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3-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21, 17(1):  0-0. 
    摘要 ( )   PDF (8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塔中东部复杂区多域多方法联合去噪
    龚洪林, 吴杰, 姚清洲, 杨丽莎, 袁焕
    2021, 17(1):  1-5. 
    摘要 ( )   PDF (11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东部潜山区继承性古隆起发育,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发现了白云岩潜山、灰岩潜山、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性圈闭,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但由于研究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为此,根据研究区原始资料噪音发育的特点,结合多年地震资料处理实践经验,提出了分类、分步、分域、分区、分频、分时的"六分法"为指导的去噪思路,使用分频面波压制技术、十字域非均匀采样的相干噪音压制技术、检波域沙丘鸣震压制技术、四维叠前随机噪声去噪技术、tau-p域多次波压制技术系列,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为塔中主垒带油气预探评价、落实优质储量提供可靠资料.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采集技术及成效
    李献民, 徐文瑞, 杨万祥, 刘亚峰, 郭再平, 杨??
    2021, 17(1):  6-14. 
    摘要 ( )   PDF (11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原油1213 m3/d、天然气32.17×104 m3,创整个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充分证实了南缘油气勘探潜力巨大[1].为此,2019年,新疆油田在南缘共部署了875 km2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井震联合采集技术、井炮源驱动技术、有线仪器+无线节点+有线连续采集技术、宽频单点接收技术、光纤表层调查技术等,高效、高质量完成了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南缘山前带的地震采集技术,为南缘山前带油气勘探和和下一步增储建产储备了相关的配套技术,该技术也可为国内其它探区山前带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让纳若尔油田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陈涛, 叶安臣, 颜斌, 柯学, 魏强
    2021, 17(1):  15-20. 
    摘要 ( )   PDF (3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让纳若尔油田部分老井经过多年的开采后产量很低或已无产量,但井间还有较多的剩余油并没有采出.因此,在调研国内外开窗侧钻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油田的前期侧钻经验、地质特征、技术难点等,在现有装备和条件下实现了针对Φ139.7 mm小井眼开窗侧钻井的技术改造和钻井提速,有效延长了让纳若尔油田低产量老井的采油寿命,降低了综合开发成本.
    水平井水平段长段取心技术探讨
    康克利, 张武涛, 谢正森, 朱玉锋, 宋西岩
    2021, 17(1):  21-24. 
    摘要 ( )   PDF (2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三塘湖水平井垂深在1500~2800 m,水平段段长为800~1200 m,新疆油田玛湖、吉木萨尔页岩油水平井垂深在3000~4100 m,水平段段长为1500~1800 m,属长水平段水平井.长水平段水平井取心工具的安全下入、控制井眼轨迹,确保油层钻遇率,是保证水平井水平段长段取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结合取心实践从井眼准备、取心工具优化、井下动力取心工艺及配套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了实践的结论.
    临兴中区块致密气储层伤害及保护研究
    贾佳, 冯雷, 夏忠跃, 耿学礼
    2021, 17(1):  25-28. 
    摘要 ( )   PDF (1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临兴中区块致密气勘探开发节奏的加快,钻完井过程中的井壁坍塌、掉块、产能低等储层伤害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了致密气开发效益.对临兴中区块储层物性进行了分析,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致密气储层主要的损害因素为水锁损害、应力敏感损害、固相堵塞损害、粘土矿物及潜在敏感性损害、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伤害.在此基础上,对钻井液和完井液开展了研究,研制了强封堵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新型防水锁剂,现场应用表明,可以有效实现储层保护的效果.
    油基钻井液条件下页岩气侧钻水平井固井技术
    沈彬亮
    2021, 17(1):  29-33. 
    摘要 ( )   PDF (2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YS4侧钻水平井完钻井深5587 m,垂深4186.34 m,水平位移1607.72 m,具有油基钻井液固相含量高、井壁和套管壁清洗困难、封固段长(5584.49 m)、顶底部温差大(110℃)、顶替效率难以保证等诸多固井难点.通过优化固井方案,优选了双凝双密度水泥浆体系和驱油型隔离液体系,且采用了油基泥饼固化剂,制定了配套防气窜、井眼清洁等固井技术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井固井一、二界面胶结质量优质,有效封固了页岩气水平段,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后续大型分段体积压裂奠定了良好的井筒基础,同时也可为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水平井固井提供借鉴和参考.
