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6-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15, 11(2):  0-0. 
    摘要 ( )   PDF (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储层控制因素及分类评价
    王辉, 冯宁, 吉旭慧, 李春香
    2015, 11(2):  1-6. 
    摘要 ( )   PDF (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控制因素包括古构造背景、沉积相带、成岩作用类型及古地温场等因素,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纪同沉积断裂发育,断裂对扇体的控制作用明显,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体的发育与分布,其次,沉积微相控制着油气藏储集体的规模.基于研究区近30口的取心井岩心、录井及测井数据,运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开展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风城组、佳木河组等层组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压汞参数、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结构研究及描述,建立了适合研究二叠系碎屑岩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气层识别
    刘行军, 刘颖卓, 金小慧, 王高科, 李海龙, 王哲峰
    2015, 11(2):  7-11. 
    摘要 ( )   PDF (2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基础之上,将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溶蚀孔洞型、裂缝型、溶蚀孔洞—裂缝型、洞穴型、洞穴—裂缝型储层5类.并对这5类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做了总结,分析认为溶蚀孔洞型、溶蚀孔洞—裂缝型储层含气性最好.针对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气层识别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4种识别气层的方法,应用效果表明,单因素测井参数交会图识别气层能力有限,复合参数交会图能够较准确的识别出气层,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渭河盆地固市凹陷烃源岩及生物气资源评价
    陈五泉
    2015, 11(2):  12-16. 
    摘要 ( )   PDF (1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沉积及有机地化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渭河盆地固市凹陷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生物气烃源岩的地质及地化特征,借鉴柴达木盆地技术经验评价了生物气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指标及烃源岩标准,其结果是:①张家坡组烃源岩以浅湖-较深湖相的暗色泥质岩为主,分布广厚度大,是渭河盆地最好的烃源岩;②烃源岩有机碳(不可溶)平均质量分数0.49%,总有机碳(不可溶和可溶)质量分数1.76%,有机质丰度高,属于好烃源岩标准;③有机质类型以Ⅱ1腐殖腐泥型和Ⅰ腐泥型为主,为较好-好的类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0.54%,热演化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以生成生物气为主,且具有水溶生物气特征.利用生气率法和生聚系数法计算固市凹陷张家坡组生物气总生气量为23.61×1012m3,总资源量为5460× 108m3,评价表明固市凹陷具有较大的生物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
    准噶尔盆地腹部夏盐凸起三工河组成藏模式研究
    高宇慧, 庞瑶, 谭建华, 张永波, 刘明杨
    2015, 11(2):  17-20. 
    摘要 ( )   PDF (1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北部侏罗系三工河组多口井试获工业油流,表明该区良好的油气滚动勘探潜力.运用多条地震剖面、多口井的测井曲线及岩心资料对三工河组的断层特征及沉积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合探井、评价井及开发井的试油、试采资料认为:夏盐凸起西部发育一近南北向的低幅度鼻状构造,其核部被近东西向及北东-南西向断裂相互切割,形成多个断块、断鼻构造;沉积微相揭示研究区为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成藏模式主要为“低凸断控聚集”成藏.基于以上认识,总结夏盐凸起的侏罗系油藏主控因素,并为夏盐凸起南部的勘探评价的提供了理论指导.
    浅层反射静校正法在准噶尔盆地巨厚沙漠区的应用
    孔凡勇, 苏卫民, 张秀丽, 王利业, 李见, 许文斌
    2015, 11(2):  21-24. 
    摘要 ( )   PDF (1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大沙漠区,折射波非常不稳定,导致常规基于初至的静校正方法效果不佳.在该区的生产单炮上可以采集到清晰的浅层反射波,为使用反射波进行静校正提供了较好的资料基础.浅层反射波静校正一般采用叠加法或拟合法,这两种方法不适合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剧烈起伏的大沙漠区.为解决该区静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将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为炮检点的单程旅行时的方法,再通过沙丘曲线将分离出的炮检点时间转换成低降速带厚度,即可计算出静校正量.通过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沙漠区进行试用,效果比较理想.
