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9-10
    全选:
    ABSTRACTS
    2018, 14(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叠前贝叶斯同步反演技术在B区储层 含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贾学成, 王红梅, 杨建房, 彭勃, 张大伟
    2018, 14(3):  1-6. 
    摘要 ( )   PDF (2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区目的层段砂泥岩叠置难以区分,且储层横向变化快,利用常规叠后纵波阻抗反演技术已无法预测该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已钻井气层的岩石物理分析,研究了弹性参数与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的关系.优选Vp/Vs作为有利储层识别的敏感参数,并开展叠前贝叶斯同步反演,并对得到的反演数据体进行交会解释,较好的预测了M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和含油气性,为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渤海湾盆地D油田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研究
    李俊飞, 王鹏飞, 杨建民, 万琳, 刘卫林
    2018, 14(3):  7-11. 
    摘要 ( )   PDF (1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指导D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综合应用露头、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开展隔夹层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隔夹层可分为砂层组间隔层、小层间隔夹层、单砂体间隔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4个层次;按成因可分为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夹层;根据隔夹层剖面、平面分布特征及规模大小,将研究区隔夹层划分为稳定型、次稳定型和不稳定型3种类型.在分析3种类型隔夹层成因的基础上,以泥质含量指数作为约束,采用随机建模方法预测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建立研究区隔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田中后期开发和综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岩相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李洁, 王起琮
    2018, 14(3):  12-18. 
    摘要 ( )   PDF (2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岩相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应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确定了白云岩岩相类型;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确定了各类白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可以划分出四种岩相类型,即云斑构造含灰或灰云岩、细-粉晶残余颗粒白云岩、中-粗晶残余砾屑白云岩、中-细晶硅质白云岩;各类白云岩具有特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活跃回流渗透及隐伏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是奥陶系白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白云岩储层主要形成于酸性地层水的埋藏溶蚀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岩相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开展白云岩及其储层成因研究的有效手段.
    玛湖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技术
    邹灵战, 邹灵雄, 蒋雪梅, 刘颖彪, 路宗羽, 李维轩
    2018, 14(3):  19-24. 
    摘要 ( )   PDF (1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物性很差,常规直井、注水开发的模式难以有效地动用.借鉴美国和国内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玛湖本身的油藏地质特征,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为指导,优化完井方式和井身结构,开展井眼轨迹剖面设计与控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砂砾岩储层个性化PDC钻头设计、薄油层长水平段地质导向、小井眼窄间隙固井等技术的攻关研究和试验,形成了玛湖致密砂砾岩油藏有效开发的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2015年以来共计完成50余口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突破2000m、三维水平井扭方位90°、水平偏移距400m.水平井单井产量是前期试验水平井的3倍、直井的10倍,实现了低油价形势下玛湖致密砂砾岩油藏的有效开发,对我国西部类似地质条件的致密油气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套管开窗侧钻井开窗位置选择分析
    谢鑫, 孙振
    2018, 14(3):  25-30. 
    摘要 ( )   PDF (1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已废弃井,能有效地降低钻井成本,节约开发投资,提高效益,因此,研究开窗侧钻井的设计优化非常必要.侧钻井井眼轨道优化对施工难度的影响较大,而轨迹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侧钻方向,以及侧钻点深度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且存在一定的规律.其中侧钻开窗深度的选择,又是最关键的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在不同开窗方向中,每一个开窗方向的直井段造斜点、定向段中点、稳斜段中点的摩阻扭矩、钻柱发生屈曲时钻压、钻柱扭转圈数、钻柱疲劳失效因子,形成套管开窗侧钻井开窗深度的优化方法,指导套管开窗侧钻井的设计.
    基于立管分流及溢漏早期监测的控压钻井系统
    刘永伟, 戴勇, 兰作军, 黄学刚, 赵林, 刘应民
    2018, 14(3):  31-34. 
    摘要 ( )   PDF (1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压钻井技术因其可有效降低窄密度窗口地层钻井难题、提高钻井时效已成为国内钻井新技术应用的热点.针对当前低油价形势下窄密度窗口的钻井难题,工程院研发了基于立管分流及溢漏早期监测的控压钻井系统,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系统构成、压力控制工艺方法及取得的成就,为解决上述钻井难题提供了更经济的控压钻井方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钾盐聚磺水基钻井液在充气欠平衡钻井中的改进研究
    王建, 时冠兰
    2018, 14(3):  35-38. 