    钻井液用环保润滑剂合成酯的研究与应用
    周代生, 刘阳, 赵晓丽, 张佳寅, 黎然, 赵志宏
    2021, 17(1):  34-39. 
    摘要 ( )   PDF (1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最大限度减轻钻井液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施源头污染控制,根据酯化反应原理,通过具有特殊结构的多羟基醇(聚丙二醇、十二~十四混合醇、正辛醇等)与长链脂肪酸(油酸)在一定条件下(碱性环境、高温)通过酯化反应制得环保润滑剂合成酯,并且研究了合成酯的环保性能、润滑性、抗温抗盐能力、钻井液配伍性,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环保润滑剂合成酯是一种低色度(浅棕色)、无毒、不含重金属有毒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具有良好的搞高温(180℃)、抗盐润滑效果,在相同加量条件下优于同类产品,实现了较目前同类产品较低加量下具有较高的润滑效果;适用于各类水基钻井液,能与其它处理剂良好配伍,满足现场钻井、地质录井的需要,是一种具有良好使用前景的钻井液用环保润滑剂.
    固井质量的预测方法
    谢鑫, 付成林, 丁少华, 窦正道, 金晶
    2021, 17(1):  40-42. 
    摘要 ( )   PDF (2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油田现场施工中,并没有根据设计参数提前预测固井质量的方法,导致在固井水泥浆的配制和施工参数选择中,往往只是单独的考虑稠化时间、水泥浆密度、粘度、排量等参数,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有很大的盲目性.本文模拟了300转、600转、水泥浆密度、钻井液密度、塑形粘度、动切力、排量等参数对固井顶替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评价影响水泥返高的参数,进而预测顶替效率.该综合评价参数高,意味着顶替效率高,则固井质量好.
    油气开采
    砂砾岩潜山边底水复合油藏见水特征分析
    吴浩君, 姜永, 刘洪洲, 黄磊, 汪跃
    2021, 17(1):  43-47. 
    摘要 ( )   PDF (49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X油田由古近系东二段底部的孔隙型砂砾岩储层和太古界潜山基岩储层构成.潜山储层特征非常复杂,下部底水能量活跃,储集空间类型有孔隙、溶洞、裂缝三种.采用水油比导数图版判别法、见水特征无因次判别法、数值模拟法综合分析了油田水平井见水特征.油井见水特征为潜山裂缝沟通底水快速锥进,且含水率随潜山裂缝储量的增加而减小,拟合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X油田潜山裂缝储量较小.油井压力波及至潜山后,潜山裂缝储量快速采出,并沟通底水,引起含水快速上升.对于这类裂缝性底水油藏,生产压差应控制在0.5MPa以内,油井高含水后适当关井压锥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稀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刻画技术及潜力评价 ——以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为例
    肖露, 张俊, 贾耀忠
    2021, 17(1):  48-54. 
    摘要 ( )   PDF (38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稀油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剩余油高度分散、认识难度大、有效挖潜手段少,导致关停井比例高,储量动用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开发效果变差.为此,在精细单砂体刻画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微相识别技术,首先确定出单一河道及砂体搭接关系,并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其次,以现代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借助优势动用潜力丰度精确描述单砂体空间剩余油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修证,进一步提高了剩余油刻画的准确性.最后,以温西三区块为例,通过剩余油精细刻画,确定出温西三区块宏观剩余油愈加分散,剩余油挖潜主要对象以Ⅰ、Ⅱ类油层层内剩余油为主.
    重质油藏氮气辅助蒸汽驱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及优化
    刘云飞, 刘乔, 刁广智, 文凤琴, 刘佳
    2021, 17(1):  55-59. 
    摘要 ( )   PDF (2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氮气辅助蒸汽驱中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最佳注采方案.以JY油田J2区块的11-12井组为例,采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的STAR热采模块,通过模拟各种氮气辅助蒸汽驱方案,分别评价了注气量、采注比、蒸汽干度、注汽(气)速度及油藏特征参数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最佳注采方案.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氮气注入段塞的体积应小于0.6HCPV,采注比以1.4左右为宜,氮气段塞注入前,蒸汽干度越高越好,而氮气段塞注入后,蒸汽干度控制在50%以上,提高注汽(气)速度以提高采油速度.最优注采参数组合为氮气注入体积0.2HCPV,注入速度为140 m3/d,采注比为1.6.试验井组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后单井平均产油量从1.8 m3/d提高至5.9 m3/d,单井平均含水率由97.2%下降至67.8,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为重质油藏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提供了参考依据.
