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3-10
    全选:
    英文摘要
    2019, 15(1):  0-0.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一种精细古地貌恢复方法 ——以塔中西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为例
    龚洪林, 姚清洲, 敬兵
    2019, 15(1):  1-4. 
    摘要 ( )   PDF (1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西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广泛分布,已探明了大型岩溶凝析气田,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建产区之一.为了分析古地貌对下奥陶统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分布的影响与控制规律,有必要精细恢复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古地貌.分析了比较常用的地球物理法、印模法、残厚法、沉积学方法、层序地层法、层拉平法、计算机模拟法七种古地貌恢复方法优点和缺点,提出了等时层序厚度比较法新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鹰山组顶部不整合面的上伏地层进行精细等时层序对比,然后通过比较不整合面之上等时层序的厚度变化,确定相应的古高程控制点,以地震精细构造解释不整合层面作为约束条件,恢复了塔中西部奥陶系鹰山组潜山的古地貌.鹰山组顶面不整合的古地貌特征总体表现为北西高南东低,但较为平缓,是一个顶部具有准平原化特征的碳酸盐岩岛屿,古地貌格局与现今构造具有一定的形态继承性,新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克服了其它方法常会歪曲微地貌形态的不足.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 ——以渤海湾J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
    陈善斌, 李红英, 张占女, 程大勇, 施淳元
    2019, 15(1):  5-11. 
    摘要 ( )   PDF (2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信息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J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目的层砂体以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度和磨圆度中等,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I类偏粗歪度为主,属于中、高孔渗储层.目的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层内渗透率突进系数最大平均值高达5.54,且识别出4种渗透率韵律特征;层间渗透率最大相差249倍,且各小层岩性存在较大差异;平面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渗透率向远离水下分流河道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渗透率依次变差.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储层地质建模和优化注水方案研究提供大力地质支持,促使J油田能够合理高效开发.
    斜直井钻机在新疆油田九区VHSD水平井中的应用
    杨睿, 魏新, 张拓铭, 孙澜江, 王浩
    2019, 15(1):  12-15. 
    摘要 ( )   PDF (10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1993年新疆油田利用斜直井钻机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和风城地区钻成了8口斜直水平井,因当时钻机设备及工艺落后,该技术并未得到推广应用,多年来新疆油田公司一直采用直井钻机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浅层稠油油藏,2014年新疆油田开展了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驱泄复合(VHSD:Vertical Horizontal Steam Drive)先导试验.最终试验表明,VHSD技术可有效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为继续应用水平井技术经济、有效地开发浅层稠油油藏,同时探索新的水平井钻井方式,时隔二十余年后,2018年新疆油田公司决定选择在克拉玛依九区进行斜直井钻机钻VHSD水平井的先导试验,并成功钻成了新疆油田第一口应用斜直井钻机钻成的VHSD水平井——HWT98020井,该井完钻井深757 m,垂深165.40 m,井斜角89.50°.该井的顺利完成,不仅意味着新疆油田对钻井设备的不断探索突破,对克拉玛依油田未来的浅层稠油井开采也具有及其重大意义.
    基于PLC的控压钻井回压补偿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
    陈柏山
    2019, 15(1):  16-18. 
    摘要 ( )   PDF (1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有的回压泵不能远程自动监控的现状,结合控压钻井施工对回压补偿系统的自动控制要求,基于S7-200型PLC及模块化控制方式,对电源和控制系统硬件进行优化完善,采用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OPC通信模块,并基于VB编程的工控机构成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回压泵启动或停止的远程控制与出口压力、流量等动态参数的监测,优化后的回压补偿自动控制系统利于维持井底压力稳定,减少井下复杂等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控压钻井的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控制程度.
    北特鲁瓦油田水平井个性化钻头优选及应用
    陈涛, 陆成和, 陈强, 章增光, 张家新
    2019, 15(1):  19-23. 
