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6-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05, 1(2):  0-0.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地质条件及其特征
    常象春, 王明镇, 郭海花
    2005, 1(2):  1-5.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单矿种成藏地质条件,讨论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内在成因联系,结合其共存富集形式和组合类型,总结了共存富集体系的岩石矿物学、构造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特征及标志,为进一步研究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机理及建立相应的判识体系提供了基础.
    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研究
    徐思煌, 贾霍甫, 黄伟传
    2005, 1(2):  6-9.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源主要来自于牛庄洼陷新生界Es4、Es3和Ek2烃源岩,新生界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不整合和砂体输导体系向中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运移.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及输导体系特征,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归纳为新生古储-复合运移模式,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不整合、断层和岩性油气藏.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的一些进展
    李志明, 张??
    2005, 1(2):  10-15.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幅度和范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引起减薄的动力学机制与减薄发生的时间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建立的模型有:交代成因、拆沉作用、地幔置换模型、地幔耗散、伸展作用.以上这些方面的认识和成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岩石圈减薄的具体过程.
    利津洼陷异常高压带及其内部成藏规律研究
    陈利
    2005, 1(2):  16-18.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津洼陷下第三系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声波测井资料,运用等效深度法对利津洼陷下第三系的地层压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异常高压带纵向上发育在沙三上下部-沙四上,平面上沿洼陷长轴分布在洼陷中心,向洼陷边缘压力变小,靠近断层压力降低.控制异常高压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欠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脱水、烃类生成及水热增压.异常高压带内剩余压力低值区油气富集,发育多种油藏类型.剩余压力低值区为下步勘探方向.
    含氮化合物研究在梁家楼油田运移示踪中的应用
    单宝忠
    2005, 1(2):  19-2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含氮化合物研究梁家楼油田油气运移方向,根据两类原油含氮化合物特征分析,认为梁家楼油田油气是由北向南,沿砂体的高孔、高渗带运移,并在运移过程中穿越了断层,砂体主要起储层的作用,油气在砂体中的运移只是油气于圈闭中汇聚成藏的必然过程.
    地层主曲率在研究储层裂缝发育中的应用
    陶洪辉, 秦国伟, 徐文波, 宫军
    2005, 1(2):  22-23. 
    摘要 ( )   PDF (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面曲率的几何意义可以反映曲面一点邻近区域的具体形态和变形特征,因而可以用主曲率法来评价和预测油气储层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应用这种方法对泌阳深凹陷中心安棚鼻状构造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曲率法预测的结果与地质解释、钻井和测井资料吻合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东辛油田稳矿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
    李宇志, 孙国栋
    2005, 1(2):  24-28.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辛地区稳矿砂体的油气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层为东营三角洲发育初期湖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的3期进积砂体,和其上的15个砂层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该地区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风暴岩-浊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滩坝-风暴岩沉积体系.主要物源方向为东部和东南部,还存在来自东北部的次要物源.建议对其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
    压汞资料在确定油水界面中的应用
    魏兴华
    2005, 1(2):  29-30. 
    摘要 ( )   PDF (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根据毛管压力原理,采用逆向思维,根据含油饱和度计算含油高度,确定砂体油水边界的方法,并用实例对比分析,其结果可满足工程精度需要.鉴于取心资料的代表性及局限性,也指出了此方法的局限性.
    油气开采
    优化射孔技术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
    韩永强, 陈志稳, 何志平, 韦书铭, 康永尚
    2005, 1(2):  31-34.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近年来的射孔现状分析表明,射孔效果与井筒条件和储层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不同井况和储层条件优化各项射孔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射孔效果.利用射孔优化软件系统(PSDPV2.1①)所设计井的预测产能和实际试油结果的对比表明,射孔参数的优化对改善射孔段井筒附近的流动效率具有明显的效果,所预测的产能对试油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封闭油藏单元边界流量简易计算方法
    张世明, 万海艳
    2005, 1(2):  35-36. 
