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9-10
    全选:
    油气勘探
    济阳坳陷页岩油赋存状态和可动性分析
    宁方兴, 王学军, 郝雪峰, 朱徳燕, 朱徳顺
    2015, 11(3):  1-5. 
    摘要 ( )   PDF (26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济阳坳陷页岩油赋存空间有孔隙、裂缝和夹层。济阳坳陷页岩油赋存状态有游离、溶解和吸附状态三种状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为主,含有少量溶解态页岩油。在页岩油生产井中仅发现游离态和溶解态页岩油。济阳坳陷页岩油在地层中的赋存状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造成了页岩油在投产过程中含水率存在差异性。通过地层压力、地层水特征、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分析等资料,可以推断出济阳坳陷页岩油虽然源储同层,但大都发生了相当距离的初次运移,在“异地”聚集形成页岩油。该成果对分析页岩油形成机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种压制陆上多次波的方法
    王正军
    2015, 11(3):  6-9. 
    摘要 ( )   PDF (57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波,多次波的存在会导致有效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畸变,从而影响到有效波真实属性关系的识别、判断,因此多次波压制是地震资料处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陆上多次波由于其形成机制复杂、波组特征和出现位置与有效波重叠,如何有效压制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难题,目前业界多次波压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处理思路:1、基于有效波与多次波的速度、频率、周期性存在差异的滤波法;2、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减去法,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局限。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多次波与一次波对不同偏移距振幅响应的差异来分辨和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该方法对多次波与一次波的速度、频率差异要求相对较低,且对各类多次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际资料证明,该方法对复杂陆上地震资料中深层的多次波具有较好压制效果。
    碳酸盐岩风化岩溶区岩溶相控建模方法研究
    张慧涛, 汪彦
    2015, 11(3):  10-14. 
    摘要 ( )   PDF (34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准确刻画储集体的结构及三维空间展布是油藏开发的关键。在应用岩溶相控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基础上,结合岩溶相综合控制因子和振幅包络的一阶导数体,建立储层相模型。在岩溶相控制下,采用协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模型。在确定性方法建立大尺度裂缝模型、随机性方法建立小尺度裂缝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等效参数计算,得出裂缝孔隙度模型。融合储层相和裂缝相模型,最终得到储集体的三维空间展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中,岩溶相控建模方法能更好地忠实于实际地质体,模型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82井区佳木河组致密储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杨镱婷, 张丹, 宋元林, 郑伟
    2015, 11(3):  15-19. 
    摘要 ( )   PDF (38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克82井区佳木河组致密储层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寻找有利储集相带及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测录井及岩心等资料,认为佳木河组中上段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伴有火山岩相;研究区受西部构造隆升影响,自下而上水体变浅,物源由西向北不断迁移,地层主体经历了前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的过渡;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SQ 2和SQ 3的TST时期内最为发育;受区域构造特征和层序格架控制下的有利相带、优质储层分布的影响,研究区北部为天然气富集有利区,水下辫状河道砂体是目前天然气富集的“甜点”。
    库车坳陷砂岩储层裂缝描述及模型建立
    李昊晟, 王新海, 明睿
    2015, 11(3):  20-23. 
    摘要 ( )   PDF (1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库车坳陷大北地区裂缝性砂岩储层为例,针对该区块产能预测过程中出现的裂缝评价及其特征难以描述的问题,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钻井取心、薄片、野外露头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对新井裂缝参数的精细统计描述,并整理研究区块的裂缝密度、裂缝长度、裂缝宽度、面缝率等参数分布特征,完善了研究区单井裂缝参数数据库,并建立了单井及测试段的裂缝分布模型,为库车山前冲断带超深超高压气藏试井研究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对类似地区砂岩储层裂缝定量描述及发育特征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垂直水平复合井钻井技术在安棚天然碱矿的应用
    蔺红军, 李忠, 卢云康, 陈荣凤, 陈禹
    2015, 11(3):  24-28. 