    摘要 ( )   PDF (16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北特鲁瓦油田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难题,通过开展地层地质特征、邻井钻头钻速、岩石力学特性、钻井参数等分析研究,优选出适合目标区块的个性化PDC钻头、配套钻井参数及钻具组合,并形成了钻头综合提速技术方案.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区块二开?311.2 mm直井段应用螺杆+江汉KS1952SGRX型PDC钻头+MWD随钻防斜钻进技术,在保证了井身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三开?215.9 mm水平段应用旋转地质导向+Smith公司stinger齿Z516型PDC钻头,机械钻速和进尺均显著提高,且仅用一只钻头就钻完整个1000m以上的水平段.
    控压钻井技术在MHHW1004井的应用
    刘永伟, 王战卫, 颜江, 杨光, 熊旭东, 戴勇
    2019, 15(1):  24-27. 
    摘要 ( )   PDF (2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压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对整个井筒压力进行有效控制并管理的钻井技术,可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压力敏感地层难以克服的漏涌同层和井壁坍塌等复杂钻井问题.从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玛湖1井区MHHW1004井的基本情况出发,重点阐述了该井钻井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采用控压钻井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为该区块解决类似钻井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钻井方式和经验分享.
    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防气窜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孟凡彬
    2019, 15(1):  28-32. 
    摘要 ( )   PDF (1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基于LM-BP神经网络进行防气窜能力评价方法,选取地层系数、静液压力系数、泥浆清除系数和水泥浆性能系数作为输入参量,将样本的防气窜能力作为输出量,在进行训练时采用LM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高了预测精度,得到基于LM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防气窜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M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样本拟合精度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油气开发
    一种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水驱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侯建锋, 胡亚斐, 赵辉, 林长庆, 谢琳
    2019, 15(1):  33-37. 
    摘要 ( )   PDF (1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图版是一种重要的油藏工程方法,常用于分析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评价水驱开发调整效果和预测采收率.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童氏图版及其改进水驱图版初期含水率较高,预测采收率偏大,不能适应注水开发油藏特别是低渗透注水开发油藏开发全过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需要.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推导并提出了一种水驱规律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水驱图版.研究和实例应用表明,新型水驱图版客观描述了注水开发油藏开采全过程的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对水驱规律和采收率的预测更加客观、准确.
    一种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孙恩慧, 侯亚伟, 谭捷, 张东, 彭琴
    2019, 15(1):  38-42. 
    摘要 ( )   PDF (1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准确、简便地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翁氏模型进行无因次处理,得到无因次典型曲线模板,并结合俞启泰水驱曲线,推导出了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含水率和开发时间的关系式,当含水率为极限含水率时,可得到最终水驱体积波及系数.通过实例表明,在开发时间为9a之前,体积波及系数的增加较快;当开发时间大于9a时,体积波及系数增加较慢,趋于稳定.该方法可用于油田开发动态预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驱曲线在小断块油藏可采储量计算中的应用与评价
    刘桂玲, 倪伟
    2019, 15(1):  43-46. 
    摘要 ( )   PDF (1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特征曲线是水驱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进行年度及阶段可采储量标定和开发指标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反映了在一个独立的水动学系统内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水(液)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优选两个开发接近末期的水驱开发油藏,对其不同时期的可采储量利用五种水驱曲线法进行计算,评价各种水驱曲线方法在小断块油藏可采储量标定中的应用效果.
    RMS软件在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以丘陵油田J2x油藏为例
    葛新超
    2019, 15(1):  47-51. 
    摘要 ( )   PDF (2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MS软件在建立复杂构造模型和相控随机建模方面的技术优势,在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丘陵油田J2x组复杂断块油藏的整体建模和物性参数模型的优选,全面描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达到在三维空间上表征油藏地质特征和定量描述油藏的目的,为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数值模拟和剩余油研究夯实了基础.
    基于储层微观特征的疏松砂岩增产实践
    刘超, 冉兆航, 刘彦成, 胡治华, 王大为
    2019, 15(1):  52-57. 
