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12-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14, 10(4):  0-0. 
    摘要 ( )   PDF (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在五2东克上组扩边中的应用
    王辉, 解克萍, 胡戈玲, 冯宁
    2014, 10(4):  1-5. 
    摘要 ( )   PDF (2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资料与含油气性分析了五2东克上组地层特征,并对克上组5个砂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据含油气情况将砂层合并为T2k25、T2k23+4、T2k21+2三个砂层组反演预测和沉积相分析,认为克上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控制下的优质砂体展布与富油气带密切相关,2013年五2东难采储量区方案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验证了相控储层与油气,在此基础上预测各层砂体的下步有利滚动扩边区.
    吉7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藏新发现
    王菁, 陈春勇, 向辉, 王震, 岳红星, 张丽霞
    2014, 10(4):  6-10. 
    摘要 ( )   PDF (1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发现,吉木萨尔凹陷吉7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由于地层向东逐渐抬升并受到剥蚀而形成地层圈闭.八道湾组底部砂层发育并与下覆梧桐沟组地层直接接触.芦草沟组烃源岩在流体势的作用下侧向运移并在断裂沟通下油气垂向运移,在梧桐沟组聚集成藏,由于八道湾组地层直接覆盖在梧桐沟组之上加之断裂沟通,形成八道湾组新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82井区逆掩推覆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刘凡瑀, 陈如鹤, 廖伟, 方斌
    2014, 10(4):  11-13. 
    摘要 ( )   PDF (1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82井区在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挤压作用影响下,东部斜坡区发育克82井东1、2号断裂带两条逆掩推覆断裂,沿P1j2地层层间由南向北推覆,侧向推覆距离较长,对下部油气起到有效的封盖作用.该区域油源充足,断裂带处于油气优势运移范围内,P1j21-1-p1j21-2砂岩储层物性情况良好,易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具有勘探价值.
    东营凹陷裂缝输导体系输导能力评价
    宁方兴
    2014, 10(4):  14-19. 
    摘要 ( )   PDF (2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的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中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超压封闭系统内,大多不与储集层直接接触.本文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明确了东营凹陷存在裂缝输导体系.东营凹陷的泥岩裂缝受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控制,在二者的耦合区,易于形成裂缝和微裂缝.根据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和形成条件,建立了裂缝输导体系输导能力量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岩性圈闭合油性进行钻前定量预测.该成果对于陆相断陷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
    基于叠前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检测
    张琪, 刘俊田, 蒲振山, 王凌云, 李玉娟
    2014, 10(4):  20-23. 
    摘要 ( )   PDF (16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吐哈盆地小草湖洼陷红台含油气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的致密性及其与叠前反演的相关性,对该地区储层进行叠前反演的可行性论证,采用处理、反演一体化方式,以保证道集数据相对振幅不受破坏,为保持资料的原始属性,采用保幅处理,并且对钻井资料进行处理,通过横波资料和基于岩石物理的横波求取办法,基本解决了该地区井的横波问题,同时通过岩石物理分析获得了识别岩性和流体的敏感参数,对预测有效储层及其含油气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研究,落实了该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及其含油气性的平面展布,为勘探部署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覆盖密度对准东致密油藏成像响应的影响
    王正军, 秦鑫, 夏建军
    2014, 10(4):  24-27. 
    摘要 ( )   PDF (2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勘探起步较晚,相关的采集方法研究还是空白,根据以往地质分析,盆地主要发育以二叠系咸化湖盆沉积的白云岩及白云石化岩类为主的碳酸盐岩致密油藏,埋深大于3000米,主要“甜点”区为溶蚀孔发育型和裂缝-孔隙型两类[1][2].以往以构造勘探为目标的大面元、低覆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致密油气藏对振幅、相位及裂缝、小断块的分辨能力要求,本文以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地区开展的高密度采集试验实际资料为基础,从叠前偏移角度分析覆盖密度与成像响应之间关系认为,面元一定情况下,增加覆盖密度有利于提高成像精度,且存在覆盖密度变化拐点,该拐点是采集设计确定覆盖密度的底限.
    测井曲线归一化对地震反演的重要意义
    刘邦兴, 许学龙
    2014, 10(4):  28-31. 
    摘要 ( )   PDF (1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数据给我们提供了地下地层的岩性信息,但是在生产工作中它受到泥浆、井径和仪器等测量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井之间同一类型的测井数据的刻度有差异的情况.因此测井曲线就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参与地震资料的反演工作,否则会影响地震反演的结果.用实例说明了地震反演过程中测井曲线归一化的重要意义.
    新疆油田中拐凸起不下技套探井钻完井技术
    刘志良, 谢建安, 曹光福
    2014, 10(4):  32-36. 