    地震属性奇异值分解法降维的应用
    刘邦兴, 曾良雄, 岳红星
    2015, 11(2):  25-27. 
    摘要 ( )   PDF (1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震属性领域中,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可达上百种,大多情况是凭解释人员的经验来完成地震属性挑选的,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人为因素也难以避免,为解决这一困难,需要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地震属性领域.数据降维就是数据挖掘的一种,本文将奇异值分解降维方法应用到地震属性降维中,通过与钻井、试油的对比结果来看,在储层含油气预测方面数据降维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高频拓展处理技术在港东二区五断块的应用
    张会卿
    2015, 11(2):  28-31. 
    摘要 ( )   PDF (15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东二区五断块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厚度薄,常见砂泥交互沉积,常规地震资料分辨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构造和储层研究需要.而反褶积处理方法由于受地震子波求取的不确定性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高频拓展处理技术采用压缩子波的途径,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原始地震数据的时频特性和相对振幅关系,层间反射细节得到丰富.经已知井验证吻合程度较高,为砂体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水平井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鄢菲
    2015, 11(2):  32-34. 
    摘要 ( )   PDF (1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水平井在辽河油田油气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前期地震资料分辨率不高、地质体预测精度不够、水平井轨迹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部分水平井低产低效.本文通过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水平井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实例,初步探讨低产低效水平井综合治理的一个工作方向.
    油气开发
    G33S型抗盐水泥浆固井技术在吐哈盐(膏)层的应用
    王学成, 南鑫, 陈杰
    2015, 11(2):  35-39.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西部的雁木西、神泉、葡北等区块的第三系的N1t、Esh地层含有大段的盐膏层,钻井液滤液的总矿化度分别高达280000ppm、80000ppm、45000 ppm.固井注替过程中钻井液混在水泥浆中,致使水泥浆结构力瞬间增大,易导致固井泵压过高,甚至造成“灌香肠”的恶性事故;而顶替到位的水泥浆与虚泥饼接触,水泥浆长期不凝固.2007年7月开始,为了提高盐膏层固井质量、降低盐膏层固井成本,研究开发了以固体抗盐降失水剂G33S为主的新型抗盐水泥浆体系.截至到2009年,吐哈油田G33S型抗盐水泥浆固井23井次,固井合格率提高到了100%,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固井费用大大降低,得到了甲方的好评.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致密油水平井固井技术探讨
    陈亮, 刘灵, 戴勇, 武琳娜
    2015, 11(2):  40-43.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从完井管柱下入、水平井固井水泥浆及配套固井技术等几方面开展软件模拟分析,配方优化研究,配套固井技术优选等致力于解决吉木萨尔致密油区水平井固井的主要技术难题,经现场应用验证,形成适用于该区块的水平井固井技术.下套管前充分循环洗井并最终采用三扶正器通井保证井眼稳定、顺畅、平滑;造斜段、水平段套管串合理安放刚性扶正器特别是滚轮扶正器有利于有效提高套管居中度及降低套管下入摩阻;通过优化固井施工参数,采用变排量注水泥及替浆,改善注替流态,辅助采用除油前置液及套管漂浮技术有利于提高顶替效率;弹性颗粒加入水泥浆配方进一步增加水泥石弹性韧性,有利于在保证强度要求下降低水泥石弹性模量,适应大型压裂对水泥石强度及韧性要求.
    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流变特性及管输结蜡淤积规律研究
    魏立新, 徐英琪, 乐昕朋, 王志华
    2015, 11(2):  44-49. 