    摘要 ( )   PDF (1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和储层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改进钾盐聚磺钻井液体系配方入手,优选成膜剂聚合醇(KTXB)、封堵剂(XY-1)和润湿反转剂(ZABT)加量,对改进后的钻井液进行流变性、封堵性和储层保护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屑滚动回收率达到96.3%,对实验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5%,储层损害率仅为19.3%,综合流变性能佳.该体系在东部油田4920m~5306m充气欠平衡钻井井段中进行了应用,顺利钻穿火成岩地层,投产后产油295m3/d,产气1.5×104m3/d,对充气欠平衡钻井钻井液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在霍11井的应用
    谢建安
    2018, 14(3):  39-42. 
    摘要 ( )   PDF (1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11井三开井段安集海河组地层以泥岩为主,在钻井过程中因泥岩水化膨胀、分散造浆而造成高密度钻井液维护处理困难、井壁垮塌、卡钻等井下故障,为此设计应用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根据安集海河组地层的特点、油基钻井液的实践及钻井要求,确定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配方,并对其流变性、稳定性及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变性、稳定性及抗污染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霍11井三开井段钻进安集海河组地层过程中,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未发生井下复杂.与邻井相比,三开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提高6倍以上,钻井周期缩短100天以上.使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可以解决安集海河组地层钻井过程中存在的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并能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
    水平井尾管半程固井技术在卡拉姆卡斯油田的应用
    杨睿, 张新文, 李东, 翟亚锋, 孙澜江
    2018, 14(3):  43-46. 
    摘要 ( )   PDF (1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位于曼格什拉克半岛西部,从地质构造上认为是卡拉姆卡斯—乌津大地构造台阶,沉积于南曼格什拉克拗陷北缘.该油田建成于1970年代,2017年当地甲方为了保持油田产能,决定以2510井为先导试验,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作业改造,要求Ф146.1mm井眼使用Ф101.6mm管柱实现尾管半程固井工艺.针对该井井身结构特殊、固井工艺复杂、小间隙固井对水泥浆及水泥石的性能要求高、固井施工泵压高易漏失等难题,通过对固井工具及工艺配套设计研究,水泥浆性能优化,科学设计、精细施工,确保了该井固井施工的安全进行,固井质量优质,为哈萨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后续开窗侧钻水平井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次固井工艺技术优化研究与应用
    陈伟, 洪将领, 王晓磊, 冯钿芳, 吴彦先, 哈斯木
    2018, 14(3):  47-52. 
    摘要 ( )   PDF (17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气田开发,将对新疆K气田部分老井的连木沁层位进行开发利用时发现,需要对该部分井进行二次固井.根据储层高渗漏特性,以及油层套管及技术套管二次固井需求,研制大颗粒防漏泥浆,优选G级微膨胀水泥,同时将锻铣取套、分层注灰等工艺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二次固井工艺技术体系.在新疆K气田五口井进行现场运用,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为同行业二次固井工艺优选实施提供借鉴.
    油气开采
    水驱油藏经济极限和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
    侯建锋, 胡亚斐, 刘畅, 赵辉, 蔚涛
    2018, 14(3):  53-57. 
    摘要 ( )   PDF (1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极限和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开发方案设计及开发部署中重要的依据.针对目前水驱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以及经济极限和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的不足,文章用过系统调研评价,推荐了的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建立了经济极限和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图表法求解流程和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直观,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符合油田实际,值得推广应用.
    昭通黄金坝YS108区块页岩气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汤志, 镇国钧, 陈兴炳, 刘晔, 游婷
    2018, 14(3):  58-62. 
    摘要 ( )   PDF (20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昭通黄金坝YS108区块页岩气水平井测试产量平均19.9×104 m3/d,针对测试产量高低参差不齐的问题(4.4~37.3×104 m3/d),综合分析页岩储层地质、工程参数两方面关键技术指标,重点从储层物性、Ⅰ类储层钻遇率、压裂改造效果等方面开展水平井实施效果评价,优化设计预实施水平井压裂施工参数.在保障提高I类储层钻遇率前提下,提高压裂液量、加砂量、施工压力等参数是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方向.
    利用液面指示曲线计算塔河缝洞型油藏地层能量和流动系数
    李璐, 张世亮, 袁飞宇, 黄明良, 侯献海
    2018, 14(3):  63-66. 
    摘要 ( )   PDF (1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采油井,地层真实能量及裂缝系统流动状况难以确定,一直制约着油田的精细开发.基于均质油藏的计算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利用流体力学的镜像法原理,通过对关井后静液面恢复数据处理,建立液面指示曲线,获取等效于无限关井时刻的真实地层压力和流动系数,指导缝洞型油藏稠油井的储层健康诊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致密岩心压裂液伤害评价实验方法初探
    彭小强, 武俊学, 赵玉, 古丽纳尔
    2018, 14(3):  67-70. 