    摘要 ( )   PDF (23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疏松砂岩油藏在渤海湾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储层胶结疏松、渗透性好的特点,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利用其产液量高的特点,可以实现较好的开发效果.这些疏松砂岩油田在水驱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开发特征,有的油田产液能力随着含水上升反而下降.对渤海湾的几个典型的疏松砂岩油田的矿场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实验室的铸体薄片实验和相渗实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了注水开发后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的变化特征,指出了微观孔隙结构、速敏、防砂方式、井型等因素对疏松砂岩储层产液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矿场实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窜后剩余油分布及差异化动用方法
    周禄凯
    2019, 15(1):  58-61. 
    摘要 ( )   PDF (18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窜治理效果,综合地球物理、地质、生产动态等多来源数据,室内物理模拟同矿场实践相结合,对气窜后剩余油分布特征、气水协同注入机理及不同类型剩余油的差异化动用进行研究.揭示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水协同机理为:注入气因密度差异进入储集体顶部,纵向驱替顶部剩余油至水驱通道,注入水再将通道内的剩余油驱替至生产井.根据注入方式及动用目标剩余油的差异,提出4种气水协同注入模式:常规协同模式、换向协同模式、栅状协同模式和调剖协同模式.矿场应用显示,利用该模式对气窜后剩余油进行差异化动用,效果显著.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海上强底水油藏高含水期产液结构调整
    谭捷, 侯亚伟, 彭琴, 张东, 刘彦成
    2019, 15(1):  62-65. 
    摘要 ( )   PDF (1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油田为海上强底水油藏,由于海上开发开采的特殊性,油田一直保持高速开发,强底水油藏具有含水上升特别快的特点,目前含水率高达96%,高含水阶段一般为提液增油从而达到高产量,而受海上条件限制,油田液的处理能力已达到极限.为了达到增油稳产的目的,需要对单井的产液量进行调整.如何在油田整体液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单井产液量从而增加产油量,就成为了一个课题.通过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方法结合现场工艺,分析单井的最大产液能力,合理生产制度,关井压锥效果等,制定了全油田单井产液结构调整策略.在全油田液量不变的情况下增油稳产,为油田遇到液处理能力瓶颈时,提供借鉴和指导.
    塔河河道砂油藏水驱特征及改善水驱技术研究
    谢爽, 刘蕊, 谭涛, 窦莲, 郑小杰, 刘丽娜
    2019, 15(1):  66-72. 
    摘要 ( )   PDF (1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碎屑岩河道砂油藏目前共有10个,采出程度12%,综合含水58.4%,标定采收率27%.目前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地层能量不足、部分注采井组动态响应不明确及部分注水井组水窜等问题,整体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且同一河道砂油藏中注水井组间水驱效果差异也较大,亟需针对河道砂油藏开展以井组为研究目标的注水水驱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同时针对问题和认识,探索改善河道砂岩油藏注水水驱技术,为下步河道砂油藏改善注水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河道砂油藏典型区块分析注水开发状况,开展注水水驱特征研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分析河道砂油藏注水水驱效果影响关键因素;并通过针对影响水驱效果因素,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河道砂油藏改善水驱技术研究.
    一种用于确定碳酸盐岩油井套损的新方法
    李红波, 王翠丽, 补璐璐, 尹怀润
    2019, 15(1):  73-76. 
    摘要 ( )   PDF (14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油井套损对油田的正常生产危害较大,不仅影响生产时率和产量,而且套损后长时间出水、出砂会对井筒、产层造成一些不可逆的破坏,严重时甚至造成油井报废,最终导致储量的损失.但是,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套损井复产的成功率还是较高的.本次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碳酸盐岩油井套损的新方法,即无控制自流注水模型判别法,经过实践检验,对套损出水的油井能够很好的进行识别,快速准确的确定套损.该方法是基于对自流注水技术的深入研究,它是在静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无控制自流注水状态下油井的采油曲线出现"锯齿状"波动,后期含水快速上升的特征进行判别的.