    摘要 ( )   PDF (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高浓度聚合物驱作为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聚合物驱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也使采出液的流变特征及其混输管线的流态、淤积规律等均发生较大改变,给地面原油处理、加工及集输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以大庆萨北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开发区块为研究对象,对含聚浓度不同的采出液进行测试,明确了其粘温特征、粘弹特性及低温流变性.通过理论预测和室内模拟实验明确了温度、含聚浓度及流速对集油管道淤积结蜡规律的影响,淤积速率随着温度、流速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含聚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监测清管周期的变化规律,对理论蜡沉积规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复合驱试验区剩余油研究
    肖春林, 韩甲胜, 吴让彬, 萨如力·草克提, 元帅
    2015, 11(2):  50-53. 
    摘要 ( )   PDF (16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试验,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也是我国砾岩油藏复合驱首个工业化试验.油藏经过50多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高(38.9%),油水分布复杂,为确保试验成功,剩余油分布研究至关重要.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对试验区剩余油进行了研究,为复合驱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水对轮南油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实验研究
    徐云林, 陈星星, 周耐强, 辛翠平, 孙冬
    2015, 11(2):  54-60. 
    摘要 ( )   PDF (2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对于注入水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规律的研究,目前大多在室内常规条件下进行,且各油田研究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采用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选取产层岩心,在产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模拟不同水驱倍数对属于典型中孔中渗的轮南油田TI油组进行了多倍注水驱替实验.通过电镜扫描、压汞毛管压力测试等手段,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表明:长期水驱会导致储层岩心内部孔喉网络发生变化,粘土矿物发生运移,孔喉半径变小,微观物性变差,储层产油能力降低,且随着水驱倍数不断增大,岩心微观物性变化越大,产油能力降低越明显.
    深部调驱技术在砾岩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深部调驱试验为例
    袁述武, 韩甲胜, 萨如力·草克提, 袁帅, 沙荣
    2015, 11(2):  61-65. 
    摘要 ( )   PDF (1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调驱技术是以深部调剖为主,在“调”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驱”的效果,并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局部区域注入水沿高渗通道窜进明显.为了进一步保障水驱开发效果,2010年开始在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开展了9个并组的深部调驱试验,形成了砾岩油藏深部调驱选区选井原则、配方体系研究、数值模拟技术、注采跟踪调整等核心配套技术.试验表明,深部调驱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砾岩油藏开发效果,实现提高采收率5%左右的目标.
    缝洞型凝析气藏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机理研究
    康博, 卢立泽, 邓兴梁, 熊钰, 何巍
    2015, 11(2):  66-69. 
    摘要 ( )   PDF (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凝析油采出的数学理论模型,以及凝析气典型PR状态方程,建立静态零维模型,并通过数模软件的相态软件包对缝洞型凝析气藏进行注气吞吐模拟,研究了注入气组成、注气时机以及注气量对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大反凝析压力之前注气效果更佳,且越早注气越好;注气量越大效果越好,注气量过小反而将增大反凝析损失;注入气降低反凝析液量和露点压力有利于成功的注气吞吐.
    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为例
    韩甲胜, 向小玲, 吴让彬, 方志斌, 李斌
    2015, 11(2):  70-76. 
    摘要 ( )   PDF (2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好多火山岩油藏已投入开发多年,由于火山岩油藏储层非均值性强,且裂缝及其发育,使得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难度大,注水效果差,注水开发对提高油藏采收率作用不大,所以90%以上的火山岩油藏都采用衰竭式开发.新疆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藏,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储量规模上,均在我国火山岩油藏中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新疆准噶尔盆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实例,深入研究分析了火山岩衰竭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表现及产能受控因素,为类似火山岩油藏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出砂井治理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刘新锋, 张海龙, 高彦才, 胡泽根
    2015, 11(2):  77-79. 