    摘要 ( )   PDF (15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棚天然碱矿储量丰富,为开辟新的增储领域提高采碱率,在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南翼部署了一口垂直水平复合井—HV027-8。针对井眼轨迹控制要求高、钻遇地层压力变化大、钻遇碱性介质多、腐蚀性强等技术难点,采用旋磁定位测量技术、复合盐抗碱钻井液体系等技术措施,分别在井深3239.5m、3512.6m实现与A靶、B靶连通,一次对接连通成功率达到100%,创造了安棚天然碱一口水平井同时与两口直井连通成功的纪录。
    适用于井筒封堵技术液体桥塞的合成与性质
    张福祥, 杨相同, 刘洪涛, 王军强
    2015, 11(3):  29-32. 
    摘要 ( )   PDF (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合井筒不同层段封堵技术要求,开发出了具有温度控制凝胶化反应的液体桥塞剂。实验表明,在170℃~100℃范围内液体桥塞剂完成凝胶化反应,转变为具有弹性形变的井筒桥塞新材料,2小时以上的凝胶化反应时间保证了井下作业安全,井筒桥塞屈服应变小于50%,抗压强度大于0.2MPa/m。现场试验表明,对于φ127mm(5in)套管使用井筒桥塞剂3m3,在井下3000-3500 m层位形成井筒桥塞长度200m,抗压测试大于40MPa,起到了良好的井筒封堵作用。
    大尺寸 SAGD完井技术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徐少俊, 郭建军, 张新文, 郭新超, 王文涛
    2015, 11(3):  33-36. 
    摘要 ( )   PDF (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HW3122 P为新疆油田首口大尺寸SAGD稠油热采水平井,采用筛管悬挂封隔方式完井,完井管串尺寸由常规Φ177.8mm增大至Φ244.5mm,与常规SAGD水平井相比,注气量更大、注汽温度更高。介绍了新疆油田首口大尺寸SAGD水平井FHW3122 P的基本情况和完井难点。针对FHW3122 P 完井管串下入难度大的问题,对比完井尾管对通井钻具进行了抗弯刚度的研究,对通井钻具进行合理组合,采用了分三趟逐步增大通井钻具抗弯刚度的通井技术措施。热应力补偿器的合理应用,降低了热应力挤毁筛管和完井工具的风险。自行研制的大尺寸尾管悬挂封隔一体式工具,在工具性能上有大幅度提升,首次得到了成功应用。 FHW3122 P 的顺利完井,标志着稠油热采SAGD水平井完井成为成熟工艺,为将来大尺寸SAGD水平井完井推广引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盛志民, 南鑫, 宋道海, 王磊, 张丽萍
    2015, 11(3):  37-40. 
    摘要 ( )   PDF (16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是改变低渗透油气田多井低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少井高产的重要手段。新疆油田部署了一组评价水平井,采用了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技术进行储藏改造。现场实践证明,合理应用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开发低渗储层,能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实现经济高效开发。文中介绍了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配套工具的结构特征,并以夏721_H井为例,阐述了水平井裸眼分段完井的工艺流程及现场应用情况。
    分段改造完井技术在超深超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陈东波, 房好青
    2015, 11(3):  41-44.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塔中超深特低孔超低渗油藏,单段改造产能低等特点,采用了悬挂回插封隔器+裸眼封隔器+投球滑套的不动管柱分段改造完井工艺。从裂缝分段优化、压裂管柱、压裂液体系优选,以及施工规模等方面阐述了该工艺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水平井可分7段施工,滑套开启显示明显,与单段改造相比,极大地提高了产能。
    油气开发
    水敏性储层微观物性特征变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吐哈油田温西三区块为例
    万永清, 王云翠, 夏丹, 张永军, 杨大伟
    2015, 11(3):  45-48. 
    摘要 ( )   PDF (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水敏实验,利用激光粒度扫描、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分析等手段与资料,分析了目标区块储层水敏后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油田注水开发的关系。深入认识水敏性储层的微观变化有利于预测油层参数变化对注水开发影响,为油田科学开采提供参考。
    牙刷状油藏分层开采模型的建立
    付亚荣
    2015, 11(3):  49-52. 