    摘要 ( )   PDF (1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压裂液性能评价的行业标准(SY/T 5107-2016)不能完全适用低渗、超低渗储层压裂液伤害评价,一些特低渗储层岩心采用常规流动实验装置根本无法完成实验.为了探索致密岩心压裂液伤害评价实验方法,以玛湖凹陷致密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和自主研制的致密岩心造缝装置,通过对常用的压裂液体系对致密岩心人工裂缝的伤害进行评价,特别对压裂液的伤害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裂液中防膨剂含量的增加,压裂液对致密岩心的伤害也随之减小,裂缝面的泥化和微粒运移是压裂液对人工裂缝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致密岩心造缝后实施压裂液伤害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玛湖凹陷及其类似储层的压裂液优选提供重要参考.
    工艺设备
    油田集输管网及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崔平正, 廖剑波, 崔晨, 王辉
    2018, 14(3):  71-75. 
    摘要 ( )   PDF (1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青海油田分公司尕斯库勒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标准化管理项目,介绍了油田地面集输管网及设备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管网探测技术、设备数据采集方法、制定图形预处理及数字化标准规范等,实现数字化管理软件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采油厂(作业区)生产运行管理中管网及设备所具有的地理坐标位置、属性数据(设备参数)等的查询、应用功能和作用,打破了以往油田采油厂(作业区)管网靠图纸、设备靠台帐的管理模式.
    吉7井区平台井地面工艺优化技术应用
    叶俊华, 黄大勇, 宋多培, 李建财, 冯小刚
    2018, 14(3):  76-80. 
    摘要 ( )   PDF (1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减少征地面积,节约投资费用,降低管理难度,新疆油田吉7井区首次成功研究并应用了井站一体式采油平台地面工艺.文章通过结合吉7稠油注水冷采开发的特点,按照"多井丛—大平台—井站一体式采油平台"的设计理念,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集成、橇装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集输管网减量化,设备集成一体化,生产数据信息化,管理层级扁平化,巡检作业无泥化等诸多创新性技术.形成了具有新疆油田特色的普通稠油地面建设和集输技术,成功推动了油田大型井场的建设和发展.
    新型气体钻井安保放气远程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谷玉堂
    2018, 14(3):  81-83. 
    摘要 ( )   PDF (1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体钻井现场施工中,注气设备的放气管线出口需要安装到排砂坑,并采取人工放气的方式,存在安装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效等停时间长等问题,通过优化气路、优选电磁阀和限位开关,设计了远程控制箱,研制了新型安保放气远程控制系统,并简化了工艺操作流程,完善了气体钻井放气工艺,实现了在中控室远程自动控制、安全环保放气,消除了停气后降尘泵倒灌排砂管现象,有效解决了地层出水误判断等问题.该技术在3口井施工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安装效率提高87.5%,降低现场劳动强度,同时降低停气造成井下复杂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气体钻井效率.
    吉7井区玻璃钢敷缆连续油管升下井设备研制与应用
    武建明, 连洪正, 黄大勇, 叶俊华, 肖磊, 代伟荣
    2018, 14(3):  84-87. 
    摘要 ( )   PDF (15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吉7大平台井区玻璃钢敷缆连续油管井举升工艺的特殊性,开展了一系列升下井主体设备和配套设备的研制和应用.研制出了低平板半挂车、门架起升液压绞车、牵引升降机构、牵引机整体横移机构等主体设备,以及相关的井控、安全环保、管柱等配套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的配合使用,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连续油管升下井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在吉7井区成功的完成了50井次的转抽工作,推动了吉7井区"井站一体式采油平台"的建成.
    火驱产出气在线监测技术建立与应用
    杨洋, 韩晓强, 彭小强, 郭晟豪
    2018, 14(3):  88-90. 
    摘要 ( )   PDF (1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新疆油田正在开展火驱试验.其中,气体组分检测对于判断井下连通情况、点火条件以及调控方式等起到重要.目前国内火驱气体监测方法主要是室内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但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设计和研究出了火驱产出气在线监测系统,优化现场监测工艺,在国内首次实现火驱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氢的连续监测,形成一套在线气体监测技术,满足现场监测需求,同时该技术可以推广到整个火驱领域,前景广阔.
    冀中地区油气田开发安全环保排液技术探析
    贾琳珊, 张毅, 杨东, 高海涛, 王明, 常刚
    2018, 14(3):  91-96. 
    摘要 ( )   PDF (19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液是试油测试过程中落实地层产液液性、求取产能的重要手段,此外,油气井酸化、压裂等措施改造后,为防止入井液对地层产生伤害,也需要及时排液.所以说,排液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冀中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靠近北京市、天津市,特别是2017年4月以来,国家提出在冀中的雄县、安新县以及周边地区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所以说如何在油气田开发阶段安全、可靠、环保的进行排液成为了一道严峻的课题,下面文章就冀中地区几种安全、环保排液技术予以简单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