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12-10
    全选:
    ABSTRACTS
    2018, 14(4):  0-0.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北部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模式研究
    谭强, 张小红, 岳红星, 王菁, 张金风
    2018, 14(4):  1-7. 
    摘要 ( )   PDF (2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三维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吉木萨尔凹陷北部二叠系梧桐沟组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其中梧桐沟组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集中层系.根据对梧桐沟组碎屑岩成熟度、砂岩厚度变化趋势及地震反射形态的分析,认为梧桐沟组沉积期受东南部、北部、南部和西部至少四个位置的物源所控制,在此控制下自研究区周边发育有多个辫状河三角洲.早期沉积受水体范围所限,随着水体范围的扩大,三角洲规模逐渐增大,并在梧一段沉积中晚期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达到最大.随后可容空间的持续增加,沉积物供给逐渐减少,三角洲规模逐开始萎缩,大部分三角洲在梧一段晚期至梧二段沉积期基本消失.由于水进沉积环境的影响,同一位置不同时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纵向上呈退积式叠置关系.据分析梧桐沟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端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最具有优势油气储层,而优势储层分布与三角洲空间叠置关系一致,既地层自下而上,由老到新,优势储层均是由凹陷内部向边缘分布.
    渤海油田中深层扇三角洲储层研究新方法——以金县油田为例
    杨志成
    2018, 14(4):  8-13. 
    摘要 ( )   PDF (2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扇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深层储层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对沉积储层刻画难度大,海上油田受困于作业成本限制,难以通过密井网实现储层精细研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物源定量模拟实验以及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综合研究明确了储层展布规律和连通关系,并确立了对于中深层扇三角洲储层研究的新方法.首先针对3种不同地层倾角、不同物源类型的供给模式进行模拟,结合重矿物资料、成熟系数以及井资料确立了2种物源发育模式,即同源同支和同源不同支.结合原油色谱指纹、岩心、录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沉积模式的约束下进一步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确立了储层发育特征.综合储层精细表征、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同一河道范围内储层连通性好,不同河道之间连通关系为弱连通或不连通.地质建模过程中综合重矿物、成熟系数以及砂岩展布特征分析的结果,将物源方向细化为为87~131度,对应为主变程这一变量;在此基础上的相控地质建模更能反映储层发育特征,为全区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且基于该地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度高,产液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研究思路有助于提高地质建模的准确度,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优质储层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封猛
    2018, 14(4):  14-20. 
    摘要 ( )   PDF (3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类型多样、岩石中碎屑粒径普遍较细,粉细砂岩、泥岩与碳酸盐岩富集层多呈互层状分布,储层之间在岩性、电性和核磁特征等方面差异较小,一些评价为好的储层,但压裂改造后产能不理想.从试油后的产能出发,分析总结了高、低产能井具有的储层特征,形成了识别优质储层新方法.10多余井层的验证及现场应用表明,本评价方法简单有效,为试油-压裂选层提供依据,对提高单井油产量,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低成本钻井提速提效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
    肖华, 赵前进, 杨立军, 戢能斌, 黄生星, 曾贵蓉
    2018, 14(4):  21-26. 
    摘要 ( )   PDF (1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四大主体勘探开发领域地质条件复杂,钻井过程中"斜、慢、阻、卡、漏"等难点突出,导致深井钻井周期长、复杂事故率高;同时致密油等低品位复杂油气藏产状复杂,水平井水平段延伸能力差与油层钻遇率低矛盾突出,如何在长期低油价环境下实现提质增效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实现"提高速度、提高油层钻遇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攻关目标,开展了高陡地层井身质量控制、等长寿命钻具、破碎带等复杂岩性安全高效钻井及长段水平井钻井等技术攻关研究,形成了低成本钻井提速技术系列.通过现场示范引领与规模推广,4 000m以上深探井钻井周期由105.2天缩短至72.97天,缩短幅度30.6%,复杂事故时效由11.5降低至5.5%.千米水平井水平段长突破近1 400m,油层钻遇率由82%增加至93.5%,钻井成本降低10%~30%,取得了效益勘探与低成本规模开发的显著效果.