    摘要 ( )   PDF (7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牙刷状油藏油层之间因压力、含水量、渗透率等不同引起的如何分采效果较好的问题。以降低老油田自然递减率为宗旨,以控水增油为目的,建立分层开采数学模型,将模型与约束条件结合,采用遗传蚁群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结合油田开发的实际,预测出分采油井不同的分采层位对产量的影响,从而对分层开采层位进行优选。现场对20余口牙刷状油藏油井分层开采层位优选后,在抽油机运行工况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单井产油由1.1t提高到3.4t,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为牙刷状油藏油层分层开采层位的优选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杜84块馆陶油藏隔夹层研究
    任宝铭
    2015, 11(3):  53-57. 
    摘要 ( )   PDF (1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84块馆陶油藏目前采用SAGD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开发过程中监测资料反应隔夹层对蒸汽腔扩张影响较大。根据岩心分析资料,杜84块馆陶油藏可以识别出泥质和物性两种隔夹层。对隔夹层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储层的沉积特征是形成隔夹层的主控因素。通过测井曲线电性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制定该区域隔夹层识别标准。根据井温观测曲线蒸汽腔突破隔夹层时间,结合厚度,物性参数,将该区域隔夹层划分三类。最后对隔夹层平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域主要的三套隔夹层分布及对SAGD开发效果具有不同影响。
    哈拉哈塘油田稠油上返原因及对策
    杨文明, 冯蓓华, 朱轶, 王霞, 杨国和
    2015, 11(3):  58-62. 
    摘要 ( )   PDF (1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拉哈塘碳酸盐岩油藏是目前我国埋藏最深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以定容体居多,油藏非均质性强,不同定容体内的油品性质差异大,东北部为普通稠油油藏,西南部为稀油油藏,开发难度大。目前该地区东北部稠油油藏及西南部稀油油藏均存在稠油上返现象,稠油上返导致油管堵塞、关井及复杂作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及时率。文中针对目前哈拉哈塘油田开采工艺现状,结合其成藏特征,分析了该地区稀油油藏发生稠油上返的原因;同时针对不同采油工艺的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稠油上返的预警识别及处理对策。目前哈拉哈塘油田稀油区偶见稠油上返的现象在国内外尚属首例[1],研究其成因机理,创新性建立稠油上返预警公式及制度,对于提高碳酸盐岩黑油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示踪剂在致密油水平井中的应用
    谢建勇, 王旭, 石彦, 梁成钢, 霍进杰
    2015, 11(3):  63-66. 
    摘要 ( )   PDF (1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水平井多段体积压裂是致密油开发的主要手段,为清晰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改造效果,预测生产趋势,吉木萨尔致密油水平井使用了微量元素示踪剂对水平段压裂进行监测。本文研究了示踪剂返排特征和压裂裂缝类型之间的关系,压裂主要形成微裂缝时,示踪剂返排曲线形态为正态峰型;压裂主要形成大裂缝时,示踪剂返排曲线形态为单缝型;当压裂形成的裂缝中大裂缝与微裂缝均有时,示踪剂返排曲线形态为单峰抛物线型。
    砾岩油藏聚驱前缘水驱注采调控研究
    程宏杰, 王晓光, 胡小冬, 刘宝珍, 潘前樱
    2015, 11(3):  67-70. 
    摘要 ( )   PDF (8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30万吨聚驱”是股份公司重大开发项目,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储层孔隙结构更加复杂,非均质性加强。2013年8月进入前缘水驱阶段,前缘水驱初期油藏存在地层压力低,单井产液量低,且分布不均,调控难大。通过动静结合建立分区标准,将油藏分为3个区,通过聚类分析建立标准将储层分为四大类。在油藏分区和储层分类基础上,分区制定了合理政策界限;创建“储层分区,压力分类,注采分级”的三分注采优化技术指导注采精细调控。通过一年的精细调控,关键控制指标处于合理政策界限范围内,注采能力满足方案要求,压力系数达到方案要求1.0目标,剖面动用和采油速度大幅提高,开发效果较好,实现了前缘水驱目标,形成的系列技术也为类似油藏聚驱前缘水驱提供借鉴和指导。
    低渗透致密气藏负压采气技术应用研究
    王黎明, 张云善, 周兴付, 何志君
    2015, 11(3):  71-74. 