    摘要 ( )   PDF (1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充分分析中拐凸起邻井地质资料和实钻情况后,针对井下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制定预防措施,优化井身结构,优选钻头,强化工程技术措施,优化钻井液体系,细化钻井液措施,3500m左右的探井实现了二开安全顺利完井,钻井周期缩短45.28%,平均机械钻速提高47.58%,复杂时率降低为零,井径规则,电测一次成功率100%,提速增效成果显著.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超深井非常规井身结构应用
    石建刚, 杨虎
    2014, 10(4):  37-40. 
    摘要 ( )   PDF (6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背斜中、上组合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下组合压力系统不明,井身结构设计难度大;储气库建设增加了钻完井难度.为了确保大丰1井实现勘探下组合的目的,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并结合区域钻井情况,井身结构存在4个必封点及1个风险点,首次在新疆油田设计了非常规井身结构.为了降低钻完井难度,将井位移出储气库库区通过钻定向井的方法实现地质目标.实钻表明,非常规井身结构能够满足南缘超深井及复杂多压力系统下的安全钻井要求,对新疆油田复杂深井超深井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气开发
    准噶尔盆地低渗砾岩油藏难采储量动用研究与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杨丽, 韩甲胜, 高蓓, 向小玲, 邱争科
    2014, 10(4):  41-45. 
    摘要 ( )   PDF (1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难采石油地质储量资源丰富,占总储量百分数接近39%,主要以低渗砾岩油藏为主.难采储量分散、地质条件复杂、油井产量低且递减快、开采效果差、开发程度不高.本文以五2东克上组低渗砾岩油藏为例,以该油藏实施效果为依据,深入研究了低渗砾岩油藏难采储量区块地质特征,总结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对策和增产措施,形成了一套适合准噶尔盆地低渗砾岩油藏难采储量区块开发技术对策,为后期低渗砾岩油藏难采储量区块动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依据.
    曲流河砂体刻画及内部构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会卿, 邹拓, 王少波
    2014, 10(4):  46-49. 
    摘要 ( )   PDF (1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沉积、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曲流河废弃河道及点坝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探索性地开展了曲流河单砂体刻画;应用密闭取芯资料进行岩电交互分析,建立起侧积泥岩识别模式,并依据对子井公式计算出侧积泥岩产状.研究表明,侧积泥岩的倾角θ约为3.47°,倾向指向废弃河道的外法线方向,泥岩夹层纵向下延伸到砂体底部的2/3处.通过对点坝砂体进行含油饱和度测试,发现侧积泥岩上部为剩余油富集区.根据以上成果制订合理的挖潜技术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比例对支撑剂回流及缝内分布影响研究
    王雷, 张士诚
    2014, 10(4):  50-52. 
    摘要 ( )   PDF (11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压裂施工后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时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掌握了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比例对支撑剂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中粒径支撑剂所占比例增加,支撑剂回流量逐渐增加,但裂缝内支撑剂分布状况逐渐变好,综合考虑支撑剂回流量及裂缝内分布状况,中粒径支撑剂在大、中、小三种粒径支撑剂组合中比例不应低于1:10:1.
    配制水质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
    孙先达, 曹瑞波, 王田甜, 李宜强
    2014, 10(4):  53-57. 
    摘要 ( )   PDF (2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配制水质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等粘条件下,污水聚合物体系与油层配伍性好,注入能力强,聚驱采收率提高值高于清水聚合物体系2.2-4.6个百分点,聚合物用量高出清水聚合物体系74%.虽然采用污水配制聚合物方式聚合物用量大,但将将油田采出污水作为配制聚合物用水,既可解决配制水来源,又可避免采出污水外排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深层稠油油藏常温注水试验效果评价——以昌吉油田吉008试验区为例
    罗鸿成, 梁成钢, 单国平, 郭智能, 许学龙
    2014, 10(4):  58-61. 
    摘要 ( )   PDF (15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昌吉油田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稠油油藏探明石油储量超过7000万吨,油藏埋深1317.0m~1775.0m;平均地层原油粘度458.3mPa·s;20℃时,平均脱气油相对密度0.9276g/cm3;属于普通稠油—特稠油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油藏开发的成功先例可供借鉴,因此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至关重要.2011年9月开辟吉008常温水驱试验区,通过近3年注水试验,取得很好的注水效果.确定该油藏地面原油粘度小于1850mPa·s区域可以采用常温注水开发,预测水驱采收率可达20%.
    一种新型酸基粘弹性压裂液的研究及应用
    郑华, 李永寿, 贺正刚, 鄢宇杰
    2014, 10(4):  62-65. 
    摘要 ( )   PDF (2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低渗透、难动用储层的开发效益,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发改进了酸基粘弹性压裂液体系,它以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为稠化剂,通过在酸液中交联得到酸基清洁液压裂液体系.该体系继承原有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优点,且根据酸岩反应进程实现自主转向酸压,真正实现了低渗透储层的深度改造.
    有机累托石及其胶体化学性质探讨
    杨鸿剑, 汪昌秀, 梅宏
    2014, 10(4):  66-70. 