    塔河油田深井径向多分支水力钻孔技术探讨
    陈东波, 龙武, 张杰, 邹孟东
    2018, 14(4):  27-32. 
    摘要 ( )   PDF (1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周存在大量缝洞,针对目前常规酸压沟通方向单一,多底井工艺复杂且分支少,无法全方位高效动用井周剩余储集体的问题,设计采用径向水射流多分支技术,该技术以高效破岩喷头和高压软管为核心,以转向器为辅助,连续油管为配套,本文对比分析了塔河灰岩和东部碎屑岩的区别,提出了高效破岩喷头、增加系统内径、采用酸为工作液等工作方向,实验和软件模拟初步得出,硬质灰岩具有破岩可行性,破岩速度可达到5m/h,下步继续优化系统,通过入井实验进行验证.
    PRD无固相修井液酸性破胶技术
    龚云蕾, 廖云虎, 陈霄, 彭建峰, 张德政
    2018, 14(4):  33-36. 
    摘要 ( )   PDF (1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除PRD无固相修井液对储层造成的固相侵入伤害,构建了新型酸性破胶剂HJD-W.HJD-W在90℃×5h条件下,腐蚀率仅为0.9919g/(m2·h),对PRD原液的破胶率高达78.4%.PRD污染后的岩芯渗透率损失率为47.6%,污染后的岩芯经HJD-W处理后岩芯渗透率恢复率高达107%.HJD-W在涠洲油田W15井进行现场应用,油井产油量提高2.21倍.
    克拉美丽气田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
    宋波凯, 申延晴, 杨晓儒, 王玉伟, 付连明
    2018, 14(4):  37-42. 
    摘要 ( )   PDF (10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克拉美丽气田钻井地层易漏易塌,储层污染严重,储层保护难度大,气藏水锁伤害严重等问题,开展了低伤害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抗温性可达140℃以上,一次二次滚动回收率高,抑制性强,能有效稳定井壁;润滑性优良,能有效预防卡钻等复杂;实现了储层的有效保护与暴露,水锁损害降低,满足克拉美丽山前区块的钻井工程需要.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固井质量预测
    关荣亮
    2018, 14(4):  43-46. 
    摘要 ( )   PDF (1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固井质量预测方法,采用小波包分解方法提取地层回波信息信号,并将其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输入量,将样本的固井质量状态作为输出量,对样本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进行不断的训练学习,得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固井质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样本拟合精度较高,可以用于现场固井质量预测.
    油气水平井内固井二界面泥饼形成规律实验研究
    廖若君, 唐雨, 顾军
    2018, 14(4):  47-53. 
    摘要 ( )   PDF (2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井二界面问题是水平井固井面临的一大工程难题,泥饼厚度直接影响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为此,开展固井二界面泥饼形成规律实验研究对于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进而防止环空窜流具有重要意义.以井斜角为变量,设置井斜角角度梯度为0、30°、60°、90°,利用厚度测量装置测量固井二界面的泥饼厚度,分析得出泥饼厚度随井斜角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井斜角下,沿重力方向,泥饼厚度逐渐增加;水平方向上,泥饼厚度基本相同.不同井斜角下,背离重力方向处,随着井斜角的增大,泥饼厚度逐渐减小;向着重力方向处,随着井斜角的增大,泥饼厚度先减小后增大.
    多功能免钻盲板的研究与应用
    刘斌辉, 周士杰, 王兆会, 曲从峰
    2018, 14(4):  54-56. 
    摘要 ( )   PDF (1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半程固井中常用的盲板,在施工结束后需下入小钻具将盲板内部结构钻除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在半程固井作业中无需下入小钻具钻除其内部结构,同时还能作漂浮接箍使用,完成长水平段水平井、大位移井漂浮下套管作业的多功能免钻盲板.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这种多功能免钻盲板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所有试验数据与理论设计数据基本吻合,可缩短建井周期和节约钻井成本.