    摘要 ( )   PDF (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压开采工艺是川西致密气藏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重要手段,负压采气工艺可将废弃井口压力抽吸至负压,最大限度提高气藏采收率。总的来说,国内负压采气技术工艺配套不断发展,对负压采气潜力分析较多,但规模化应用及效果认识较少。本文在川西致密气藏负压采气潜力论证的基础上,优选燃气驱动螺杆压缩机,对48口气井实施负压采气工艺。实施负压采气后,可以提高单井日产量达46%,单井采出程度提高3.3%~10%,证实了致密气藏负压采气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燃气驱动螺杆压缩机性能稳定,工况范围宽,最低吸气压力可达0.01MPa;相比传统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更能满足负压采气工况条件。
    水平井水力喷砂压裂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高荣兴
    2015, 11(3):  75-79. 
    摘要 ( )   PDF (44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力喷砂压裂技术目前已成为低渗透油气田水平井多段改造的主体技术之一。介绍了水力喷砂压裂的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采集储层露头岩样进行物理实验分析,利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压裂过程中喷孔形态出现准纺锤形与剑形两种不同结果;水力喷射可以实现射流增压;壁面压力最大值出现在孔眼前端;形成了不同喷嘴直径情况下喷嘴排量与喷射速度匹配关系。为水力喷砂压裂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的研制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
    浅层超稠油蒸汽驱数值模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汪洋, 李兆杰, 熊伟, 吕柏林, 李凌铎
    2015, 11(3):  80-82. 
    摘要 ( )   PDF (1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城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生产后期暴露出汽窜干扰严重、注汽参数不合理,制约了蒸汽驱试验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试验区蒸汽驱方式、注汽参数和井网调整进行了模拟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剩余油富集区,采取注汽速度70t/d,井底蒸汽干度大于50%,注60天停30天的间歇汽驱方式可提高开发效果。
    工艺设备
    SAGD热采井口装置六通的三维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邱福寿, 胡承军, 王斌, 芦志伟
    2015, 11(3):  83-86. 
    摘要 ( )   PDF (14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AGD双管六通是SAGD双管热采井口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及性能直接关系到井口装置的安全生产。由于六通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大、小四通结构,并且主副管在空间上形成一定角度,几何构造复杂,采用常规的力学分析方法进行强度校核时误差大。应用Pro/E三维软件对六通进行实体建模,载荷分析和应力、应变计算,并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处理。为产品的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井下管柱工况监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韩俊伟, 阿里木江, 郭长永, 田志华, 张勇
    2015, 11(3):  87-90. 
    摘要 ( )   PDF (10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场管柱施工时,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管柱断脱和封隔器失封的情况。井下管柱-封隔器系统受力情况复杂,管柱-封隔器系统受力随井筒情况、井下温度、压力等工况变化,其受力也发生变化,会对封隔器的密封造成影响,为此研制出一种井下管柱工况监测装置,可以监测井下管柱-封隔器系统的受力、压力和温度。用于现场施工,取得了两组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对于了解和改进封隔器等井下工具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含油污泥调质破乳及减量化处理工艺
    齐茗, 林新宇, 黄作男, 王志华
    2015, 11(3):  91-96. 
    摘要 ( )   PDF (17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地面系统中,含油污泥因来源和具体生产单体的不同而以特性各异的类别存在,但作为一种多相混合体系,其共性是乳化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和堆存、排放压力大,直接影响到油田地面工程及石油工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通过分析认为,不同类别的含油污泥基本都是属于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细菌、盐类及大量水分等的聚集体,且悬浮粒子粒径小,难于自然析水分层;降低污泥含水率进行减容、减量化是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和效益化处理的技术主导,而调质破乳在此技术原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实验研究了药剂用量、处理温度、搅拌匀化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化学调质破乳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调质过程的基本操作参数;最后设计了含油污泥“三段式”减量化处理工艺,并选择了主要的单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