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12-10
    全选:
    ABSTRACTS
    2015, 11(4):  0-0.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北80井区烧房沟组蒙皂石特征及其对油层有效厚度的影响
    张丽霞, 韩晓程, 曾良雄, 刘丽, 许学龙
    2015, 11(4):  1-5. 
    摘要 ( )   PDF (1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80井区烧房沟组砂岩中富含蒙皂石粘土矿物,是其最显著特征.蒙皂石为沉积时期粘土矿物,演化程很低.蒙皂石产状为孔隙——基底式充填.由于没有钾离子的提供,随着埋深加大,温度增加,蒙皂石都没能全部转化成伊利石,不符合粘土矿物一般热演化规律.烧房沟组主要是以大于5%的蒙皂石储层为主,而烧房沟组出油层段主要分布在蒙皂石含量小于5%的砂层中.试油井段中不出油的无效砂层多,有效的出油井段很少.因此,烧房沟组真正出油的有效层,需要结合薄片,特别是蒙皂石的含量和其它资料进行核算.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
    赵建, 杨玉芳, 马勇, 罗云, 马海陇
    2015, 11(4):  6-11. 
    摘要 ( )   PDF (27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发育储层类型有Ⅰ类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Ⅱ类裂缝型储层,常规测井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存在着多解性.利用碳酸盐岩储层缝、孔、洞常规测井综合特征参数及测井响应组合与钻井、岩心相互标定,提取能有效反映不同类型储层地质特征的分类组合参数,以达到在油田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准确识别储层的目的.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花岗岩侵入体储层成因研究
    王高山, 白学敏, 程克军, 苏文桓
    2015, 11(4):  12-16. 
    摘要 ( )   PDF (1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常花岗岩坚硬致密,很难形成油气储层,而准噶尔盆地腹部滴南凸起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8井区石炭系花岗岩侵入体中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探明天然气储量496.69× 108 m3.通过该区内5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及薄片分析,认为岩石类型为钾长石花岗斑岩,其特征表现出酸性偏碱性,在浅成侵入过程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原生气孔,埋藏过程中经历了低温蚀变,钾长石普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后期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众多的网状裂缝,形成了良好的孔隙—裂缝配置关系.
    油层分类在低幅度构造重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任怀建, 段麦伦, 周国文, 卢小新, 林潼
    2015, 11(4):  17-21. 
    摘要 ( )   PDF (1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雅诺斯盆地是哥伦比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白垩系~第三系浅海-河流相砂岩为该盆地主要的油气产层,发育大量低幅度构造重油油藏,油层的产水规律预测为该类油藏的难点.分析了毛管压力的大小、油水密度差和油柱高度对构造油藏含油饱和度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压汞曲线和油藏条件下毛管压力曲线转换关系.在分析以储层品质指数(RQI)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宏观物性参数,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等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以及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确定白垩系~第三系砂岩的储层分类标准,建立不同类别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的关系.综合储层类别和油柱高度建立C区块白垩系~第三系低幅度构造油藏油层分类标准,对测井解释的油层进行分类.结合油田实际生产动态资料,确定了油层类别和隔层发育情况是影响低幅度重油油层产水规律的控制因素.通过油层分类和隔层评价,提高了测井解释对低幅度构造重油油层产水规律预测的准确性,利于优选投产层段、控制油井产水以及合理安排油田后续开发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利用流变学设计提高固井质量
    李光辉, 曾艳军, 刁军波, 唐纬军, 耿勇
    2015, 11(4):  22-25.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井方案设计过程中,浆体的流变参数是重要指标,但是实际操作时,都是笼统计算,很少有单位或者学者进行精细流变学设计,从流变学入手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更少.通过现场实践发现,基本情况类似的井眼,采用不同流变参数的浆体,固井质量差异性较大.针对该现象,结合紊流临界排量计算公式,经过流变学计算,发现了在相同井眼情况下,浆体流变参数与临界顶替排量的关系,以及相同的流变参数下,不同井眼情况与临界顶替排量的关系.通过上述发现,摸索出了降低固井素流顶替临界排量的关键点是合理调节浆体的流变参数、密度以及控制井径和优选套管尺寸等,在密度、井径和套管尺寸无法进行调节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变性计算与研究.经过现场应用10口井,通过采取将前置液的流变参数降低到合适范围的方法,取得了固井质量全优的效果.
    油气开发
    水淹层解释在特高含水油田中的应用——哈萨克斯坦库姆克尔油田为例
    杨智刚, 阿布都艾尼, 刘旺东, 潘国华, 赵勋
    2015, 11(4):  26-30. 
    摘要 ( )   PDF (2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用径向电阻率比较法、自然电位基线偏离法、自然电位与电阻率结合法、碳氧能谱与中子俘获测井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定性识别特高含水库姆克尔油田水淹层;并且利用C/O能谱测井与中子俘获测井计算含水饱和度,运用可动水饱和度和产水率划分水淹强度并对水淹层量化;依据水淹层解释的结果并结合水淹类型,对全油藏水淹层的平面展布及强度进行论述,同时从沉积微相、构造、注水强度和采液强度对水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水淹情况综合分析,确立了剩余油分布的特征,选定了下步挖潜的方向.
