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9-10
    全选:
    油气勘探
    新疆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地区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与应用
    秦鑫, 徐文瑞, 温军, 宋志华, 杨军
    2019, 15(3):  1-6. 
    摘要 ( )   PDF (48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二维地震勘探工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密度宽线采集、低频可控震源激发、综合静校正、聚束滤波多次波衰减等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石炭系顶界面成像效果和内幕构造特征,为落实乌伦古地区烃源和有利构造提供了可靠依据.
    无微测井情况下的可控震源三维地震资料静校正解决方法——以951D-Doshan区三维为例
    蒋琳, 刘宜文
    2019, 15(3):  7-10. 
    摘要 ( )   PDF (3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精度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准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通常需要进行近地表调查以质控静校正精度.针对缺乏近地表调查资料,同时地震采集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而导致初至不宜拾取的情况,采取灰度位图转换自动拾取技术提高初至拾取效率和精度,利用层析模型约束的折射综合静校正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构造的准确落实奠定了基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6区齐古组沉积特征分析
    刘志伟, 向才富, 丁振华, 于庆森, 董宏
    2019, 15(3):  11-17. 
    摘要 ( )   PDF (3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厘定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九6区侏罗系齐古组砂砾岩储层的古水流方向和沉积相类型,通过母岩性质分析、成熟度特征分析、粒度特征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九6区齐古组的古水流方向和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古水流方向为北西方向,次要古水流方向为正北方向;沉积相类型为强水动力条件下的中-细粒辫状河沉积.
    柴达木盆地切16块路乐河组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构型表征
    季政君, 荐鹏, 闵忠顺, 张宇, 张丽娜, 孟令娜
    2019, 15(3):  18-21. 
    摘要 ( )   PDF (16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深入解剖切16块路乐河组下段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沉积构型,总结构型单元剖面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顺物源剖面上,整体在砂组级别呈退积正旋回特征,优势相为扇中辫流水道,主要发育在顶部1砂组的1、2小层,剖面上连续性好,延伸距离远;②垂直物源剖面上,辫流水道呈顶平底凸状,水道宽度300~900 m,空间叠置关系呈现四种构型样式,分别为孤立状辫流水道、辫流水道-辫流水道叠置、辫流水道-辫流水道对接、辫流水道-漫流砂体对接;③平面上,从下至上各小层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规律呈现明显退积特征,反应水进旋回,扇中面积占比越来越大,辫流水道形态从窄带状过渡为网状,顶部1、2小层辫流水道最发育.研究成果与动态资料吻合度高,纵向主力产油层、主力吸水层主要位于油藏顶部1、2小层,平面注水受效井主要集中在扇体西部辫流水道发育部位.该成果对区块注采井网的调整、新井部署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对同类油藏开发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地层元素测井在三塘湖盆地页岩油评价中的应用
    张鑫, 郑佳奎, 吴都, 李红燕
    2019, 15(3):  22-27. 
    摘要 ( )   PDF (2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岩性识别及储层"甜点"划分难的现状,在岩心全岩X衍射矿物含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元素(GEM)测井适应性分析,优选了符合芦草沟组岩石矿物组分的解释模型,优化了符合区域地质特征的处理参数,为地层元素测井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利用GEM测井处理解释得到的各种矿物含量,在芦草沟组复杂岩性中识别出凝灰岩类优势岩性,分析结果与岩心分析矿物含量较为吻合,同时,在岩石骨架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刚性矿物含量分析,对地层"脆性"矿物含量开展评价,为试油压裂层段的选取提供依据,有效解决了优势岩性及储层"甜点"的识别难题,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在芦草沟组页岩油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物性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8段砂岩为例
    付新, 张连梁, 刘远志, 周传臣, 王永刚
    2019, 15(3):  28-35. 
    摘要 ( )   PDF (3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吴起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长8段发育多套碎屑岩储层.以吴起油田为例,利用不同井的测井曲线进行储层评价,根据储层物理参数分析和中子-密度交会图法认为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利用净产层厚度、净毛比、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图评价储层油气潜力.储层物性参数评价结果表明:砂岩有效厚度为5~10m,净毛比0.17~0.75,有效孔隙度为7%~12%,泥质含量在27%~40%,含油饱和度在12%~31%,净产层含油饱和度在95%.砂岩等厚图揭示了油气的空间展布规律,为下一步吴起油田长8段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地质指导.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技术
    杨睿, 张拓铭
    2019, 15(3):  36-40. 