    油气开发
    开发地震中的时深延拓及快速储层预测技术应用—以BS油藏为例
    刘艳红, 罗强, 万文胜, 袁霁, 马宝军
    2018, 14(4):  57-60. 
    摘要 ( )   PDF (18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地震的兴起使得地质技术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但针对开发阶段的地质问题,应用地震资料来快速有效解决的手段和技术较少.本文主要以高精度地震处理资料为基础,针对目的工区小层标志层不清、老井测井曲线测深不够、控制井点少,砂体展布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多井合成记录的联合统层、时深曲线延拓技术、岩性快速随机反演进行了应对解决,积累了地震资料在开发应用中的实用技术,使地震资料也能被开发人员快速转化应用起来.
    新型油水两相相渗关系式的建立及应用
    蔡喜东, 李东东, 宋成元, 赵嗣君, 郭克成
    2018, 14(4):  61-66. 
    摘要 ( )   PDF (1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Willhite油水两相相渗关系式上,采用二项式表征油相指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出现了油相相渗曲线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不单调递减的现象,表明利用二项式表征油相指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还存在不足,理论上也论证在油水两相流动区间可能存在突变.为了防止出现此类现象和方便油水相渗比值关系式待定参数得确定,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水两相相渗关系式,即采用线性表征油相指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二项式表征水相指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确保油相相渗随含水饱和度单调递减,另一方面,水相相渗关系式可以描述弓背式水相渗流变化特征.最后,通过红台油田西山窑组油藏23区块的应用,新的油水两相相渗关系式及其油水相渗比值关系式拟合精度高、效果好,为进一步深化水驱油特征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数理分析基础,值得其他油田借鉴.
    水驱曲线法在底水稠油油藏提液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C油田为例
    彭琴, 侯亚伟, 杨威, 张东, 孙恩慧
    2018, 14(4):  67-70. 
    摘要 ( )   PDF (14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C油田以底水稠油油藏为主,采用水平井开发,油井投产后由于含水上升迅速,产量递减快,后期主要通过不断提液实现稳产.提液分为提频和换泵两个途径,由于油井产液能力随含水率上升而不断增大,因此换泵提液涉及配置电泵排量大小和维持生产周期的问题.对此,以渤海C油田为例,根据油田特点优选合适的水驱曲线,通过历史生产数据拟合建立油井水驱模型,结合油田实际采液指数曲线,建立时间与含水率和产液能力的关系曲线,据此可知油井阶段产液能力,进而确定油井各生产阶段换泵提液配置电泵大小和维持生产周期,同时对比预测油井阶段提液的增油效果,从而指导底水稠油油藏提液措施研究.
    控缝高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贾海正
    2018, 14(4):  71-74. 
    摘要 ( )   PDF (1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北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物性差,主力油层百二段厚度一般大于30m,油气显示及主要富集部位位于储层上部.由于纵向上无高应力遮挡层,常规水力压裂易导致裂缝高度向下部延伸,裂缝高度不易控制,加之支撑剂沉降,常导致顶部油气富集段支撑剂铺置效果差,压裂效果不理想.在对国内外控缝高压裂技术调研基础上,确立了适用于百口泉组的控缝高压裂技术优化条件.现场实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泥质隔层、压裂液粘度、二次加砂工艺、压裂参数对压裂缝高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通过优化可降低支撑缝高10%~20%.该技术在百口泉组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同心双管水力喷射泵在井丛场优化配套与应用
    韩涛
    2018, 14(4):  75-78. 
    摘要 ( )   PDF (1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港油田井丛场平台式布井模式,结合疏松砂岩油藏油井砂卡砂埋突出问题,以及油田绿色矿山建设对井丛场安全环保、视觉形象等方面的要求,优化配套应用了同心双管水力喷射泵无杆采油技术,并结合井丛场布井形式,对井筒及地面工艺进行集成优化配套,实现井丛场整建整投,取得了降本增效的实施效果,为大港油田疏松砂岩油藏井丛场高效开发和复杂井况油井的工艺配套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
    油砂沥青热化学水洗分离及沥青油净化脱水实验研究
    周少雄, 赵波, 张晨, 卜魁勇, 赵波锐
    2018, 14(4):  79-84. 