    强化分散体系调驱技术研究与矿场实践
    张伟, 杨锁, 刘斌, 解婷, 刘子威
    2019, 15(1):  77-80. 
    摘要 ( )   PDF (1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稠油油田随着调驱轮次的增加,调驱效果逐渐变差,影响稠油油田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新型的强化分散体系调驱技术.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强化分散体系的降粘效果、破乳性能以及油水界面张力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强化分散体系通过乳化降粘,使稠油与强化分散体系水溶液形成O/W乳状液,提高原油流动性;同时该调驱体系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进而提高水驱采收率.矿场实际应用后,井组日产油提高33m3/d,含水率下降4.2%,累增油达到1.6×104m3,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强化分散体系调驱技术对改善海上稠油油田开发效果是有效的,该项技术为其他稠油油田的矿场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稠油热采中深井高效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鹏
    2019, 15(1):  81-85. 
    摘要 ( )   PDF (15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油田稠油热采中深井注采管柱主要以隔热油管+热敏封隔器+抽稠泵的隔热注采一体化管柱为主,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埋藏深及举升泵径大的特点,在注采过程中存在原油进泵困难、注汽过程中井筒热损失大及注汽节流大等问题,降低了注汽及采油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高效注采工艺技术研究,研制配套了大流道抽稠泵、大通径注汽增效器、防脱隔热衬套及可传扭隔热伸缩管等工具.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证实,该技术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克拉美丽气田高产水气井产水量的确定及应用
    宋旭超
    2019, 15(1):  86-89. 
    摘要 ( )   PDF (1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克拉美丽气田滴西Y气藏高产水气井在液相计量方面存在的难以准确计量的局限性,创新提出了以液位高度为变量,建立了凝析气藏适应性较强的高产水气井产液量计算公式,准确计量了高产水气井产水量,为合理评价Y气藏整体治水阶段效果、科学计量气田后期高产水气井产水量等提供可靠借鉴.
    工艺设备
    储罐在不均匀沉降下的应变测试结果分析
    赵永涛, 林聿明, 赵星有
    2019, 15(1):  90-92. 
    摘要 ( )   PDF (1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液压作用下,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储罐容易产生各种沉降变形.储罐的稳定性对沉降变形十分敏感,其中罐周的不均匀沉降对储罐稳定最为不利.对1:16的模拟储罐(直径5m,高1.44m)进行不均匀沉降的光纤光栅应变测试实验,将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果比对.结果表明,罐壁上,沉降造成的主要应力沿储罐轴线方向,罐壁上的最大应变值发生于沉降过程中,凸显出在线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高CO2天然气脱碳设备材质选择
    吴昊, 荣少杰, 王燕芬, 赖晓倩
    2019, 15(1):  93-96. 
    摘要 ( )   PDF (14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湿法脱碳工艺中的吸收塔、再生塔原料对碳钢、不锈钢的腐蚀.针对两塔的操作工况,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脱碳装置中主要设备吸收塔、再生塔中不同原料介质对20G和316L材质的影响,提出了湿法(醇胺法)工艺高压高温环境下脱碳单元设备管道的20G和316L材质对不同介质的适应条件.
    UBG-Ⅱ型光导液位计故障分析与研究
    靳光新, 茂广盛, 伍小三, 钟汉昌, 王娟
    2019, 15(1):  97-100. 
    摘要 ( )   PDF (16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BG-Ⅱ型光导液位计是集输站储罐主要附件之一,是用来测量储罐液位的常用仪表,具有显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在生产现场中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UBG-Ⅱ型光导液位计存在配件腐蚀严重、码带卡阻、盘码带易划伤手等现象,故障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影响到仪表的正常使用.通过对UBG-Ⅱ型光导液位计发生故障进行分析,对部分配件进行改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故障次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确保UBG-Ⅱ型光导液位计正常运行.