    摘要 ( )   PDF (1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东部隆起,其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陆相液态烃页岩层系之一,是近海咸化湖盆混积岩沉积,具有丰富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2012年吉172 H井喜获高产,揭开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开发序幕.七年来,在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油田持续开展有效开发技术的探索与实践,陆续实施了数十口水平井的试验攻关.尤其是2016年以来,围绕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理念,坚持工程地质一体化,JHW023井和JHW025井终获突破,单井日产油最高达到108.3 t,高产稳产态势初显,展现了页岩油有效动用的良好前景及巨大的开采潜力.通过多年来不断的技术探索及实践验证,形成了针对吉木萨尔凹陷独有的页岩油钻井工厂化作业技术及配套的钻井技术,2019年新疆油田公司继续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高效开发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这不仅意味着新疆油田对页岩油藏开发的不断探索突破,对我国西部地区类似地质条件的页岩油气藏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油气开采
    浅水三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
    李振鹏, 欧银华, 刘洪洲, 刘建国, 曲炳昌
    2019, 15(3):  41-44. 
    摘要 ( )   PDF (1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控制因素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砂体可划分为6~3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沉积.从垂向及平面两个方向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并确定了单一分流河道规模,单一分流河道厚度在1.5~4.0m之间,宽度为270~1700m,砂体宽厚比为90~425.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储层厚度、夹层展布及注采井距三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及井网加密三种开发对策.
    哈萨克斯坦阿里斯库姆油气藏油环边部潜力分析方法研究
    马崇尧, 徐士鹏, 王成林, 高立群
    2019, 15(3):  45-48. 
    摘要 ( )   PDF (25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里斯库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主力层白垩系M-II层地震品质差,分辨率低,断裂带附近构造失准,油气界面不落实,以上问题制约着油田挖潜和滚动扩边.为实现油田开发效益最大化,积极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全面研究总结了针对油田潜力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叠后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和采用速度分析、层位控制法重建速度场来提高构造解释精度,以及利用综合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技术来确定油气界面变化规律,最终实现阿里斯库姆油田产能建设的良性循环.
    基于RS-LSSVM水驱井组采出程度计算模型——以渤海黄河口凹陷为例
    吴春新
    2019, 15(3):  49-53. 
    摘要 ( )   PDF (1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海上水驱井组采出程度预测影响因素多,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样本信息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采出程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样本值拟合精度较高,能较好的反映各控制因素对采出程度的影响,满足矿场应用要求.利用该模型对X油田某井组的采出程度进行计算分析,认为该井组具备细分层系的储层条件,新增3口调整井,目前开发形势较好,为海上油田增储上产提供理论指导.
    特高含水期下水平井油水两相产能研究
    孙恩慧, 李博, 彭琴, 杨威, 孟鹏
    2019, 15(3):  54-57. 
    摘要 ( )   PDF (1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生产井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渗流出现了油水两相流动.以水平井渗流原理为基础,将水平井的三维渗流简化为2个二维平面渗流,引用保角变换和电模拟概念,得到水平井油水两相产能方程,结合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方程,可对水平井油水两相产能方程求解.通过实例对比,与常规的水平井产能公式计算结果相比,利用本文公式计算出水平井的产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对误差最小,仅为6.3%,对特高含水期下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基于油层分类标准的特低渗油藏压裂井层定量优选研究及应用
    薛颖
    2019, 15(3):  58-63. 
    摘要 ( )   PDF (18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长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油层厚薄不均、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无自然产能等特点,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见到较好的效果.压裂是特低渗透储层增产稳产的重要手段,选井选层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目前国内油田压裂时主要依靠经验选择井层,不能保证压裂后获得较高的增产效果.以G644井区为例,通过对目标区块油层精细评价,利用测井曲线及油层压裂后产量峰值的综合定量分析得到特低渗砂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并建立了油层分类划分标准,将油层由好到差分为五类,实现了对压裂优选层位的分类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选井时机、完善了选井选层方法,使压裂选井选层更加合理,这对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开展压裂产能预测及层位优选、评价产能改造潜力、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渤海稠油油藏分类方法及分类界限研究
    吴婷婷, 张风义, 王大为, 杨建民, 廖辉
    2019, 15(3):  64-69. 
    摘要 ( )   PDF (1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渤海稠油特点,打破以地质条件或流体性质单因素为依据划分油田类型的方法,开展了以开发方式选择为导向的渤海稠油油藏分类方法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三个影响开发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通过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等方法,开展了各因素的界限研究,明确了不同参数范围所属油田类型及不同油田类型应采取的开发方式.该研究成果对指导渤海稠油开发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复合酸压工作液体系优化研究
    邱小庆
    2019, 15(3):  69-73. 