    摘要 ( )   PDF (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累托石是一种晶体结构特殊的粘土,它是一种由类蒙脱石层和类云母层构成的1:1规则间层矿物,其矿物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层间吸附性、阳离子交换性及造浆性能,并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性能.有机累托石的XRD、差热分析及配浆性试验表明累托石有机化处理后,可用于油基钻井液.
    让纳若尔油田转向酸化液研究
    何志刚
    2014, 10(4):  71-77. 
    摘要 ( )   PDF (2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增注的重要手段.酸化施工成功的关键是在整个产层均匀布酸,转向是解决均匀布酸的唯一途径.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在酸化过程中,由于酸与储层岩石反应产生大量酸蚀蚓孔,进一步加大了储层间的渗透率差异,使碳酸盐岩储层的转向相比于砂岩储层来说更为困难.让纳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烈,上述情况尤为严重,常规基质酸化效果不好.本文研究出一种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酸化液体系,该体系具有配制简单,不伤害储层,可自动转向和缓速等优点,适合于让纳若尔地层.
    工艺设备
    风城超稠油掺稀预处理工艺研究
    吴梅, 张海兵, 马忠庭, 韩云
    2014, 10(4):  78-81. 
    摘要 ( )   PDF (1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对掺稀前后风城超稠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脱水、脱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有利于风城超稠油脱水、脱盐,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种类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影响,风城超稠油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注水量5-8%,破乳剂KR-41的用量50-100 μg/g,混合强度5min,石脑油掺稀比例为5-10%,电脱盐温度130℃,电场停留时间不小于30分钟.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风城超稠油经预处理后可达到脱后原油含水不大于0.5%、盐含量不大于3 mgNaCl/L的要求.
    呼图壁储气库微地震监测系统设计及配套工艺研究
    张国红, 庞晶, 蒲丽萍, 祝万斌
    2014, 10(4):  82-86. 
    摘要 ( )   PDF (16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保储气库长期安全平稳运行,对储气库内断层、盖层及井筒进行微地震实时监测.微地震监测对象主要为储气库密封性、内部温度压力、气液界面及流体运移等.通过微地震监测识别可能引起储层分区或流动通道的断层或大裂缝,掌握气藏内部变形机制、传导性裂缝和再活动断裂构造形态信息,以及流体流动的分布和压力前缘的移动状况,从而为储气库生产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了微地震监测基本原理方法、呼图壁储气库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现场实施的配套工艺技术.
    膨胀尾管悬挂器在哈国热德拜油田水平井的应用
    杨睿, 罗亮, 沈春林, 邹新国
    2014, 10(4):  87-89. 
    摘要 ( )   PDF (16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热德拜油田位于该国曼格什拉克半岛西部,2014年甲方决定尝试在该油区使用三开井身结构,完井采用膨胀尾管悬挂筛管技术,并由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提供工具技术服务.目前在该油田成功进行了8口井的施工作业,尾管下入成功率及坐挂脱手成功率均达到100%.现场应用表明,工具入井安全可靠,中途不会意外坐封且操作简单,并可为后期采油工艺提供有利的井眼条件,不仅弥补了二开井身结构的缺点并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固井后期环空出水等复杂问题.通过对膨胀尾管悬挂器的结构原理、施工工艺及现场应用的研究,分析了该工具及工艺的特点及优势,并为今后国内水平井膨胀尾管悬挂完井技术发展提供经验.
    直连式特殊油管螺纹的研制
    王海涛, 黄建波, 高亮, 刘宪朝, 申玉壮
    2014, 10(4):  90-92. 
    摘要 ( )   PDF (1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单井筒多管柱结构在水平井开发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内、外接箍连接型式的油管,因其存在明显的变径,已逐渐不能满足复杂的井下作业要求.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无变径特殊油管螺纹连接形式,该结构不同于接箍连接的变径连接型式.通过对设计螺纹的连接性能进行相应的试验,证明该特殊油管螺纹的连接强度、密封性能均达到设计、使用及标准的相关要求.直连式特殊油管螺纹的研究与设计,为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柱结构,也为井筒内下入多管柱作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燃气注汽锅炉烟气冷凝防腐策略研究
    宋佳, 李强, 周勇, 李鹏, 汪洋
    2014, 10(4):  93-96. 
    摘要 ( )   PDF (16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2013年新疆油田对9台燃气注汽锅炉实施了烟气冷凝技术改造,改造后烟气温度降至40-50℃,锅炉热效率平均提高10%,节能率达到9.3%以上.实现了国内首次应用烟气冷凝技术改造油田注汽锅炉,将冷凝式锅炉应用于稠油热采.为了保证烟气冷凝技术在油田注汽锅炉上安全应用,在技术研发阶段解决换热器防腐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由于烟气冷凝过程中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会溶解于冷凝液中,造成酸性腐蚀且不可避免.腐蚀严重会影响到冷凝装置的正常运行,缩短其使用寿命.为了解决酸性腐蚀问题,通过腐蚀数值模拟和腐蚀试验,制定出相应的腐蚀策略、优选出性能较好的防腐材质成功解决了腐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