    摘要 ( )   PDF (10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油田储层胶结疏松,泥质细粉砂含量高,海上油田单井产能超过100m3/d,开采中易出砂.同时,受海上平台空间、地面砂处理和举升设备等限制,生产中要求含砂量低于0.3‰.因此,为了解决出砂与防砂的矛盾,针对海上出砂井及油层特点,应用适度排砂与防砂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先期排出近井地带储层细粉砂,解除污染.后期应用砾石充填防砂技术,改善储层物性,降低渗流阻力,延缓出砂风险.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上某油田9口出砂井治理中,作业成功率100%,充填系数45 kg/m,盲管埋高2.2m,产能提高超过3倍,稳定生产超过300天,累产油约15万方,显示出较好的治理效果,开辟了海上出砂井治理方向.
    玛北油田玛2井区压裂工艺技术分析
    李恩耀, 李腾, 鱼文军, 刘勇, 刘新力
    2015, 11(2):  80-84. 
    摘要 ( )   PDF (1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北油田于1992年初开始钻探,1992年8月28日玛2井射开二叠系乌尔禾组3538m~3561m油层,压裂后3mm油嘴日产油16.66t,日产气2668m3;1993年5月10日该井上返试油,射开三叠系百口泉组3460.5m~ 3471.5m,3mm油嘴日产油12.54t,日产气3083m3,从而发现了玛北油田玛2井区二叠系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因该区域井油藏埋藏深、平面和纵向分布不均、储量规模小、丰度低、压力系数高、储藏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和微细喉道、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藏、部分储量探明时间跨度大、开发技术单一且开发难度较大等因素而暂时搁浅,为明确玛2井区油藏构造、储层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落实油藏大小和储量规模,从2011年开始加大规模进行扩边试验,摸索和探寻更好的开发方式.由于区内开采百口泉油藏的井只有个别井,所以本文后续分析论述所指为乌尔禾组油藏的井.
    工艺设备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川西气田的应用
    赵凯
    2015, 11(2):  85-87. 
    摘要 ( )   PDF (5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气田首次在国内油气田中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国产络合铁脱硫工艺,建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络合铁脱硫装置,用于含硫天然气井单井脱硫,应用效果较好.在应用过程中研究总结出了络合铁脱硫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合理范围;首次提出络合铁脱硫工艺生产经验公式,用于指导络合铁脱硫工艺生产参数的合理匹配及调控,对川西海相含硫气藏的开发及络合铁脱硫工艺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炼油装置干气中轻烃回收工艺探讨
    张微, 刁建华, 李春, 李伟权
    2015, 11(2):  88-90. 
    摘要 ( )   PDF (10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全厂干气轻烃回收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干气处理量为9400kg/h,对吸收柴油性质、进料温差、理论板数、柴油进量、塔顶压力等操作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确定最终操作条件:进料温差0℃,塔顶压力2.2MPa,柴油进量22t/h,理论板数12块,轻烃回收率可以达到84%以上,工艺流程简化,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
    储气库微地震监测井口装置研制
    薛承文, 高涵, 蒙永立, 张国红, 麻慧博
    2015, 11(2):  91-93. 
    摘要 ( )   PDF (10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图壁储气库部署了多口微地震监测井,实现对储气库盖层和断裂密封性的监测,为解决微地震监测井无匹配井口装置问题,设计了专门的微地震监测井井口装置.该井口装置设计有标准井口法兰、电缆密封穿越口、压力监测口和悬挂钩等部件,在与原井口连接后,可顺利进入井下检波器、压力和温度感应器下入,实现数据电缆穿越,预留电缆悬挂和压力监测等多项功能.井口装置体积远小于普通井口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预留由壬方便与地面装置连接,有利于后期补液、维护和其它措施作业,填补了微地震监测井口装置的空白.
    可燃液体储罐区的总图布置优化
    杨惜童
    2015, 11(2):  94-96. 
    摘要 ( )   PDF (6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可燃液体储罐区总图布置中应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目的,切中规范条文的限制因素,灵活应用设计规范;综合考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平面布置的同时应该考虑好竖向布置的处理方式,使工程项目总体布局更合理、紧凑、美观;同时兼顾影响总图布置的众多因素,才能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实现节约用地,减少投资的目的.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可燃液体储罐区的总图布置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