    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纳米微球多轮次调驱效果评价研究
    周海燕, 刘斌, 孙强, 瞿朝朝, 岳宝林
    2021, 17(1):  60-64. 
    摘要 ( )   PDF (2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某油田明化镇组具有油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高的特点.针对稠油油田注水开发容易水窜、含水上升速度快等问题,油田于2009年—2019年开展多轮次纳米微球调驱试验,取得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本文通过建立调驱评价体系,采取注入压力变化、压降曲线和霍尔曲线等方法,对调驱井的注入情况和生产井的见效情况进行评价,井组降水增油效果明显,累积增油11.4×104 m3.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后期扩大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黏弹性转向酸转向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吴安林, 唐浩, 李嘉, 张祥枫, 孙亚东
    2021, 17(1):  65-68. 
    摘要 ( )   PDF (2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酸化储层改造中,目的是为了解除地层污染堵塞,尽可能沟通孔洞,实现在地层均匀布酸,常规酸酸岩反应速度快和滤失,酸液优先进入储层的大孔道或高渗透部分发生指进,酸液在地层达不到均匀布酸,从而降低储层改造效果的情况;在室内以丙烯酰胺、AMPS为单体和一定浓度的聚氧乙烯二丙烯酸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共聚合成一种黏弹性表面活性转向剂SD,利用该转向剂配制黏弹性转向酸TAC-SD,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转向剂在酸液体系中的配伍性好,酸液浓度在20%时,黏弹性转向酸TAC-SD黏度为30mPa.s,酸液浓度在14%时,峰值黏度为255mPa.s,转向点酸浓度为17%,转向范围为17%~12%,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转向酸TAC-SD转向效果明显;在川渝地区现场应用4口井,从现场施工井反馈情况分析,黏弹性转向酸在地层转向效果明显,为酸液在地层均匀布酸,提高储层改造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平井压裂多簇射孔孔眼动态开启过程分析
    罗天雨, 张桂荣, 李晓平
    2021, 17(1):  69-73. 
    摘要 ( )   PDF (1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分簇射孔压裂水平井,研究清楚多个裂缝的起裂过程,有利于优化簇间距离;采用何种工艺措施能够降低施工压力,促进多簇射孔孔眼开启,也是水平井压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某口水平井第一段裂缝起裂过程.分析表明:早期注液阶段,第一个射孔眼优先破裂开启后,第二个开启的射孔孔眼位于不受应力干扰的另一簇射孔上;酸蚀作用以后,破裂压力大幅度降低,使得多个射孔孔眼相继破裂;支撑剂段塞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施工排量、降低施工压力.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簇射孔的开启过程;同时提出了合理的降低施工压力的措施,对于顺利施工有指导意义.
    多层合采调整井水淹层避射效果分析
    姜立富, 康凯, 李冰, 李林, 李景玲
    2021, 17(1):  74-77. 
    摘要 ( )   PDF (2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段合注合采油田中高含水期面临的调整井储层水淹问题,基于已实施井钻后储层水淹状况和生产效果分析,研究水淹层避射对油井产液量、初期含水率和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主力层合采油井部分储层适当避射对产液能力影响不大,整体水淹弱仅主力层强水淹油井对强水淹层避射可降低油井初期含水率(较同条件井下降5%~30%);储层水淹较弱的油井含水上升以中低含水稳定和正常上升为主,储层水淹较强油井以快速上升和开井高含水为主,强水淹层避射对控制含水上升有一定作用,避射后调整井含水快速上升和开井高含水比例有所下降.研究成果对新井射孔方案研究和老油田调整井挖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北10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出砂规律分析
    谢俊辉, 唐晓川, 陶苏勤, 于枫林, 龙沙沙
    2021, 17(1):  78-82. 
    摘要 ( )   PDF (30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10井区侏罗系头屯河油藏储层为疏松砂岩储层,孔隙间的填隙物主要以泥质为主,储层的胶结程度中等-疏松.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储层出砂导致采油井修井作业频繁,采油井生产期短,出砂问题成为制约单井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结合现场作业修井冲砂情况、油井生产情况相互结合的方式,划分出北10井区单井出砂等级,用于预测采油井的出砂规律,指导单井防砂工艺和生产制度调整,保障采油井正常生产.