    摘要 ( )   PDF (1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新疆某区块油砂进行了热化学水洗分离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水洗分离工艺最佳参数为:水洗分离剂质量分数为0.5%,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15min和剂砂质量比为3:1,油砂出油率可达94.8%.针对分离出的高含砂、高密度油砂沥青油提出了掺柴+离心+热化学联合脱水工艺,在90℃下,油砂沥青油掺柴量不小于40%,转速为3 000转/min下离心2min,加药量不小于1 000mg/L,沉降24小时后脱水率可达到90%以上.
    工艺设备
    旋转防喷器新型模块化旋转总成的研制
    廖新伟, 戴勇, 刘新宇, 徐小龙, 曹光福, 李冰清
    2018, 14(4):  85-88. 
    摘要 ( )   PDF (1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转总成作为旋转防喷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钻具转动条件下实现井口密封的重要部件.现场作业过程中,因井口不正或钻具震动,容易损坏旋转总成,导致井口旋转防喷器密封失效,需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通过对目前旋转防喷器旋转总成使用情况分析,提出新型模块化旋转总成的研究技术思路及技术指标,通过优化设计及室内实验,对新型模块旋转总成进行验证,其性能及技术指标完全能满足现场应用要求,便于拆卸与组装,可在现场进行维修、保养,解决了当前困扰旋转防喷器旋转总成现场应用的难题.
    温压监测技术在连续油管拖动压裂中的应用
    刘海龙, 裴晶晶, 张鹏, 黄新业
    2018, 14(4):  89-92. 
    摘要 ( )   PDF (1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油管带底封拖动喷砂射孔环空加砂压裂工艺是水平井精细化分层压裂的主要技术之一.施工前将两套存储式电子温度压力计随管柱下入至目的层,完整地记录压裂施工过程中封隔器上下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所录取的数据,一方面可以有效判断压裂施工中封隔器的封隔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判断裂缝的沟通情况,为后续类似井况优化压裂级间距提供依据.2016年新疆油田首次使用井下温压监测技术进行水平井连续油管拖动喷射11级分段压裂施工,数据结果表明,在各级压裂施工中封隔器封隔效果良好,各级裂缝无明显沟通现象.
    罗茨流量计故障及解决对策
    伍小三, 茂广盛, 靳光新, 雷金海, 张翔, 朱善民
    2018, 14(4):  93-94. 
    摘要 ( )   PDF (1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茨流量计在油田上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计量仪表,陆梁集中处理站的三台双转子罗茨流量计在运行过程中因损坏一直没有及时修复,主要原因是转子轴和轴承磨损较大,造成转子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而卡死;二是厂方此型号的设备已更新换代,设备修复需要花费的资金多.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通过车削转子轴、加工轴承支座、更换轴承材料等措施,恢复了流量计的运行,达到了节约维修资金和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等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X100钢长输管道的半自动焊接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振平
    2018, 14(4):  95-99. 
    摘要 ( )   PDF (14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目前X80级以上钢材的长输管道没有半自动下向焊工艺的现状,通过分析原因,利用现有常见焊接设备,以X100钢管材为试验基材,研究了一种适合X100钢材的管道安装半自动焊接方法.结合类似大口径长输管道工程的焊接经验,在现有的高强管线钢焊接工艺研究基础上,修正焊接参数,通过工厂实际焊接获得合格焊口,并对焊口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也论证了本文提出的焊接方案的可行性.
    一种含油固废微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王璇
    2018, 14(4):  100-104. 
    摘要 ( )   PDF (1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D气田污水处理厂含油固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处理工艺技术.从含油固废的成份分析入手,通过高效降解菌株筛选与培养,对含油固废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研究.通过对含油污泥在不同温度、湿度、通气量、pH及营养条件等降解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降解处理环境条件.处理至1.5个月后,样品中的石油烃含量大幅降解,从11400mg/kg降至1550mg/kg,满足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实现了含油固废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