    2012, 8(4):  64-67.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油田试验区块的地层条件,选用长600mm,内径52mm岩心进行物理模型实验,直接加入激活剂厌氧培养,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试验,评选出适用于试验区块的激活配方,试验证明W4复合激活剂较常规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2.0%。将此配方应用试验区块2个井组:8—10和6—3井组进行矿场试验,只加入激活配方,其中14—3采油井施工前地层采出液中有益菌群反硝化菌2.0×10^3个/mL,烃降解菌2.0×10^2个/ml,产甲烷菌群6.7×10^2个/mL,措施后60天采出液中反硝化菌达2.0×10^7个/mL,烃氧化菌2.0×10^7个/ml。产甲烷菌群2.0×10^7个/mL。有害菌群施工前铁细菌2.0×10^4个/mL、硫细菌5.0×10^4个/mL、硫酸盐还原菌个/mL,到措施后66d铁细菌50个/mL,52d测定硫细菌100个/mL,在施工52d后地层采出液中已监测不出硫酸盐还原菌。施工后6口采油井原油产量由试验前的平均产油量7.2t/d,增加到13.8t/d,施工后采出液含水明显下降。W4复合激活剂应用于矿场试验,起到了激活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吐哈油田核磁共振录井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方法浅谈
    代国祥, 谷会霞, 魏玉堂, 张琛逸, 李振权
    2012, 8(4):  68-76.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录井分析技术在吐哈油田投入使用以来,应用效果一直较差,为了弄清楚核磁共振物性分析准确性的原因,我们作了一系列基础平行实验,对核磁共振分析参数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对山前带不同区块、不同岩性的岩屑、岩心样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如不同扫描次数、样品浸泡后的放置时间等十大主要因素影响核磁共振录井分析的准确性,并针对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化学防砂方式优选研究与应用
    朱春明, 王希玲, 张海龙
    2012, 8(4):  77-80.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外化学防砂方式优选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能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应用,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综合考虑化学防砂方式优选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综合考虑泥质含量(粘土和微颗粒矿物成分)、油层有效厚度和油层温度等影响因素,建立了一套化学防砂方式优选的设计图版,通过这套设计图版可以优选目标井、目标区块的化学防砂方式,为化学防砂方式优先提供了理论支持。
    超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李永寿, 郑华, 鄢宇杰, 王洋
    2012, 8(4):  81-84.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对于常规油藏,超低渗透油藏具有特殊的开发规律,其实质是渗流规律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了“毛细管平衡法”与“压差-流速法”的优点,采用自制的“一端毛细管平衡法”装置确定了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和拟启动压力梯度,以保证驱替渗流曲线的完整性。
    稠油水平井高温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
    赵玲莉, 王晓惠, 李得志
    2012, 8(4):  85-90.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水平井井间汽窜问题,研究了两种耐高温的化学封堵剂,其中高温化学凝胶剂交联反应温度70~150℃,成胶时间3.5~12h可调,在室温、170s-1下粘度为70.0~120.0mPa·S,成胶后粘度在3000—25000mPa·S之间(室温-120℃);高温的高强度树脂堵剂交联反应温度80~200℃,成胶时间4.0~20h可调,在室温、170s-1条件下粘度为6.0~20.0mPa·S,成胶后堵剂的弹性模量G值在14000Pa~65000Pa之间,温度越高,G值越大,在120℃高温环境下稳定存在6个月以上。2010年在重32井区齐古组油藏选取4口水平井,采用室内研制的高温化学封堵剂以及配套的水平井调剖工艺对其实施了高温调剖作业,有效的封堵了汽窜通道,改善了吸汽剖面,提高了水平段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油气藏用微乳剂性能研究
    周承强, 李升军
    2012, 8(4):  91-93.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乳剂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小低渗储层伤害,提高采收率。对微乳剂的主要性能及对亲水亲油岩芯润湿性的改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微乳剂体系稳定,能与水互溶且有一定的溶油能力;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表面张力小于30mN/m;微乳剂能改善亲水亲油岩芯润湿性为中性-弱亲水(65°〈接触角〈90°),降低多孔介质中毛管渗流阻力;微乳剂与压裂液复配,不会降低压裂液成胶粘度,破胶后表面张力降低,有利于破胶液返排。
    工艺设备
    供热站软化器再生工艺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唐华, 张建萍
    2012, 8(4):  94-101.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供热站软化系统的流程分析,提出并设计软化器再生工艺改造方案,经现场实施验证,再生空气替换再生水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从再生时间、运行周期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酸性水汽提装置垢污成分及生成原因
    地力拜·马力克, 孔祥军, 李磊, 马玲
    2012, 8(4):  102-105.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分析方法、对酸性水汽提处理装置塔盘垢污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垢污主要由碳粉、硫化物、金属腐蚀物以及石油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碳氢类有机化合物在塔体中能与许多酸性物质(如硫化物、氨氮化合物)反应生成胶状物,与碳粉、催化剂粉、金属硫化物及其他粒子相互吸附、粘连、包裹和聚集而引起结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化学清洗剂配方的研制,达到了较好的清洗效果,现场模拟清洗垢污试验,清洗率可达到80%以上。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防垢、阻垢、除垢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环保型无机复合缓蚀剂在油田水中的应用
    谢春, 赵佳丽
    2012, 8(4):  106-108.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失重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乌洛托品、硅酸钠和亚硝酸钠在高矿化度模拟油田水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和HEDP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及乌洛托品复配效果最佳。这类缓蚀剂低毒、环境友好、价廉,故有实际应用价值。讨论了有关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