    海上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郑洁, 代玲, 薛永超
    2015, 11(4):  31-35. 
    摘要 ( )   PDF (16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低渗油田开采经济门槛远高于陆地,低渗储层的产能及井型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投资,而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对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选取海域内3个典型低渗油田实验样品17块,开展了区域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建立了目标区块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的数学模型:G=6.4224× 10-4 K-0.9501,并确定了当渗透率大于38×10-3 μm2时,产能降低幅度较小,可以忽略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的筛选,开发方案的制定给予了科学的界定.
    M油田CⅢ油藏产量劈分新方法
    史涛, 王超, 周飞, 赵红, 李绍华
    2015, 11(4):  36-40. 
    摘要 ( )   PDF (1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油田CⅢ油藏含砾砂岩段大多数井采用一套层系笼统生产,由于层间矛盾严重,各层产能及采出程度差异大,对单井单层产量的准确劈分是剩余油研究的关键.常用的地层系数结合生产压差的方法进行劈分后定量吻合程度不高,因此结合生产实例建立动态劈产模型:①依据不同水驱模式、隔夹层、储层物性差异、产液剖面等六种因素进行CⅢ1-3层与下部CⅢ4-5油层间的产量劈分;②用试凑法建立了油井CⅢ1-3层累积产油量与油层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关系的劈产动态模型,并提出该模型的应用原则.通过老井产液剖面、岩心渗透率等资料较好验证了劈产结果的可靠性,为下步剩余油挖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柴达木盆地东坪区气藏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张睿国
    2015, 11(4):  41-46. 
    摘要 ( )   PDF (7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柴达木东坪区天然气试采动态及其试采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二项式、指数式产能评价方法对东坪区气藏进行产能评价,并分别探讨了直井、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到了东坪区天然气产能评价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指数式产能方程;从井周储层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储层有效厚度分析了直井产能的影响因素;认识到储层厚度、渗透率各相异性系数、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偏心距对水平井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制定优化采气方案,确定了东坪1井区合理采气速度4.5%~5.5%,东坪3井区合理采气速度为5.5% ~6.5%,合理生产压差为3.0 MPa左右.
    螺杆泵举升技术在深层稠油冷采中的应用
    王惠清, 谢建勇, 陈新志, 石彦, 金伟东
    2015, 11(4):  47-49.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东吉7井区为普通稠油油藏,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因油藏埋深大、原油粘度较高,常规举升工艺存在举升困难、负荷大、泵效低、能耗高等问题.通过技术优选及配套,在吉7井区采用法国PCM螺杆泵举升,成功解决了该油藏采用常规抽油机井难开采的问题,为深层稠油冷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且应用效果好,目前已规模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克拉美丽气田重复压裂选井方法
    麻慧博
    2015, 11(4):  50-54.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克拉美丽气田气井地质状况、前次压裂裂缝目前状况以及开发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为基础,确定了选井决策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组合权重模型,确定影响重复压裂选井因素权重系数,并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建立克拉美丽气田重复压裂选井模型,给出求解方法,对重复压裂候选井按从优到劣进行排序,定量判断合适的候选井.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评价过程.
    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变化评价指标体系
    孙娜
    2015, 11(4):  55-59.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油田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动态分析时影响水驱油井变化的静态因素、生产因素、动态因素多,为了准确判断引起油井变化的原因,选取了影响油井变化的静动态评价指标,运用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综合确定了水驱油井变化静动态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渗流阻力综合系数、孔隙度和沉积连通类型影响系数是油井变化的静态评价指标,产液、产油、含水率、流压是油井变化的动态评价指标,沉积连通类型影响系数和产油量这两项指标分别是油井变化评价指标中的主要指标.
    超稠油耐高温破乳剂FSAGD使用性能的室内评价
    李海涛
    2015, 11(4):  60-64.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风城油田SAGD超稠油掺柴高温密闭脱水工艺对耐温破乳剂的需求,对研制的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FSAGD破乳剂的耐高温使用性能进行了的室内评价.观察了FSAGD破乳剂的耐温耐盐性能,通过室内高温密闭脱水装置评价了其高温脱水性.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FSAGD破乳剂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和高温脱水性能,能够满足风城SAGD超稠油的高温密闭脱水.
    浅层超稠油油藏高温氮汽泡沫调驱技术研究
    李凌铎
    2015, 11(4):  65-67. 
    摘要 ( )   PDF (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开发现状,精细制定氮汽泡沫调驱技术对策;深入研究氮汽泡沫体系,利用实验分析封堵汽窜通道与驱油能力的效果.通过技术调研及现场应用实例分析,研究泡沫调驱时机对增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完善相对配套工艺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浅层超稠油油藏的高温氮汽泡沫调驱技术体系.
    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产能模拟
    袁帅, 严向阳, 张武彬, 何双喜
    2015, 11(4):  68-72. 