    摘要 ( )   PDF (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油藏物质平衡原理,提出一种计算不封闭油藏单元边界流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通过油藏亏空体积曲线就可以计算油藏单元边界流体交换大小,并可以分析单元间流体交换过程,对于评价油藏单元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简便,适用性强.
    利用二元回归曲线拟合法和筛选法分析产能递减规律
    谢军, 李平, 候康柱
    2005, 1(2):  37-4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供了应用计算机自动拟合曲线法和筛选法进行产能衰减曲线分析,以Arps经验递减曲线方程[1]既(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双曲线递减)为理论基础,以油田产能衰减的实际数据为依据,用Arps经验递减曲线方程进行处理,找出(Q、Np、Qt)的直线变量组合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利用二元回归[7][8]对曲线进行拟合,确定递减曲线类型、找出产能递减的规律,编制递减规律软件,为油田的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川西坳陷低渗致密砂岩气藏难采储量分类评价
    李忠平, 铁忠银, 杨志彬, 谢峰
    2005, 1(2):  41-44. 
    摘要 ( )   PDF (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地区难采储量蕴藏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开展其储量评价对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川西地区难采储量多为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小、散、差"的地质特点和"低、快、短、大"的开发特征.难采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储层本身地质条件、工艺技术水平、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开发政策等客观条件,但随着开采工艺技术的完善和改进、经济政策的变化、管理模式的优化配置,部分难采储量可转化为可动用储量或经济储量,因此其又具有时间性和阶段性.本文针对川西地区难采储量的特殊性,从储层地质条件、储层改造、开采工艺水平、天然气开发政策、企业管理模式、气价以及开发成本等方面分类论述了难采储量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促进难采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低渗油田低速非达西效应模拟研究
    任岚, 胡永全, 赵金洲, 冉乙钧, 刘文君
    2005, 1(2):  45-48.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低渗油田中,由于驱油能量的不足,流体的渗流速度较低,流体中的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在岩石孔隙壁面发生吸附,形成不动层.该不动层降低了地层的渗透率,在流体渗流时,产生了一个阻碍流体流动的附加压力梯度.这时,流速与压力梯度不再呈线性关系,流体表现为非达西流动.本文中,在引入非达西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水两相在地层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模型的数值方程和求解方法,模拟计算了非达西因子和地层各参数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渗透率越低,流体粘度越大,生产压差越小的情况下,影响越显著.该模拟和方法可用于低渗油田的动态预测和产量调整以便确定最优开发方案.
    塔河油田稠油开采工艺新进展
    肖桂珍, 李新勇, 蒋琳
    2005, 1(2):  49-51.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塔河油田主力储层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影响稠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优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主要是井筒举升工艺),为保证油田稠油的正常生产,提高稠油的开采效果和采收率作了深入的技术支持分析.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何龙, 王业飞, 戴彩丽, 焦翠, 由庆, 赵福麟
    2005, 1(2):  52-54.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弥补了聚合物溶液调剖作用有限的缺点,通过对地层充分调剖提高波及系数,最大限度提高地层的采收率.针对河南双河油田的情况,经研究发现:冻胶型深部调驱剂可根据需要配成不同成冻时间和强度的体系,体系成冻时间1d~15d,突破真空度0.04~0.062 MPa,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可视化模型研究表明,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流动实验证明,调剖剂注入时机越早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杏二中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
    杜雄文, 李洪富, 洪冀春, 姜江
    2005, 1(2):  55-58.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多年的室内和矿场试验研究,成功地完成了5个三元复合驱小型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三元复合驱技术可以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2][3][4]1998年大庆油田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个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三元复合驱在大井距(250m)多井组(17注27采,9口中心采油井)多油层(PI1-3砂岩组)条件下的驱油效果,油水井的动态变化规律,注采工艺技术及采出液处理技术,为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介绍了试验区的进展情况,油水井的动态反应,采出井见碱、表活剂、聚合物及乳化情况.结合精细地质研究重点阐述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的驱油效果,总结了油田发育上的差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小型矿场试验区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业性试验区含水变化规律.
    聚合物驱单元窜聚研究及治理
    顾永涛
    2005, 1(2):  59-61. 