    摘要 ( )   PDF (1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致密低渗、低压、低孔的特征,储层岩石弹性模量较高,泊松比低,酸蚀裂缝窄且长度有限,水平井酸压后整体稳产能力较差.为此,前期优化形成了复合加砂酸压工艺,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效果.但复合加砂酸压工作液体系主要借鉴前期多级注入酸压工作液体系,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结合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针对复合加砂酸压工艺对工作液的要求,优化研究了酸液浓度、稠化剂浓度、前置液类型,形成了复合加砂酸压工作液,并研究了工作液对储层岩板的酸刻蚀情况及导流能力.优化后的工作液体系已完成复合砂酸压施工18井次173段,平均单井无阻流量较优化前提高1.4×104 m3/d,复合酸压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优化后的工作液将对致密低渗碳酸盐岩的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CO2吞吐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白251井区的应用
    李云飞, 董兴, 李欢, 许晓晨
    2019, 15(3):  74-78. 
    摘要 ( )   PDF (1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251井区油藏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油藏递减大,需要采用新技术,改善开发效果.CO2具有增加地层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渗流能力、沟通孔喉等作用,经白251井区的CO2适应性分析后,在该井区开展了CO2吞吐试验,结果表明:实施CO2吞吐后,油井能量恢复,纵向产液剖面得到改善,增油效果好.
    化学暂堵剂在石油工程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及应用
    罗天雨, 芳桂, 梁丽娟, 伍巧兰, 雷俊雄
    2019, 15(3):  79-87. 
    摘要 ( )   PDF (1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暂堵剂在钻完井、驱替、压裂改造、均匀酸化等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暂堵剂发展历程中,随着暂堵剂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其种类越来越丰富.根据颗粒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情况,主要分为碱溶性暂堵剂、酸溶性暂堵剂、油溶性暂堵剂、水溶性暂堵剂.针对暂堵剂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暂堵剂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暂堵剂研究新成果、暂堵剂研究新进展,对暂堵剂在现场的应用进行了分类研究与总结,并对暂堵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工艺设备
    偏心变排量抽稠泵的研制与应用
    李鹏, 佘梅卿, 苗玉礼, 查旋, 杨玉山
    2019, 15(3):  88-90. 
    摘要 ( )   PDF (1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油田稠油热采井举升主要以抽稠泵、偏心抽稠泵及水平泵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周期机抽产液量变化较大,导致转抽初期排液慢、转抽末期拿油难,降低了稠油热采井的开采效率.为此,研制了偏心变排量抽稠泵.偏心变排量抽稠泵大小柱塞之间设计有轨道式脱接机构,能够实现大小柱塞的对接及脱开,从而切换抽油泵的功能及排量.尾部设计有脱接显示机构,能够准确判断出脱接状态.
    增压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刘海龙, 张蔚, 蒋建华, 韩光耀, 张勇, 赵云峰
    2019, 15(3):  91-93. 
    摘要 ( )   PDF (18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用井下工具入井前通常需要进行高压试验,存在对设备压力级别要求高、试验风险大等问题.依据帕斯卡定律,研制了一种具有增压功能的试验装置,可将试验设备输出的低压转换为高压对工具进行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可有效解决试验设备压力级别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了设备及流程管线的负荷,极大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可降解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在压裂领域中的应用
    张毅, 刘晓林, 王长恩, 任勇强, 张伟, 秦涛
    2019, 15(3):  94-97. 
    摘要 ( )   PDF (1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可降解材料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材料等领域.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降解材料也逐步引入.采用压铸及固溶技术对熔炼后成分为Mg-8Al-0.7Zn-0.25Mn-1.0Ce的镁铝合金进行处理,获得了长度1 000 mm、直径120 mm的可溶金属棒.利用OM、XRD和HV-10000显微硬度计分析了该可溶材料的组织结构及硬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可溶金属材料组织均匀无缺陷,主要由α-Mg和β-Mg17Al12等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度<72μm,显微硬度>80 HV0.2.测试结果表明,该可溶材料的抗拉强度接近335 MPa,,断后延伸率为15%,在120℃、1%KCl条件下,该类材料在96小时内可实现完全溶解.经现场应用验证,经表面包覆处理后的该类材料能够满足可溶金属球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热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欧阳俊易
    2019, 15(3):  98-104. 
    摘要 ( )   PDF (3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注锅炉在重油开发公司六-九区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热注锅炉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程序丢失、异常停炉等故障也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燃烧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对热注锅炉自动化PLC控制程序进行优化,实现程序的本地冗备恢复功能,优化程序增加炉膛压力报警、前吹扫有火报警、开关量断电保持等功能.提高热注锅炉程序运行稳定性,对提升员工维护管理水平和热注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