    摘要 ( )   PDF (16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已有的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都是基于横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进行研究的,针对纵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的压裂水平气井产能模拟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针对这种裂缝形态下的产能模拟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急需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流体渗流机理,结合气水两相渗流达西定律以及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三维两相产能模拟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与水平气井横向缝压裂的区别,且该模型可适用于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的压裂设计优化.该模型的提出不仅为研究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也为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产能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封闭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元注氮气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胡慧光, 张亦楠
    2015, 11(4):  73-77. 
    摘要 ( )   PDF (2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部分封闭性缝洞型碳酸盐岩单元天然能量、水驱开发后效果重新变差,为改善该类油藏单井生产,进行缝洞单元注氮气开发技术探索,为该区稳产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单元注气与其之前单元注水情况特征进行多组对比,研究了单元氮气驱影响因素及运移方式、方向.结合现场生产情况表明,以S67单元为例,结合区域构造,通过对比单元氮气驱、水驱开发特征,分析了单元氮气驱中的影响因素,给出了气/水共存介质中气相运移方式和方向,为后期注气井选择、受效井预判提供指导.分析表明,由于氮气与水的较大物理差异,缝洞型碳酸盐岩单元氮气驱油路径明显与水驱不同,提高单元注气采收率,是后期开发的关键.
    微量元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Y油田的应用
    王珊, 徐程宇, 王陶, 王超, 孙海航, 杨凤来
    2015, 11(4):  78-82. 
    摘要 ( )   PDF (1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平面与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组内油井受效情况不均衡.之前主要应用稳定同位素监测井间连通状况及注入水速度、推进方向等,但受限于可用同位素品种较少且水样后处理存在较强放射性,近年逐渐改用品种较多、全程无放射性的微量元素示踪剂.现以A油田东河砂岩油藏3个相邻注采井组为例,通过362天的取样监测,13口油井中有6口井见到示踪剂显示,推进速度3.02~4.78 m/d,基本符合井组的生产动态变化,表明微量元素示踪剂在本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迄今微量元素示踪剂在Y油田应用21井次,在K、L、T等老区应用近90井次,为下步高含水井稳油控水、区块生产调整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废弃凝析气藏CO2埋存物质平衡方程研究
    程志伟, 胡志刚, 刘欢
    2015, 11(4):  83-86.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弃凝析气藏注CO2,既能提高凝析油气的采出程度,又能对CO2实施有效埋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考虑CO2注入过程中凝析油-CO2及束缚水-CO2之间因动态相平衡导致的体积变化,建立废弃凝析气藏注CO2的物质平衡方程,该方程不但可以实时核实不同压力下气藏的埋存量,也能对气藏注气过程进行更为准确的动态监测.该方程表明,废弃凝析气藏CO2最大埋存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物理量,是注气后反凝析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的一个变化函数.室内验证表明,在CO2注入量为0.7HPV时,该方程计算CO2埋存率比常规物质平衡埋存率高3.35%,由于常规物质平衡方程中忽略了凝析油、束缚水的变化,因此该方程对CO2注入过程中实际埋存潜力的预测结果更可靠.
    工艺设备
    基于原油换热设备腐蚀结垢分析及设备改造
    张青松
    2015, 11(4):  87-90. 
    摘要 ( )   PDF (1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造的原油换热器存在换热管腐蚀与聚合物附着的问题.针对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采用原换热设备壳体基础上,对换热设备的管程部分的机械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改造以及换热管内外表面进行了特殊的金属陶瓷涂层处理,以寻求换热功率最大化,同时在结构上也着重考虑了腐蚀的问题和防垢与减少污垢的措施.改造后的换热器换热功率达到4064KW,已连续运行两年,换热效率仍能满足工艺换热要求.
    一体化管柱工艺技术在新疆气田的应用
    洪将领, 陈晓明, 南荣丽, 王晓磊, 谭猛, 刘茜
    2015, 11(4):  91-95. 
    摘要 ( )   PDF (1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射孔工艺、入井液返排工艺、配套工具及管柱组合技术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气井作业的一体化管柱体系,一趟管柱可完成射孔-压裂-排液等全部作业工序.成功在盆5和克拉美丽气田5口井应用,不仅解决了常规完井管柱受入井液返排困难、其他工艺耽误返排时间、反复压井加重储层污染等问题,而且为同类气藏修井作业优选合适的完井管柱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新型测试工艺管柱研制
    高翔, 李颖川, 于洋洋, 刘晓旭
    2015, 11(4):  96-100. 
    摘要 ( )   PDF (1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的气举法产液剖面测试工艺,必须先起出井内机采管柱,再下入专门的气举测试管柱进行测试,工序复杂、占井时间长、增加了作业成本,且作业过程中易污染油层,故存在测试数据不准确,测试时产液量与实际液量差别较大,针对这些问题研制了生产测试一体化工艺管柱,在不起管柱的情况下为产液剖面测试提供有效的通道,简化作业工序,同时配套单井配气工具,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