    工艺设备
    MCL旋转防喷器的研制与应用
    廖新伟, 王志军, 兰作军, 刘永伟, 方蓉
    2021, 17(1):  83-87. 
    摘要 ( )   PDF (17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转防喷器是实施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的关键设备之一.由于其旋转总成装配方式,安装高度上的要求,以及内通径对钻具的要求,限制了涉及旋转防喷器的欠平衡、控压钻井技术的应用空间.为进一步拓宽旋转防喷器所涉及技术的应用空间,本文提出旋转防喷器组合式大通径(MCL)旋转总成的研究技术思路及技术指标,通过优化设计、强度校核、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有效的验证其性能及技术指标完全能满足现场应用要求,便于现场拆卸与组装,提升了涉及旋转防喷器技术服务的应用空间,解决了当前困扰涉及旋转防喷器的技术应用的难题.
    新疆油田呼探1井随钻扩眼钻具组合优选与实践
    张晨, 张茂林, 王雷, 邹亮, 陈涛
    2021, 17(1):  88-91. 
    摘要 ( )   PDF (2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探井属于山前构造,地层倾角大、油层埋深深,普遍采用五开非标井身结构设计.在四开井段的随钻扩眼施工时,需考虑钻具组合的防斜性能.采用纵横弯曲法对随钻扩眼钻具组合力学分析模型进行求解,以钻头侧向力和钻头转角为指标评价变井斜率大小.理论分析表明:双心钻头配合钟摆钻具组合能够在随钻扩眼中起到防斜打快效果,随着扶正器距钻头距离的增加、扶正器外径的增加,降斜效果越好;钻压越大,钻具组合由降斜趋势向增斜趋势转化.南缘呼探1井随钻扩眼钻具组合的成功应用,为后续深井随钻扩眼提供了积极借鉴作用.
    南海西部高气液比油井电泵举升系统设计与应用
    曾玉斌, 张德政, 于志刚, 张瑞金, 杨波, 穆永威
    2021, 17(1):  92-96. 
    摘要 ( )   PDF (28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西部部分油田地饱压差小、溶解气油比高,开发后期生产压差大、原油脱气严重,井下电泵机组常出现气蚀、气锁等情况,导致无产出或躺井.为提高高气液比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故障率,调研了业内先进的电泵举升气体处理技术,分析了各个模块的气体处理能力,形成了基于吸入口气体体积含量和产液量的电泵举升系统优选图版.阐述了高气油比油井塔式组合泵分段设计原理和方法.南海西部油田累计应用20余井次,尝试了塔式气体处理泵、塔式气体处理泵+宽幅泵、塔式气体处理泵+普通泵等多种组合方式,应用效果均较好,生产期间未出现气锁现象,最高稳产液量达360 m3/d,最高处理气液比达480 m3/m3,最长稳产天数已达1221天.
    非接触式智能管道通径检测器的设计分析
    崔平正, 林泉, 崔晨, 王京
    2021, 17(1):  97-100. 
    摘要 ( )   PDF (17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完工后,必须要进行管径通径检测,其目的在于发现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管道异常变形.我们以检测管径原始尺寸完整性为目标,进行管道变形缺陷数字化建模、非接触通径检测器运行过程控制、制造工艺、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激光传感器等技术的结合,研发了新型非接触式智能管道通径检测器,弥补传统的接触式(机械式)通径检测器运行状态不稳定造成的数据信号失真、探头易磨损、维护费用高等不足之处,提高了管道内壁变形缺陷识别、数据采集以及变形量大小、变形点位置分析处理的准确性,据此进行开挖作业,对管道及时进行修整,消除事故隐患,为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行提供保障.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非接触式智能管道通径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的设计分析.
    储罐沉降监测及其对腐蚀声发射检测信号的影响研究
    赵永涛, 樊国涛, 张昱涵, 关国伟
    2021, 17(1):  101-104. 
    摘要 ( )   PDF (29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罐罐周的不均匀沉降和底板腐蚀是制约储罐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对储罐的沉降和腐蚀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预防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大型原油储罐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均匀沉降监测及声发射动态检测,对检测的沉降数据和声发射特征参数对比分析,探究储罐沉降对储罐底板腐蚀声发射信号的影响,以期能为储罐使用寿命的延长和储罐的防腐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