    摘要 ( )   PDF (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大孔道是影响聚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特高含水期聚驱效果,以孤东油田七区中为研究对象,在窜聚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孔道的形成因素及对聚驱效果的影响,并对大孔道进行了定量描述和窜聚速度的计算,提出了孔道的分级方法,以此为依据对窜聚井进行了分类治理.矿场治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提高了聚合物利用率,扩大了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提高了区块开发效果,这对同类型聚合物驱油田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浅谈
    王建云
    2005, 1(2):  62-68.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阐述了塔河油田堵水工艺的技术现状和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对已经实施堵水的不同类型油井的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用不同完井方式投产的油井所表现出的地层见水规律和出水原因的不同的分析,归纳出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堵水地质模型,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模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堵水方式的建议.
    前置液酸压技术在石炭系油藏改造中的应用
    季川疆, 袁飞
    2005, 1(2):  69-73.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石西油田石炭系油藏油井重复酸化效果逐年变差,开展了前置液酸压工艺技术研究及试验,并通过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对酸压裂缝的长度及走向进行了监测.研制出了表面活性缓速酸酸液体系,具有低摩阻、降滤失、缓速性能好、低伤害等特点,满足了石炭系油藏酸压的要求,现场试验12井次,有效率100%,累计增产原油1.2万吨.
    天然气管道的内腐蚀程度-Fuzzy综合评价的应用
    欧剑, 相臻, 袁宗明
    2005, 1(2):  74-75. 
    摘要 ( )   PDF (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研究天然气管道内腐蚀机理时,有必要对管道进行内腐蚀程度的评价.通过对其进行的定量评价,能了解管道的内腐蚀情况,同时这也是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剩余寿命预测以及可靠性分析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应用示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哈萨克斯坦扎那诺尔油气处理新厂原油处理装置设计
    张侃毅, 刘万旭, 崔玉松
    2005, 1(2):  76-80.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札那诺尔油气处理新厂所在的札那诺尔凝析油气田隶属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西部的阿克纠宾州木戈贾尔地区,已建油气处理厂位于油田主力采油区北区,新建的油气处理厂在已建油气处理厂南侧,与其相邻,油气处理新厂设计规模为年加工商品原油200×104 t天然气14×108N,工程分二期建设.工程总投资约为1.7亿美元.油气处理新厂在2002年12月底原油处理部分投产,天然气处理部分2003年8月投产.
    FHS-M型三相原油含水自动监测仪在稠油单井计量中的应用
    杨志勇
    2005, 1(2):  81-82.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油田传统稠油单井计量装置的改造,应用FHS-M型原油含水率自动监测仪进行原油含水在线检测,减少了因手工取样有时代表性差及化验分析造成的人为误差,从而提高原油含水测量精度,保障了原油单井计量质量.
    机械设备
    压力差压变送器测量精度的探讨
    杨万国, 张立青
    2005, 1(2):  83-8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压力、差压变送器的精度问题,并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者应辩证对待,不应一味地追求其高精度.应该本着满足要求适度为准的原则来评价压力、差压变送器的精度,特别是对待微压、微差压变送器更应如此.
    细晶粒碳钢的焊接性分析
    高泽斌, 伊力达尔, 马巧珍
    2005, 1(2):  88-89.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晶粒碳素钢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晶粒长大和组织、性能的变化影响焊接性能.经实验发现细晶粒碳钢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断口在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上.热影响区粗晶区有较多的侧板条铁素体,尽管试件断口分析说明粗晶区的韧性低于母材,但缺口冲击功并不显示热影响区的冲机韧性低于母材.
    列管式换热器管板焊缝检漏新方法及应用
    段文娟, 于清, 王一军, 刘超平
    2005, 1(2):  90-92.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列管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焊缝对换热器的安全使用和热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对此焊缝的检验方法也很多.采用传统检漏方法对列管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焊缝进行检漏,程序烦琐且易造成误检、漏检.而使用新的检漏方法碳黑--煤油渗透法,不仅检漏效果好,而且速度快,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